旋转节及应用其的笔记本支架、显示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90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节及应用其的笔记本支架、显示器支架。旋转节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二者能够围绕轴心线相对旋转,还包括摩擦套和功能轮,第一构件与功能轮以抗扭转方式连接,摩擦套设置在功能轮与第二构件的安装孔之间,摩擦套外周面与安装孔内周面至少部分接触配合,摩擦套内周面与功能轮外周面至少部分接触配合,功能轮与摩擦套之间设有接合机构,接合机构设置为:在第一构件相对于第二构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使功能轮挤压摩擦套,摩擦套径向扩张或有径向扩张的趋势,在第一构件相对于第二构件沿第二方向旋转时,使功能轮能够带动摩擦套共同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在相反方向的运动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摩擦力从而实现单向阻尼效果。实现单向阻尼效果。实现单向阻尼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节及应用其的笔记本支架、显示器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家具
,尤其涉及一旋转节及应用其的笔记本支架和显示器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产品上都有需要承重的旋转结构,例如可折叠的笔记本支架的关节及大部分显示器支架的头部关节,亦包含这样的承重旋转结构。这些支架关节为了满足承重需求,一般采用锁紧摩擦来克服负载的重力以实现某个位置的停留,但是此方式在上下调节中摩擦产生的力是相同的,因此向下调节时,摩擦力与负载重力相互抵消,可轻松实现角度调节,但向上调节时即要克服摩擦又要克服重力,使得向上调节时非常困难,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节及应用其的笔记本支架、显示器支架,其中旋转节可以设计为单向阻尼式旋转结构,可在向下调节中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以抵消负载的重力,向上调节中不产生额外的摩擦力,轻松实现两个方向的角度调节,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节,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能够围绕一轴心线沿第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节,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能够围绕一轴心线沿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相对旋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摩擦套(2)和功能轮(4),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功能轮(4)以抗扭转方式连接,所述第二构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功能轮(4)的安装孔(111),所述摩擦套(2)设置在所述功能轮(4)与所述安装孔(111)的内壁之间,所述摩擦套(2)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孔(111)的内周面至少部分接触配合,所述摩擦套(2)的内周面与所述功能轮(4)的外周面至少部分接触配合;所述功能轮(4)与所述摩擦套(2)之间设有接合机构,该接合机构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使所述功能轮(4)挤压所述摩擦套(2),所述摩擦套(2)径向扩张或有径向扩张的趋势;而在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使所述功能轮(4)能够带动所述摩擦套(2)共同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机构包括卡齿部(41)和第一限位部(212),所述功能轮(4)具有至少一个所述卡齿部(41),所述卡齿部(41)的外周面形成第二偏心面(413),所述第二偏心面(413)至所述轴心线的距离沿所述第二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摩擦套(2)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偏心面(413)的至少部分接触配合;所述摩擦套(2)构造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限位部(212),当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卡齿部(4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2)抵接,所述卡齿部(41)能够带动所述摩擦套(2)共同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套(2)包括摩擦片(21),所述摩擦片(21)的内周面构造为第一偏心面(213),所述第一偏心面(213)与所述第二偏心面(413)接触配合,相邻的所述摩擦片(21)之间设有槽缝(22),所述槽缝(22)的一个侧壁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212),所述卡齿部(41)设有第二限位部(412),所述第二限位部(412)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2)相抵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面(213)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小东林高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沱沱河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