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灯带线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813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侧灯带线条,包括基板、第一固接板、分隔板、第二固接板、第一透光盖、第二透光盖,光线第一固接板、光线分隔板、光线第二固接板均垂直固接于光线基板的顶面,光线基板与光线第一固接板、光线分隔板的一面围合形成第一灯带槽,光线基板与光线第二固接板、光线分隔板的另一面围合形成第二灯带槽,光线第一固接板背向光线分隔板的一面设有与光线第一固接板垂直的第一插接板,光线第二固接板背向光线分隔板的一面设有与光线第二固接板垂直的第二插接板,即能连接两侧的饰面板并且可安装双条灯带,灯带安装位置灵活、更换方便。换方便。换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侧灯带线条


[0001]本技术涉及墙面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侧灯带线条。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装修也叫工业化装修,是将工业化生产的部品、部件通过可靠的装配方式,由产业工人按照标准化程序采用干法施工的装修过程。简单来讲,是一种先在工厂预制好墙板、顶板的基层、面层,制好顶面、墙面、地面所需要的组件,再运到现场进行组装嵌挂的装配新家的形式。装配式装修相比传统装修而言在环保性、装修周期、快捷变装方面是有很大的优势的,一方面,其没有瓦工、油工,有效减少90%以上的现场施工垃圾,装配式采用干法施工模式,不采用湿作业,地砖、墙砖铺贴均采用干法铺贴,这样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减少了施工现场的粉尘污染,极大提高环保性能,据统计,全干式安装可有效减少90%以上的现场施工垃圾。干法施工不会破坏建筑原有墙体,保证了建筑本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其工期短、换装快,墙、顶、地面想换就换,装配式施工可以实现7天完成基础施工,3天完成收纳和软装安装。如果屋主的房子空间发生功能性变化,或出现了阶段性审美疲劳,都可以将顶面、墙面、整体空间风格进行快速转换。
[0003]在装配式吊顶中,由于面板和面板之间存在缝隙,通常需要进行封边处理,比如公开号为CN207727833U的专利文件公开的这样一种吊顶封边结构,包括墙体、主框架和支撑架,所述墙体的下方与主框架一端连接,所述主框架的内侧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中间贯穿有连接柱,所述主框架通过自攻螺钉与支撑架连接,所述自攻螺钉贯穿压板和卡板中心处与主框架的下方连接,且压板位于支撑架上部间隙处,支撑架通过第一螺母与压板螺旋连接,所述自攻螺钉的下方设置有泡沫球,所述支撑架通过第二螺母与下方的底架板连接,所述泡沫球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固定在支撑架的内部中间的间隙。再比如公开号为CN209194934U的专利文件公开的这样一种集成吊顶封边条,包括封边条本体、大弧形凸架、顶部卡扣、内衬竖梁、底部卡扣、小弧形凸架、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第四卡槽和镂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条本体的中部设有所述内衬竖梁,所述内衬竖梁的外侧设有所述大弧形凸架,所述大弧形凸架的底端设有所述小弧形凸架,所述内衬竖梁的顶端设有所述顶部卡扣,所述顶部卡扣上设有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卡槽,所述内衬竖梁的底端设有所述底部卡扣,所述底部卡扣上设有所述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上设有若干个所述镂空槽,所述第四卡槽的底端设有所述第三卡槽。现有的市场装配式装修领域中,采用的封边线条仅仅只能起到封边和两块板之间的连接的功能,并不能安装灯带,提升整体的吊顶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侧灯带线条,即能连接两侧的饰面板并且可安装双条灯带,灯带安装位置灵活、更换方便。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侧灯带线条,包括基板、第一固接板、分隔
板、第二固接板、第一透光盖、第二透光盖,所述第一固接板、所述分隔板、所述第二固接板均垂直固接于所述基板的顶面,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固接板、所述分隔板的一面围合形成第一灯带槽,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固接板、所述分隔板的另一面围合形成第二灯带槽,所述第一固接板背向所述分隔板的一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固接板垂直的第一插接板,所述第二固接板背向所述分隔板的一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固接板垂直的第二插接板,所述分隔板平行于所述基板方向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透光盖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透光盖贯穿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透光盖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平行滑动以封堵所述第一灯带槽或第二灯带槽,所述第二透光盖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平行滑动以封堵所述第一灯带槽或第二灯带槽;
[0006]本方案通过将基板、第一固接板、分隔板、第二固接板之间形成的区域进行围合并分隔,形成第一灯带槽与第二灯带槽以实现安装双灯带的功能,实际应用时,通过第一插接板与第二插接板同时插入两侧的饰面板实现相邻饰面板的连接;
[0007]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方案还公开了第一透光盖与第二透光盖对第一透光槽或第二透光槽的更替封堵,可实现对已损坏的灯带进行更换的功能,例如,当第一透光盖及第二透光盖同时移向第一灯带槽上方时,第一灯带槽被封堵,第二灯带槽敞开,此时可人工更换置于所述第二灯带槽内的灯带;另一方面,本结构还为灯带的安装位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方案的第一透光盖、第二透光盖是通过滑动盖合的方式封堵所述第一灯带槽或第二灯带槽,而现有技术中的透光盖是通过与垂直向的固定件如第一固接板、分隔板、第二固接板等进行卡接的方式封堵灯带槽,此种方式在安装时必须占用第一固接板、分隔板、第二固接板,因此灯带只能安装在基板上,而本方案可以将灯带安装在基板上,也可以安装在与基板相垂直的固定件如第一固接板、分隔板、第二固接板上,灯带安装位置的不同将导致灯光的使用效果不同,如安装在基板上更适用于需要强烈光源的地方,安装在侧板如第一固接板、分隔板、第二固接板上则适合光源需要较为柔和的地方,本方案提供的安装灯带的位置更为灵活,使用范围更广。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接板与第二固接板均设有用于第一盖光板插接的第一凹孔,用于所述第二盖光板插接的第二凹孔,配合所述分隔板,第一凹孔与第一通孔为所述第一盖光板的两端提供了支撑,所述第二凹孔与第二通孔为所述第二盖光板的两端提供了支撑,避免第一盖光板或第二盖光板出现一端倾斜从而影响光线效果的情况。
[0009]作为优选,所述基板设有螺钉定位凹槽,在本方案的双侧灯带线条可作为连接件连接两侧的饰面板的基础上,所述螺钉定位凹槽提供了将墙面基层与本方案的双侧灯带线条固定连接的条件,仅需将螺钉旋入所述螺钉定位凹槽即可,更加适用于天花板上的灯带安装,减少实际安装步骤,提高效率,更为优选的,本方案的螺钉定位凹槽设于所述第一灯带槽或第二灯带槽的外部,不影响将灯带安装于作为所述第一灯带槽或第二灯带槽的底部的基板上。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接板、所述第二插接板的端部均设有弹性,避免饰面板侧面开设的凹槽过浅,设置弹性件提高容差,本方案的弹性件可以为橡胶、弹簧等,与所述第一插接板、第二插接板的连接方式为粘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光盖、第二透光盖为透明盖或有色盖,第一透光盖、第二透光盖不仅可在需要更换灯带时平移,在实际需求发生改变的的时候也可进行平移,结合本
方案,透明盖透光性好,反应光源本色,有色盖可转换光源色彩,当第一透光盖和第二透光盖颜色不同,且同时平移至第一灯带槽或第二灯带槽上方时,可使两种透光盖的色彩叠加变色,实现光线色彩的多样化。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灯带槽与所述第二灯带槽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透光盖的宽度为所述第一灯带槽的宽度与所述分隔板的厚度之和,所述第二透光盖的厚度为所述第二灯带槽的宽度与所述分隔板的厚度之和,保证第一透光盖和第二透光盖不会因长度不够而脱落。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均为矩形孔,所述第一通孔的高度为所述第一透光盖的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侧灯带线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第一固接板(2)、分隔板(3)、第二固接板(4)、第一透光盖(5)、第二透光盖(6),所述第一固接板(2)、所述分隔板(3)、所述第二固接板(4)均垂直固接于所述基板(1)的顶面,所述基板(1)与所述第一固接板(2)、所述分隔板(3)的一面围合形成第一灯带槽(7),所述基板(1)与所述第二固接板(4)、所述分隔板(3)的另一面围合形成第二灯带槽(8),所述第一固接板(2)背向所述分隔板(3)的一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固接板(2)垂直的第一插接板(11),所述第二固接板(4)背向所述分隔板(3)的一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固接板(4)垂直的第二插接板(12),所述分隔板(3)平行于所述基板(1)方向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13)与第二通孔(14),所述第一透光盖(5)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3),所述第二透光盖(6)贯穿所述第二通孔(14),所述第一透光盖(5)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3)平行滑动以封堵所述第一灯带槽(7)或第二灯带槽(8),所述第二透光盖(6)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4)平行滑动以封堵所述第一灯带槽(7)或第二灯带槽(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侧灯带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上开设有螺钉定位凹槽(21),所述螺钉定位凹槽(21)设于所述第一灯带槽(7)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欣欣丁泽成王文广钟诚沈家明梁林杰鲍晓娜王俊峰李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