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思武专利>正文

一种CT仪体位定位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881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CT仪体位定位装置,包括:底板,可转动的转板组件,转动连接部,第一调节组件,安装在转板组件两端的调节板组件,调节板组件中带有头垫、护垫和加长垫,第二调节组件,第一绑带组件,第二绑带组件以及通过上述定位装置来实现的一种CT仪体位定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可转动的转板组件能够使患者的身体向一侧翻转,通过调节板组件即能够将患者的头部和腿部夹持也能够实现将患者的腿部抬高屈膝,第一绑带组件和第二绑带组件能够提供横向和纵向的捆绑固定,因此结合装置中各部件的调节能够实现患者在平躺位、侧卧位、压肩位、屈膝位、抬臂位和抬臂侧卧位之间的体位切换,并能够使体位良好地保持。并能够使体位良好地保持。并能够使体位良好地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仪体位定位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T仪体位定位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CT扫描仪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医疗诊断仪器,通常由扫描主机和移动的CT床等部件组成。在扫描时,患者需要躺在CT床上,由CT床将患者移送至扫描主机中的扫描通道内进行扫描。
[0003]但是在使用时,由于扫描的位置不同,因此需要患者在扫描床上摆出平躺位、侧卧位、屈膝位、抬臂位、抬臂侧卧位等不同的体位进行扫描,但是由于一些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不方便在CT床上进行体位的变换,因此需要通过多名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体位调整,并借助外物进行捆绑按压,不仅体位变换时候效率低,而且体位保持性不好;对于肩部的扫描需要将患者的尖部平压在CT床上,但是患者会不自主地翘起肩部,通常做法需要通过沙袋对患者的肩膀进行压紧,该方法不仅体位保持性不好,而且还会影响扫描准确度。
[0004]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仪体位定位装置及方法,从而克服现有的CT仪在患者通过人工操作变换体位,存在变换效率低以及体位保持性差的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CT仪体位定位装置,包括:底板,其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CT床上,所述底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转板组件,其通过转动连接部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转板组件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可转动的第一调节部,当转动所述第一调节部时能够驱动所述转板组件与所述底板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并定位,且该转动轴线由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所述转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对应的第三端以及与所述第二端相对的第四端;调节板组件,其共有两组并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所述调节板组件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可滑动的第二调节部,当滑动所述第二调节部时能够驱动所述调节板组件向所述转板组件的上方转动并定位,所述调节板组件包括头垫,所述头垫的两侧分别设有护垫,所述护垫能够向所述头垫的上方转动并定位;第一绑带组件,若干个所述第一绑带组件沿所述第三端向所述第四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绑带组件包括分设在所述转板组件两侧的第一收带器和第一卷带器,所述第一收带器内设有可伸缩的第一绑带,所述第一绑带的端部能够从所述转板组件的上方通过并卷入在所述第一卷带器内进行拉紧;第二绑带组件,若干个所述第二绑带组件沿所述第三端向所述第四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绑带组件包括第二收带器和第二卷带器,所述第二收带器和所述第二卷带器设于所述护垫上,在所述第二收带器内设有可伸缩的第二绑带,所述第二绑带的端部能够从所述转板组
件的上方通过并卷入在所述第二卷带器内并拉紧。
[0007]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向外延伸形成插口。
[0008]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弧面相匹配的第二弧面,当所述第二弧面与所述第一弧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产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转板组件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弧面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二弧面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轨能够卡入在所述第一滑槽内并进行相对运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一滑槽的横截面为燕尾形;所述第一圆弧面上设有若干个导向滚轮,所述导向滚轮的外周能够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相抵接。
[0010]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座,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调节座上设有可转动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调节部;第一齿条,其设于所述转板组件的底部,从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圆弧弯曲并与所述调节螺杆相啮合;第二滑槽,其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座的顶部并向内凹陷,所述第二滑槽共有两条并分设于所述调节螺杆的两侧,所述第二滑槽为圆弧形并与所述第一齿条同心;第二滑轨,其设于所述转板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二滑轨的轮廓与所述第二滑槽相一致并能够卡入在所述第二滑槽中进行相对滑动。
[0011]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板组件还包括加长垫,其通过滑杆与所述头垫的端部连接,并能够向所述头垫靠近或远离,所述护垫的侧部与所述加长垫的侧部转动连接,所述护垫的一端向所述头垫的两侧延伸并设有所述第二绑带组件。
[0012]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护垫通过单向铰轴与所述加长垫转动连接,所述单向铰轴能够使所述护垫向所述头垫的上方单向转动且反向制动,所述单向铰轴的端部设有第一解除键,当所述第一解除键被按压时,能够解除所述护垫的反向制动。
[0013]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板组件还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铰接,所述头垫固定设置在所述调节板上,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板,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并位于所述调节板组件的两侧,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底板平行;卡板,其固定设置在所述调节板的两侧,所述卡板上开设有第二槽孔,所述第二槽孔与所述调节板具有一定夹角,在所述第二槽孔靠近所述头垫的一侧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齿形为直角三角齿;卡块,其以可滑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二槽孔中,所述卡块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匹配的第三齿条,所述卡块的一侧设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一端从所述第一槽孔中穿过并与所述第二调节部连接。
[0014]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绑带能够从所述第一收带器中弹性拉出,所述第一卷带器设有第一卷带轴、第一卷带部和第二解除键,所述第一绑带的一端能够被旋绕在所述第一卷带轴上并通过转动所述第一卷带部使所述第一卷带轴单向转动反向制动,当按压所述第二解除键时能够解除所述第一卷带轴的反向制动;所述第二绑带能够从所述第二收带器中弹性拉出,所述第二卷带器设有第二卷带轴、第二卷带部和第三解除键,所述第二绑带的一端能够被旋绕在所述第二卷带轴上并通过转动所述第二卷带部使所述第二卷带轴单向转动反向制动,当按压所述第三解除键时能够解除所述第二卷带轴的反向制动。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CT仪体位定位方法,通过如权利要求到任一项所述的CT仪体位定位装置来实现,其包括如下步骤:固定安装:将底板固定安装在CT床上;平躺位定位: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使转板组件和调节板组件均位于水平状态,使患者平躺在转板组件上,且头部枕在头垫上;侧卧位定位: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使转板组件和调节板组件均位于水平状态,使患者平躺在转板组件上,且头部枕在头垫上,将第一绑带从第一收带器中拉出并在患者的上方通过,然后卷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仪体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其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CT床上,所述底板(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转板组件(2),其通过转动连接部(3)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转板组件(2)与所述底板(1)之间设有第一调节组件(4),所述第一调节组件(4)包括可转动的第一调节部(41),当转动所述第一调节部(41)时能够驱动所述转板组件(2)与所述底板(1)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并定位,且该转动轴线由所述第一端(11)指向所述第二端(12),所述转板组件(2)包括与所述第一端(11)对应的第三端(21)以及与所述第二端(12)相对的第四端(22);调节板组件(5),其共有两组并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端(21)和所述第四端(22),所述调节板组件(5)与所述底板(1)之间设有第二调节组件(6),所述第二调节组件(6)包括可滑动的第二调节部(61),当滑动所述第二调节部(61)时能够驱动所述调节板组件(5)向所述转板组件(2)的上方转动并定位,所述调节板组件(5)包括头垫(51),所述头垫(51)的两侧分别设有护垫(52),所述护垫(52)能够向所述头垫(51)的上方转动并定位;第一绑带组件(7),若干个所述第一绑带组件(7)沿所述第三端(21)向所述第四端(2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绑带组件(7)包括分设在所述转板组件(2)两侧的第一收带器(71)和第一卷带器(72),所述第一收带器(71)内设有可伸缩的第一绑带(73),所述第一绑带(73)的端部能够从所述转板组件(2)的上方通过并卷入在所述第一卷带器(72)内进行拉紧;第二绑带组件(8),若干个所述第二绑带组件(8)沿所述第三端(21)向所述第四端(2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绑带组件(8)包括第二收带器(81)和第二卷带器(82),所述第二收带器(81)和所述第二卷带器(82)设于所述护垫(52)上,在所述第二收带器(81)内设有可伸缩的第二绑带(83),所述第二绑带(83)的端部能够从所述转板组件(2)的上方通过并卷入在所述第二卷带器(82)内并拉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仪体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的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端(11)和所述第二端(12)向外延伸形成插口(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仪体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1)设有第一弧面(33),所述第二连接部(32)设有与所述第一弧面(33)相匹配的第二弧面(34),当所述第二弧面(34)与所述第一弧面(33)相贴合时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能够产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与所述转板组件(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T仪体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33)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滑轨(35),所述第二弧面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滑槽(36),所述第一滑轨(35)能够卡入在所述第一滑槽(36)内并进行相对运动,所述第一滑轨(35)和所述第一滑槽(36)的横截面为燕尾形;所述第一圆弧面(33)上设有若干个导向滚轮(37),所述导向滚轮(37)的外周能够与所述第二圆弧面(34)相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仪体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4)还包括:第一调节座(42),其设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一调节座(42)上设有可转动的调节螺杆(43),所述调节螺杆(43)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调节部(41);
第一齿条(44),其设于所述转板组件(2)的底部,从所述第一齿条(44)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圆弧弯曲并与所述调节螺杆(43)相啮合;第二滑槽(45),其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座(42)的顶部并向内凹陷,所述第二滑槽(45)共有两条并分设于所述调节螺杆(43)的两侧,所述第二滑槽(45)为圆弧形并与所述第一齿条(44)同心;第二滑轨(46),其设于所述转板组件(2)的底部,所述第二滑轨(46)的轮廓与所述第二滑槽(45)相一致并能够卡入在所述第二滑槽(45)中进行相对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仪体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组件(5)还包括加长垫(53),其通过滑杆(54)与所述头垫(51)的端部连接,并能够向所述头垫(51)靠近或远离,所述护垫(52)的侧部与所述加长垫(53)的侧部转动连接,所述护垫(52)的一端向所述头垫(51)的两侧延伸并设有所述第二绑带组件(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T仪体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垫(52)通过单向铰轴(55)与所述加长垫(53)转动连接,所述单向铰轴(55)能够使所述护垫(52)向所述头垫(51)的上方单向转动且反向制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思武林莹甘江丽何祖文郑深锦覃顶
申请(专利权)人:梁思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