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柱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74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强夯地基柱锤,包括:柱状体;锥台体,较大面积的底面设置在所述柱状体上,较小面积的底面朝上设置,所述锥台体的底面直径与所述柱状体的直径相同;锥状体,底面设置在所述柱状体上,尖部朝下,所述锥状体的底面直径与所述柱状体的直径相同;所述锥台体、柱状体和锥状体的轴向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锥状体的锥体高度大于锥台体的锥体高度,所述锥状体的重量大于锥台体的重量;锤尖破除部,设置在所述锥状体的下部;肋条,沿所述轴向中心均匀分布在锥台体、柱状体和锥状体的外轮廓面上;吊装座,设置在所述锥台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对含有岩石块的土体地基处理的挤密压缩性,能够提高地基土承载力。能够提高地基土承载力。能够提高地基土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强夯地基柱锤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地基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夯地基柱锤。

技术介绍

[0002]组合锤强夯地基是指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柱锤、中锤、扁锤)起吊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形成夯坑后填料,反复夯填后,迫使土层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方法是第一遍通过柱锤点夯、第二遍通过中锤点夯以及最后一遍通过扁锤满夯,通过不同锤型反复夯沉喂料使得原欠固结土体挤密压缩,以提高基层土承载力。然而由于柱锤为圆柱体,此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土质,针对场地原处山坳,经削峰填谷形成,里层填土夹杂大量粒径不等的岩石块、压缩性高、承载力低,表层填土为砂石土已固结紧密、压缩性低、承载力高,通过上述传统组合锤强夯法仅能挤密浅层填土,深层填土仍具备高压缩性,后期危害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夯地基柱锤,以解决传统组合锤强夯置换法作用于厚填土形成强夯地基时,厚填土里层填土夹杂大量岩石块导致夯锤中的柱锤难以穿透深层填土无法自密实难以挤密压缩无法提高地基土承载力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夯地基柱锤,包括:
[0005]柱状体;
[0006]锥台体,较大面积的底面设置在所述柱状体上,较小面积的底面朝上设置,所述锥台体的底面直径与所述柱状体的直径相同;
[0007]锥状体,底面设置在所述柱状体上,尖部朝下,所述锥状体的底面直径与所述柱状体的直径相同;所述锥台体、柱状体和锥状体的轴向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锥状体的锥体高度大于锥台体的锥体高度,所述锥状体的重量大于锥台体的重量;
[0008]锤尖破除部,设置在所述锥状体的下部;
[0009]肋条,沿所述轴向中心均匀分布在锥台体、柱状体和锥状体的外轮廓面上;
[0010]吊装座,设置在所述锥台体上。
[0011]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强夯地基柱锤,所述锥台体、柱状体和锥状体为实体结构。
[0012]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强夯地基柱锤,所述锥台体、柱状体和锥状体均为空心结构,其内灌注有素混凝土、铸铁混凝土或者金属材料与所述空心结构的锥台体、柱状体和锥状体形成实体结构。
[0013]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强夯地基柱锤,所述柱状体为圆柱体,所述锥台体为圆锥台,所述锥状体为圆锥体。
[0014]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强夯地基柱锤,所述柱状体为方柱体,所述锥台体为
方锥台,所述锥状体为方锥体,所述直径为内接圆直径。
[0015]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强夯地基柱锤,所述锥台体、柱状体和锥状体形成三段式拼接结构。
[0016]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强夯地基柱锤,相邻所述肋条之间的角度为30度至60度。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技术提供的强夯地基柱锤,将传统夯锤中的柱锤由柱体形状改进为中部柱状体形状,然后在中部柱状体上下分别设置锥台体和锥状体,则位于下部的锥状体在柱锤下沉时能够极大地减轻柱锤的下行阻力,同时增大底部压强从而可轻易穿透固结密实的表层砂石填土,在相同夯击能的情况下实现对更深层土的加固,以实现对含有岩石块的土体进行夯实地基的目的,能够提高对含有岩石块的土体地基处理的挤密压缩性,能够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其中位于中部柱状体上部的锥台体可以减小夯沉过程中与土体的接触面,方便拔锤。其中柱状体能够方便地将其与锥台体和锥状体连接。
[0019]本技术提供的强夯地基柱锤,通过锤尖破除部,用于破碎石块以提高地基土的挤密压缩性,另一方面还能够保护锥状体的尖部。
[0020]本技术提供的强夯地基柱锤,通过肋条方便下沉到土体之后强夯地基柱锤的拔锤操作,避免拔锤困难。
[0021]本技术提供的强夯地基柱锤,所述锥状体的重量大于锥台体的重量,从而使强夯地基柱锤的整体重心集中于锥状体的偏下部,能够减少强夯地基柱锤在下落过程中及进入土体后产生歪斜,节省后期调锤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强夯地基柱锤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强夯地基柱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所示:
[0025]100、强夯地基柱锤,101、柱状体,102、锥状体,103、锥台体,104、锤尖破除部,105、吊装座,106、肋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7]请参考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强夯地基柱锤100,包括柱状体101、锥台体102、锥状体103、锤尖破除部104和肋条105,其中:
[0028]柱状体101,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是方柱体。
[0029]锥台体103,较大面积的底面设置在所述柱状体101上,较小面积的底面朝上设置,所述锥台体103的底面直径与所述柱状体101的直径相同。当为方柱体时,直径为内接圆直径。
[0030]锥状体102,底面设置在所述柱状体101上,尖部朝下,所述锥状体102的底面直径
与所述柱状体101的直径相同;所述锥台体103、柱状体101和锥状体102的轴向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锥状体102的锥体高度大于锥台体103的锥体高度,所述锥状体102的重量大于锥台体103的重量。
[0031]锤尖破除部104,设置在所述锥状体102的下部。
[0032]肋条106,沿所述轴向中心均匀分布在锥台体103、柱状体101和锥状体102的外轮廓面上。
[0033]吊装座105,设置在所述锥台体103上。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
[0034]其中所述锥台体103、柱状体101和锥状体102为实体结构。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实体结构。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构成实体结构。所述锥台体103、柱状体101和锥状体102可以为空心结构,其内灌注有素混凝土、铸铁混凝土或者金属材料与所述空心结构的锥台体103、柱状体101和锥状体102形成实体结构。
[0035]请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强夯地基柱锤100,将传统夯锤中的柱锤由柱体形状改进为中部柱状体101形状,然后在中部柱状体101上下分别设置锥台体103和锥状体102,则位于下部的锥状体102在柱锤下沉时能够极大地减轻柱锤的下行阻力,同时增大底部压强从而可轻易穿透固结密实的表层砂石填土,在相同夯击能的情况下实现对更深层土的加固,以实现对含有岩石块的土体进行夯实地基的目的,能够提高对含有岩石块的土体地基处理的挤密压缩性,能够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其中位于中部柱状体101上部的锥台体103可以减小夯沉过程中与土体的接触面,方便拔锤。其中柱状体101能够方便地将其与锥台体103和锥状体102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夯地基柱锤,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体;锥台体,较大面积的底面设置在所述柱状体上,较小面积的底面朝上设置,所述锥台体的较大面积的底面直径与所述柱状体的直径相同;锥状体,底面设置在所述柱状体上,尖部朝下,所述锥状体的底面直径与所述柱状体的直径相同;所述锥台体、柱状体和锥状体的轴向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锥状体的锥体高度大于锥台体的锥体高度,所述锥状体的重量大于锥台体的重量;锤尖破除部,设置在所述锥状体的下部;肋条,沿所述轴向中心均匀分布在锥台体、柱状体和锥状体的外轮廓面上;吊装座,设置在所述锥台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地基柱锤,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台体、柱状体和锥状体为实体结构。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张振礼程波柳俊涂佐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