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前部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58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前部车身结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中包括防撞横梁,吸能盒,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吸能盒的第一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防撞横梁上,在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吸能盒的截面大小不变;利用吸能盒在第一连接端至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上,吸能盒的截面大小不变,可满足吸能盒在不同长度上的自由切换需求,同时又能在汽车发生损坏的时候不需要同时更换吸能器和防撞横梁,从而降低成本,具有较广泛的使用范围。具有较广泛的使用范围。具有较广泛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前部车身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碰撞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前部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降低汽车燃油消耗,汽车轻量化是重要手段之一,但整车重量减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安全性,在发生汽车碰撞时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的安全仍是汽车制造厂家关注的重点。
[0003]汽车前防撞梁总成作为车身重要的安全部件,一般由防撞横梁、吸能盒、底板及拖钩套组成,吸能盒两端分别与防撞横梁及底板固连,底板通过螺栓安装在车身纵梁上。在低速碰撞时,通过其高强度防撞横梁结构,有效降低障碍物对车辆的侵入,减少车辆的损害程度,减少维修费用。在高速碰撞时,前防撞梁将碰撞力分解,通过吸能盒的溃缩吸能的同时,将碰撞力沿纵梁传递至车身,减少对乘员的伤害。在轻量化的大背景下,设计出既可以兼顾重量又不损失安全性的汽车防撞梁仍是各汽车厂家努力的方向。
[0004]在越来越严苛的碰撞工况下,传统防撞横梁与吸能盒的固连结构阻碍防撞横梁的旋转,加大碰撞初始峰值力,造成吸能盒的撕裂。此外,为了追求防撞梁的轻量化,往往采用铝合金防撞横梁减重,但在高速碰撞时,其防撞横梁断裂的风险远高于钢制防撞横梁,通常优化方法是整体增加防撞横梁内弧面的料厚来降低断裂风险。对于不可拆卸的整体防撞梁结构,在某些特殊的低速碰撞工况,防撞横梁或吸能盒之一发生破坏时,往往会带来防撞梁总成的更换,增加了维修成本。
[0005]所以如何在不增加成本和工况的条件下,既能使得吸能盒能够满足不同长度的自由切换需求,又能在汽车发生损坏的时候不需要同时更换吸能器和防撞横梁,这是目前汽车领域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利用吸能盒在第一连接端至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上,吸能盒的截面大小不变,可满足吸能盒在不同长度上的自由切换需求,同时又能在汽车发生损坏的时候不需要同时更换吸能器和防撞横梁,从而降低成本,具有较广泛的使用范围。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横梁;吸能盒,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吸能盒的第一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防撞横梁上,在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吸能盒的截面大小不变。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防撞横梁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或者卡扣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吸能盒采用铝制吸能盒。
[0010]可选的,所述吸能盒为自对称结构。
[0011]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前部车身结构,包括上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纵梁,所述纵梁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可拆卸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纵梁的横截面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横截面。
[0013]可选的,所述纵梁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螺栓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具有延伸部,所述纵梁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后,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纵梁内。
[0015]可选的,所述吸能盒包括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所述第一吸能盒和所述第二吸能盒对称的分布在所述防撞横梁的两端。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吸能盒和所述第二吸能盒呈镜像对称。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防撞横梁,吸能盒,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吸能盒的第一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防撞横梁上,在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吸能盒的截面大小不变;一方面利用所述吸能盒的第一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防撞横梁上,这样当汽车防撞横梁发生碰撞或者损坏的时候,只需要替换损坏的防撞横梁或者吸能盒,替代了传统需要将防撞横梁和吸能盒同时进行更换的方法,大大的节约了成本且缩短了维修的时间;另外一方面,由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吸能盒的截面大小不变,这样使得吸能盒能够满足在不同长度上的自由切换需求,扩大了吸能盒适用的车型范围。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实施例中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实施例中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一实施例中汽车前部车身结构的右视图;
[0022]图4为图3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正如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技术的汽车仍存在诸多问题。以下将进行具体说明。
[0024]在现有技术中,汽车上的防撞横梁与吸能盒是固定连接的,这样不管是防撞横梁出现损坏还是吸能盒出现损坏,都需要将防撞横梁和吸能盒同时更换掉,不仅使得更换的成本高,同时增加了更换、维修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驾乘人员的驾驶体验感;另外由于吸能盒端部的截面大小是变化的,这就导致特定的吸能盒只能适应对应的车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吸能盒的使用。
[0025]在此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横梁总成,包括防撞横梁,吸能盒,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吸能盒的第一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防撞横梁上,在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吸能盒的截面大小不变;一方面利用所述吸能盒的第一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防撞横梁上,这样当汽车防撞横梁发生碰撞或者损坏的时候,只需要替换损坏的防撞横梁或者吸能盒,替代了传统需要将防撞横梁和吸能盒同时进行更换的方法,大大的节约了成本且缩短了维修的时间;另外一方面,由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吸能盒的截面大小不
变,这样使得吸能盒能够满足在不同长度上的自由切换需求,扩大了吸能盒适用的车型范围。
[00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地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实施例中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实施例中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中一实施例中汽车前部车身结构的右视图;图4为图3的立体图。
[0030]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100,包括防撞横梁101和吸能盒102。
[0031]所述吸能盒102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103和第二连接端104,所述吸能盒102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03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防撞横梁101上,在所述第一连接端103至所述第二连接端104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吸能盒102的截面大小不变。
[0032]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所述吸能盒102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03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防撞横梁101上,这样当汽车发生碰撞的时候造成所述防撞横梁101或者所述吸能盒102损坏时,此时只需换更换损坏的所述吸能盒102或者损坏的所述防撞横梁101,替代了传统两者都需要更换的维修模式,从而不仅大大的节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横梁;吸能盒,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吸能盒的第一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防撞横梁上,在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吸能盒的截面大小不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防撞横梁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或者卡扣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采用铝制吸能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为自对称结构。5.一种汽车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纵梁,与所述第二连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保成郑明银赵铮孟祥云吴谋虎
申请(专利权)人:优跑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