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菡专利>正文

竖框、连接件及幕墙框架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49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竖框、连接件及使用该竖框和连接件的榫卯接合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竖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主体的一侧通过凸出部设置有安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竖框安装部的开口配合的连接部,连接部侧方设置有插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幕墙框架节点结构,包括竖框、连接件和横框,其特征在于:横框内设置有插接腔体,连接件的插接部插入插接腔体内;连接件的第一竖板插入竖框的副腔体,连接件的支撑部与竖框的开口相嵌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方便、精度高、稳定性好。稳定性好。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竖框、连接件及幕墙框架节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竖框、连接件及使用该竖框和连接件的榫卯接合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构件式框架结构系统中,构件间连接的方式是框架结构的核心技术。构件通常包括竖框、横框、连接件和固定杆件,其中,竖框一般为闭腔材料,横框包括开腔和闭腔两种材料,连接件主要有角码和呈插件两种基本形式,连接件与竖框往往使用固定杆件连接或固定。开腔横框组成的框架结构系统结构受力较差,型材用量较大;闭腔横框组成的框架结构系统结构受力较好,型材用量较小,但构件必须按序施工安装,施工难度较大。
[0003]现有技术中就框架的结构而言,横框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浮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热胀冷缩和其它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框架节点的松动、疲劳和断裂,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存在安全隐患。
[0004]现有技术中就施工安装而言,连接件与竖框的连接往往需要实施现场测量、定位和钻孔等施工工序,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施工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施工效率,使建筑存在安全隐患。
[0005]总之,目前业内还没有一种性能卓越框架结构系统得以应用,使得该领域存在标准不一、技术混乱的问题,妨碍了实现构件的全面自动化生产加工和框架结构的高标准快速安装,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竖框、横框、连接件及幕墙框架节点结构。
[0007]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竖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主体的一侧通过凸出部设置有安装部。
[0008]作为本技术竖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于凸出部侧方的副腔体。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表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使副腔体外侧形成插入口,同时,开口与主体的相交面形成两个配合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副腔体表面设置有第一胶条槽。
[0011]作为本技术竖框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的凸出部侧方为肩部,肩部的边缘处设置有顶边。
[0012]作为本技术竖框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副腔体外壁上设置有卡槽。
[0013]作为本技术竖框的第四种优选方案,所述副腔体内设置有配合槽。
[0014]作为本技术竖框的第五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内相应于肩部的边缘设置有内凹槽;所述主体的主腔内设置有插芯,所述插芯上设置有与内凹槽配合的第一飞边;所述插
芯外轮廓设置有与竖框内壁接触的凸棱。
[0015]进一步的,所述肩部处设置有沟槽。
[0016]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肩角体,肩角体的边缘分别与卡槽和沟槽相配合。
[0017]作为本技术竖框的第六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肩角体,肩角体和主体为一体结构。
[0018]本技术与上述竖框配合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竖框安装部的开口配合的连接部,连接部侧方设置有插接部。
[0019]作为本技术连接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包括与副腔体配合的第一竖板和与配合面对应的支撑部。
[002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设置有与第一胶条槽对应的第二胶条槽。
[0021]作为本技术连接件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的插接部与第一竖板相连,插接部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凸台;插接部的侧表面设置有与竖框的顶边对应的第二支撑凸台。
[0022]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为一端与第一竖板相连的U形体,所述插接部为一端与第一竖板相连的U形体,所述第一支撑凸台设置于U形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支撑凸台设置于U形体的侧表面。
[0023]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U形体开口处设置有弹性板,弹性板与竖框的卡槽相配合。
[0024]作为本技术连接件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凸台由搭接在插接部的端面上的搭接块构成。
[0025]作为本技术连接件的第四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凸台为一滚轴,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导槽,所述滚轴与导槽滚动配合。
[0026]作为本技术的第五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竖板上设置有配合凸起,配合凸起与竖框副腔体内的配合槽相配合,第一竖板侧方设置有与副腔体配合的插锁片。
[0027]本技术的幕墙框架节点结构,包括竖框、连接件和横框,其特征在于:横框内设置有插接腔体,连接件的插接部插入插接腔体内;连接件的第一竖板插入竖框的副腔体,连接件的支撑部与竖框的开口相嵌合。
[0028]作为本技术幕墙框架节点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的插接部为一端与第一竖板相连的U形体,U形体的侧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凸台;U形体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凸台;所述连接件的第二支撑凸台与横框插接腔体的内壁接触,所述竖框的顶边与插接腔体的外壁接触,第二支撑凸台和顶边与横框的接触点相对应;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支撑凸台与横框的插接腔体内壁接触。
[002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竖板上设置有配合凸起,带有配合凸起的第一竖板插入副腔体内,所述副腔体内设置有与配合凸起配合的配合槽,所述副腔体内另一侧插入与第一竖板贴合的插锁片。
[0030]作为本技术幕墙框架节点结构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竖板上设置有凸起,带有凸起的第一竖板插入副腔体内,所述副腔体内设置有与凸起配合的配合槽,所述副腔体内另一侧插入与第一竖板贴合的插锁片。
[0031]作为本技术幕墙框架节点结构的第三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肩角体,肩角体上
设置有与开口的配合面对应的加工端面。
[0032]进一步的,肩角体与主体为一体结构。
[0033]更进一步的,肩角体与主体为分体结构;所述副腔体外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肩角体的一侧边缘设置有与卡槽配合的卡钩,肩角体另一侧边缘设置有插接体,插接体与竖框的沟槽配合。
[0034]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U形体开口处设置有弹性板,所述副腔体外壁上设置有卡槽,弹性板与所述卡槽相配合。
[0035]作为本技术的第四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支撑凸台由搭接在U形体的端面上的搭接块构成。
[0036]作为本技术的第五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支撑凸台为一滚轴,所述U形体上设置有导槽,所述滚轴与导槽和横框的插接腔内壁面滚动配合。
[003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框架结构系统具有优良的结构性。由于竖框用于装配的开口由机械设备精密加工而成,使框架节点的定位精度没有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误差,所以从构件的连接方式上保证了框架结构的连接质量。
[0038]2、本技术提供的框架结构系统具有简单的安装操作性。由于竖框上设有精准定位的装配用开口,所以在安装横框时没有现场测量、钻孔和固定等技术性环节,简化了安装内容,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框架安装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从安装工艺上保证了框架结构的装配质量。
[0039]3、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竖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2),主体(2)的一侧通过凸出部(8)设置有安装部(11);所述安装部(11)包括设置于凸出部(8)侧方的副腔体(5);所述主体(2)表面设置有开口(30),所述开口(30)使副腔体(5)外侧形成插入口,同时,开口(30)与主体(2)的相交面形成两个配合面(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腔体(5)表面设置有第一胶条槽(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的凸出部(8)侧方为肩部,肩部的边缘处设置有顶边(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腔体(5)外壁上设置有卡槽(6)。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腔体(5)内设置有配合槽(2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内相应于肩部的边缘设置有内凹槽(9);所述主体(2)的主腔(34)内设置有插芯(22),所述插芯(22)上设置有与内凹槽(9)配合的第一飞边(23);所述插芯(22)外轮廓设置有与竖框(1)内壁接触的凸棱(2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处设置有沟槽(1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竖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肩角体(4),肩角体(4)的边缘分别与卡槽(6)和沟槽(10)相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肩角体(4),肩角体(4)和主体(2)为一体结构。10.一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竖框(1)安装部(11)的开口(30)配合的连接部(15),连接部(15)侧方设置有插接部(18)。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5)包括与副腔体(5)配合的第一竖板(13)和与配合面(21)对应的支撑部(14)。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4)设置有与第一胶条槽(32)对应的第二胶条槽(63)。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2)的插接部(18)与第一竖板(13)相连,插接部(18)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凸台(20);插接部(18)的侧表面设置有与竖框(1)的顶边(3)对应的第二支撑凸台(16)。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18)为一端与第一竖板(13)相连的U形体(19),所述第一支撑凸台(20)设置于U形体(19)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支撑凸台(16)设置于U形体(19)的侧表面。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2)的U形体(19)开口处设置有弹性板(17),弹性板(17)与竖框(1)的卡槽(6)相配合。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凸台(20)由搭接在插接部(18)的端面上的搭接块(64)构成。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凸台(20)为一滚轴(67),所述插接部(18)上设置有导槽(68),所述滚轴(67)与导槽(68)滚动配合。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菡沈晓阳
申请(专利权)人:沈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