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448522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器的控制器内存储多个焓值阈值、多个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多个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多个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和多个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均与多个焓值阈值一一对应地设置;检测空调器引入室内的室外新风的新风焓值Hx;判断新风焓值Hx所属焓值阈值;确定所对应地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以及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控制送风温度设定系统根据所确定的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对空调器设定的送风温度进行补偿;控制送风湿度设定系统根据所确定的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对空调器设定的送风湿度进行补偿。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对车间温湿度控制的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制的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制的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控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玻璃纤维细纱生产上的捻线车间对空调温湿度实现全年恒温恒湿控制,由于捻线车间的建筑结构为高大空间,且温湿度控制精度要求较高,通常利用较高的空调换气次数来保证。
[0003]但是,空调频繁的换气造成空调能耗上升,且高大空间的生产车间平均温湿度控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直接导致车间温湿度波动加大,而且引起产品质量不稳定。
[0004]此外,车间平均温湿度控制技术一般难以掌控外界气候变化对车间的影响,需要人为地对车间平均温湿度设定值进行不断修正与调整,而且在过渡季节需要对不同的空调控制模式通过人为进行频繁切换,这样工业自动化的程度低;而且从车间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车间温湿度超标到空调执行器做出反应,到送风温湿度变化,送风到车间,再到车间温湿度变化,这一系列的过程时间太久,反馈不迅速,而且调整温湿度周期长,对空调温湿度控制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是温湿度控制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大了对车间温湿度调整错误而导致的产品含水率超标,降低产品质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车间温湿度控制的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器的控制器内存储多个焓值阈值、多个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多个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其中,多个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和多个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均与多个焓值阈值一一对应地设置;检测空调器引入室内的室外新风的新风焓值Hx;判断新风焓值Hx所属的焓值阈值;根据新风焓值Hx所属的焓值阈值,确定所对应地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以及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控制空调器的送风温度设定系统根据所确定的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对空调器设定的送风温度进行补偿;控制空调器的送风湿度设定系统根据所确定的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对空调器设定的送风湿度进行补偿。
[0007]进一步地,控制空调器的送风温度设定系统根据所确定的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对空调器设定的送风温度进行补偿的方法包括:控制空调器以设定的送风温度为基准,降低所确定的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后出风。
[0008]进一步地,控制空调器的送风湿度设定系统根据所确定的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对空调器设定的送风湿度进行补偿的方法包括:控制空调器以设定的送风湿度为基准,降低所确定的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后出风。
[0009]进一步地,焓值阈值为25kJ/kg~60kJ/kg;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为

1.25℃~
2.5℃;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为0.5g/kg~1.2g/kg。
[0010]进一步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室外新风的焓值H
x
的范围为H
x
<25kJ/kg时,确定送风温度系数为

1.25℃,确定送风湿度系数为1.2g/kg;控制空调器的温度设定系统将空调器所设定的温度降低

1.25℃;控制空调器的湿度设定系统将空调器所设定的湿度降低1.2g/kg。
[0011]进一步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室外新风的焓值H
x
的范围为25kJ/kg≤H
x
≤40kJ/kg时,确定送风温度系数为0.5℃,确定送风湿度系数为0.75g/kg;控制空调器的温度设定系统将空调器所设定的温度降低0.5℃;控制空调器的湿度设定系统将空调器所设定的湿度降低0.75g/kg。
[0012]进一步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室外新风的焓值H
x
的范围为40kJ/kg<H
x
≤60kJ/kg时,确定送风温度系数为1.5℃,确定送风湿度系数为1.0g/kg;控制空调器的温度设定系统将空调器所设定的温度降低1.5℃;控制空调器的湿度设定系统将空调器所设定的湿度降低1.0g/kg。
[0013]进一步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室外新风的焓值H
x
的范围为H
x
>60kJ/kg时,确定送风温度系数为2.5℃,确定送风湿度系数为1.2g/kg;控制空调器的温度设定系统将空调器所设定的温度降低2.5℃;控制空调器的湿度设定系统将空调器所设定的湿度降低1.2g/kg。
[0014]进一步地,当室外新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同时室外新风湿度低于室内湿度,同时室外新风焓值低于室内空气焓值时,控制方法还包括:开启空调器的表冷阀;之后,调节空调器的冷冻泵的频率。
[0015]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适用于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送风通道,送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加湿通道,与送风通道连通,加湿通道内设置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
[0016]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执行模块,与空调器的冷媒控制阀连接;控制模块,与执行模块、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均连接。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程序执行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0018]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预先在空调器的控制器内存储多个焓值阈值、多个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多个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其中,多个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和多个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均与多个焓值阈值一一对应地设置;具体地,由于室外环境不断变化,进而导致室外新风的焓值也动态变化,因此设置了多个焓值阈值和多个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和多个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这样在不同的焓值阈值下,确定不同的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和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使空调器根据所确定的新风焓值以及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和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对空调设定的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分别进行补偿,以使室内保持预定的温度和湿度;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空调器引入室内的室外新风的新风焓值H
x
;判断新风焓值H
x
所属的焓值阈值;根据新风焓值H
x
所属的焓值阈值,确定所对应地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以及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控制空调器的送风温度设定系统根据所确定的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对空调器设定的送风温度进行补偿;控制空调器的送风湿度设定系统根据所确定的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对空调器设定
的送风湿度进行补偿。这样实现了对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自动化控制,操作人员无需手动调节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和湿度,提高了空调器控制的智能化,进一步提升了空调控制技术,同时减低空调循环风量,从而降低了生产能耗和成本,达到节能减排等目标,解决了对空调器控制的智能化程度低、车间温湿度控制波动大、空调能耗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内存储多个焓值阈值、多个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多个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其中,多个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和多个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均与多个焓值阈值一一对应地设置;检测所述空调器引入室内的室外新风的新风焓值H
x
;判断所述新风焓值H
x
所属的焓值阈值;根据所述新风焓值H
x
所属的焓值阈值,确定所对应地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以及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控制所述空调器的送风温度设定系统根据所确定的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对所述空调器设定的送风温度进行补偿;控制所述空调器的送风湿度设定系统根据所确定的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对所述空调器设定的送风湿度进行补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的送风温度设定系统根据所确定的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对所述空调器设定的送风温度进行补偿的方法包括:控制所述空调器以设定的送风温度为基准,降低所确定的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后出风。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的送风湿度设定系统根据所确定的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对所述空调器设定的送风湿度进行补偿的方法包括:控制所述空调器以设定的送风湿度为基准,降低所确定的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后出风。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焓值阈值为25kJ/kg~60kJ/kg;所述送风温度系数取值范围为

1.25℃~2.5℃;所述送风湿度系数取值范围为0.5g/kg~1.2g/kg。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室外新风的焓值H
x
的范围为H
x
<25kJ/kg时,确定所述送风温度系数为

1.25℃,确定所述送风湿度系数为1.2g/kg;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温度设定系统将空调器所设定的温度降低

1.25℃;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湿度设定系统将空调器所设定的湿度降低1.2g/kg。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国荣吴宇明李少华童俊达沈檑瑶
申请(专利权)人: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