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绿色电芯注液化成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68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绿色电芯注液化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多组首次待充放电的电池放置于注液化成装置的主电池托架的弧形内凹槽中;步进电机驱动导向座举升驱动结构工作,直线齿条推动梯形导向座左移,在梯形导向座左移的过程中,梯形导向座将通过U型定位架、滚轮主体的设置,对下直角工装进行举升,即主电池托架承托的电池向上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机械结构代替人工推动电池进行后续的充电步骤,可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作业强度,提升装置的作业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不同组别电池在化成处理时,时差的出现,保证同一批次的电池充放电时间一致。间一致。间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绿色电芯注液化成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化成
,具体为一种锂离子绿色电芯注液化成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高放电电压、高能量密度和低自放电等特性,锂离子绿色电芯注液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通过注液孔直接注液,另外一种是将电池放入到电解液之中让电解液渗入电池。通过注液孔注液的方式,根据注液量又可以分为单倍注液和多倍注液。几种注液方式促进浸润的措施各有不同,其中单倍注液方法,通过反复的抽压的方式促进电解液在电芯内的浸润,而多倍注液方法是通过加压的方式促进电解液在电芯内浸润;
[0003]电芯注液化成,一般是指单体电芯入壳(硬壳)之后或包膜(软包)完成后且未彻底封闭之前电池首次注入电解液,在特定工艺特定温度区间使得极片在电解液中充分浸润;浸润完成后首次充放电、使得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在固液二相界面上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这种钝化层具有固体电解质的特征,是电子绝缘体的同时却是Li+的优良导体,Li+可以经过该钝化层自由地嵌入和脱出,因此这层钝化膜被称为“固体电解质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绿色电芯注液化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多组首次待充放电的电池放置于注液化成装置的主电池托架(4)的弧形内凹槽中;S2:步进电机(13)驱动导向座举升驱动结构(15)工作,直线齿条(12)推动梯形导向座(14)左移,在梯形导向座(14)左移的过程中,梯形导向座(14)将通过U型定位架(8)、滚轮主体(9)的设置,对下直角工装(3)进行举升,即主电池托架(4)承托的电池向上运动;S3:主电池托架(4)、副电池托架(502)包裹在电池,此时电池进行首次的充放电,即化成处理,并利用陶瓷加热片(301)对主电池托架(4)进行加热,使得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在固液二相界面上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S4:电池充放电完毕后,步进电机(13)反向工作,即下直角工装(3)等部件下行,直至下直角工装(3)、副电池托架(502)分离,并将电池取出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绿色电芯注液化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注液化成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两侧外壁上皆滑动安装有下直角工装(3),所述下直角工装(3)的内壁上固定有主电池托架(4),主电池托架(4)的表面设置有等间距的弧形内凹槽,所述下直角工装(3)上方的机架(1)外壁上固定有上直角工装(5),所述上直角工装(5)的内壁上固定有副电池托架(502),副电池托架(502)的结构和主电池托架(4)的结构相同,所述上直角工装(5)的顶部安装有正负电极片(501),所述机架(1)的两侧外壁上皆固定有支撑框(6),所述支撑框(6)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下直角工装(3)升降的升降驱动组件,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多组导向座举升驱动结构(15)和链条动力传递机构(16),所述下直角工装(3)的底端设置滑动导向单元,所述支撑框(6)一侧的外壁上滑动安装有多组挺柱(1401),挺柱(1401)的数目与导向座举升驱动结构(15)相同,所述多组挺柱(1401),挺柱(1401)的一端固定有梯形导向座(14);滑动导向单元包括安装在下直角工装(3)底端一侧的连接座(7),所述连接座(7)的底端固定有U型定位架(8),所述U型定位架(8)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滚轮主体(9),滚轮主体(9)与梯形导向座(14)的斜面接触,所述机架(1)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绿色电芯注液化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两侧外壁上皆固定有若干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龚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酷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