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直插母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74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直插母端,包括下座体,所述下座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下连接座,所述下连接座两侧的外壁上与下座体两侧的内壁上皆设有等间距的下安置槽,所述下安置槽一侧的下座体底部皆设有下夹持片,所述下夹持片的底端皆设有下引脚,所述下座体的上方设有上座体,所述上座体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上连接框,所述上连接框两侧的外壁以及两侧的内壁上皆设有等间距的上安置槽,所述上安置槽一侧的上座体底部皆设有上夹持片,所述上夹持片的顶端贯穿上座体并设有上引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直插母端使用时的便捷性,还使得传输效果更为稳定,提高了直插母端使用时的稳固性,而且提高了直插母端使用时的连接效率。而且提高了直插母端使用时的连接效率。而且提高了直插母端使用时的连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直插母端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为一种金属直插母端。

技术介绍

[0002]LED灯的电源连接是利用导线来实现,采用此种连接方式操作时十分麻烦,造成LED灯组装成本高,无法实现自动化组装,为了降低此类现象的发生,进而衍生出直插式结构的连接器,因而形成相应的金属直插母端。
[0003]现今市场上的此类直插母端不便于进行快速插接处理,导致其组装时有所不便,且传输效果难以达到既定预期,时常困扰着人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直插母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直插母端不便于进行快速插接处理,且传输效果难以达到既定预期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直插母端,包括下座体,所述下座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下连接座,所述下连接座两侧的外壁上与下座体两侧的内壁上皆设置有等间距的下安置槽,所述下安置槽一侧的下座体底部皆设置有下夹持片,所述下夹持片的底端皆设置有下引脚,所述下引脚的底端贯穿至下座体的外部,所述下座体的上方设置有上座体,所述上座体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上连接框,所述上连接框两侧的外壁以及两侧的内壁上皆设置有等间距的上安置槽,所述上安置槽一侧的上座体底部皆设置有上夹持片,所述上夹持片的顶端贯穿上座体并设置有上引脚,所述上引脚的底端皆设有锡球。
[0006]优选的,所述下座体两侧的内壁上皆设置有紧固槽,所述紧固槽关于下座体的中心线对称,以便对紧固块进行安置处理。
[0007]优选的,所述下座体底端的两侧皆设置有下支脚,所述下支脚关于下座体的中心线对称,以便对下座体进行安置处理。
[0008]优选的,所述上座体顶端的两侧皆设置有上支脚,所述上支脚关于上座体的中心线对称,以便对上座体进行安置处理。
[0009]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框两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紧固块,所述紧固块关于上连接框的中心线对称,以便插接至紧固槽的内部对上座体进行连接处理。
[0010]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框与下连接座间隙配合,所述上夹持片与下夹持片间隙配合,以便于对下座体与上座体进行连接处理。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金属直插母端不仅提高了直插母端使用时的便捷性,还使得传输效果更为稳定,提高了直插母端使用时的稳固性,而且提高了直插母端使用时的连接效率;
[0012](1)通过将上连接框插入至下连接座外侧的下座体内部,使得相邻上夹持片与下夹持片间隙插接至一起,即可达到快速组装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直插母端使用时的便捷性;
[0013](2)通过将铜排线的两头固定,使其可以进行小幅度的来回摆动,防止设备在运行时由于振动引起的连接不稳及脱落,而该金属直插母端是在小范围内有二百四十PIN接触点,其最大传输率可达到二十G/秒,从而使得传输效果更为稳定;
[0014](3)通过将紧固块插入至紧固槽的内侧,即可对下座体与上座体进一步进行插接组装处理,以便于对该直插母端进行进一步连接处理,从而提高了直插母端使用时的稳固性;
[0015](4)通过位于下夹持片以及上夹持片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下引脚与上引脚,且下引脚与上引脚分别贯穿至下座体与上座体的外部,即可将外部两组导线连接于上引脚以及下引脚位置处,以达到传输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直插母端使用时的连接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下座体俯视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上座体仰视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下座体;2、上支脚;3、上引脚;4、上夹持片;5、上座体;6、下支脚;7、下引脚;8、下夹持片;9、下安置槽;10、下连接座;11、紧固槽;12、上安置槽;13、上连接框;14、紧固块;15、锡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金属直插母端,包括下座体1,下座体1两侧的内壁上皆设置有紧固槽11,紧固槽11关于下座体1的中心线对称;
[0024]使用时,通过将紧固槽11设置于下座体1两侧的内壁上,以便对紧固块14进行安置处理;
[0025]下座体1底端的两侧皆设置有下支脚6,下支脚6关于下座体1的中心线对称;
[0026]使用时,通过将下支脚6设置于下座体1的底端,以便对下座体1进行安置处理;
[0027]下座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下连接座10,下连接座10两侧的外壁上与下座体1两侧的内壁上皆设置有等间距的下安置槽9,下安置槽9一侧的下座体1底部皆设置有下夹持片8,下夹持片8的底端皆设置有下引脚7,下引脚7的底端贯穿至下座体1的外部,下座体1的上方设置有上座体5,上座体5顶端的两侧皆设置有上支脚2,上支脚2关于上座体5的中心线对称;
[0028]使用时,通过将上支脚2设置于上座体5的顶端,以便对上座体5进行安置处理;
[0029]上座体5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上连接框13,上连接框13两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紧固块14,紧固块14关于上连接框13的中心线对称;
[0030]使用时,通过将紧固块14设置于上连接框13两侧的外壁上,以便插接至紧固槽11
的内部对上座体5进行连接处理;
[0031]上连接框13与下连接座10间隙配合,上夹持片4与下夹持片8间隙配合;
[0032]使用时,通过上连接框13与下连接座10以及上夹持片4与下夹持片8之间的间隙配合,以便于对下座体1与上座体5进行连接处理;
[0033]上连接框13两侧的外壁以及两侧的内壁上皆设置有等间距的上安置槽12,上安置槽12一侧的上座体5底部皆设置有上夹持片4,上夹持片4的顶端贯穿上座体5并设置有上引脚3,上引脚3的底端皆设有锡球15。
[0034]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将上连接框13插入至下连接座10外侧的下座体1内部,使得相邻上夹持片4与下夹持片8间隙插接至一起,即可达到快速组装的目的,之后通过将紧固块14插入至紧固槽11的内侧,即可对下座体1与上座体5进一步进行插接组装处理,以便于对该直插母端进行进一步连接处理,进而使得该直插母端的稳固性得到提升,最后通过位于下夹持片8以及上夹持片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下引脚7与上引脚3,且下引脚7与上引脚3分别贯穿至下座体1与上座体5的外部,即可将外部两组导线连接于上引脚3以及下引脚7位置处,以达到传输的目的,再通过将铜排线的两头固定,使其可以进行小幅度的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直插母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座体(1),所述下座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下连接座(10),所述下连接座(10)两侧的外壁上与下座体(1)两侧的内壁上皆设置有等间距的下安置槽(9),所述下安置槽(9)一侧的下座体(1)底部皆设置有下夹持片(8),所述下夹持片(8)的底端皆设置有下引脚(7),所述下引脚(7)的底端贯穿至下座体(1)的外部,所述下座体(1)的上方设置有上座体(5),所述上座体(5)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上连接框(13),所述上连接框(13)两侧的外壁以及两侧的内壁上皆设置有等间距的上安置槽(12),所述上安置槽(12)一侧的上座体(5)底部皆设置有上夹持片(4),所述上夹持片(4)的顶端贯穿上座体(5)并设置有上引脚(3),所述上引脚(3)的底端皆设有锡球(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怀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硕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