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丽阳专利>正文

一种临床用温针灸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833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床用温针灸辅助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基盘;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固定安置在所述基盘的顶端中部;针槽,所述针槽固定开设在所述支撑筒的中部,且所述针槽底端贯穿于所述基盘;旋转盘,所述旋转盘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基盘的顶端,其顶端中部设置有凸起,且所述凸起活动套接于所述支撑筒的外壁外侧;外防护栏,所述外防护栏固定安置在所述基盘的外侧,且所述外防护栏高于所述基盘;进针口,所述进针口开设并贯穿于所述基盘、外防护栏以及支撑筒的一侧。该临床用温针灸辅助装置,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更急牢靠,能够对处于平躺状态患者头部进行温针灸时艾灰进行临时收集,安全性较高。安全性较高。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床用温针灸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临床用温针灸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1.5~2cm、距皮肤2~3cm的艾卷,从艾卷下端将其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百会穴温针灸是针灸特色疗法之一,它具有醒脑、开窍、醒神、提升阳气等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中风、眩晕、老年痴呆、内脏脱垂等疾病,百会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可将艾灸的温热与针刺的治疗作用相结合起来,通过针体将热量传导至百会穴,从而引气血上行于脑,升阳通络;发挥针灸与艾灸的双重效果,适用于即需要留针、又需要施灸的各类病症有较好的疗效,也可用于防病保健;
[0003]因现代人的体质状况不同,用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温针灸防烫装置不能用于固定头部进行百会温针灸,或用来固定头部时,因患者晃动或摇动时带动艾灸或针体脱落,继而发生烧烫伤,也易引起患者慌乱、恐慌,致使患者难以保持舒服自在的体位,致使穴位无法操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其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用温针灸辅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患者晃动或摇动时带动艾灸或针体脱落,继而发生烧烫伤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床用温针灸辅助装置,包括:
[0006]基盘;
[0007]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固定安置在所述基盘的顶端中部;
[0008]针槽,所述针槽固定开设在所述支撑筒的中部,且所述针槽底端贯穿于所述基盘;
[0009]旋转盘,所述旋转盘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基盘的顶端,其顶端中部设置有凸起,且所述凸起活动套接于所述支撑筒的外壁外侧;
[0010]外防护栏,所述外防护栏固定安置在所述基盘的外侧,且所述外防护栏高于所述基盘;
[0011]进针口,所述进针口开设并贯穿于所述基盘、外防护栏以及支撑筒的一侧;
[0012]延伸挡板,所述延伸挡板固定安置于所述外防护栏的顶端;
[0013]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安置于所述外防护栏的外侧底端。
[0014]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固定安置在所述外防护栏的两侧外壁上;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固定带相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设置有公魔术贴和母魔术贴。
[0016]优选的,所述外防护栏以及延伸挡板的边缘位置的横截面为“L”形。
[0017]优选的,还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开设在所述旋转盘和外防护栏上。
[0018]优选的,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其一、该临床用温针灸辅助装置,通过进针口将本装置整体放置在针体外侧,此时针灸将置于针槽中,通过针槽以及支撑筒能够对处于暴露在外部分的针体进行稳定支撑,有效防止其发生倾倒的情况,本方案还可通过固定组件将基盘以及支撑筒整体固定在人体头部顶端,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更急牢靠;
[0021]其二、该临床用温针灸辅助装置,为了保证温针灸的疗效,在针灸的同时进行艾灸,具体的可通过设置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向人体皮肤传递药物成分和热量,专利技术人考虑到艾柱在进行燃烧的过程中,其产生的灰尘依旧保持较高的温度,并且随着艾柱的燃烧而脱落,脱落后的艾灰可能会烫伤人体,因此可以通过本装置中的外防护栏以及延伸挡板进行拦截和临时存储,其中延伸挡板的设置能够对处于平躺状态患者头部的艾灰进行临时收集,安全性较高;
[0022]其三、该临床用温针灸辅助装置,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针体的固定效果,防止其从进针口处倾倒,因此将本方案中的旋转盘设置为可转动的方案,当旋转盘在外防护栏上转动后,位于旋转盘上的进针口将与支持筒上的进针口交错,此时通过旋转盘中部凸起的部位能够对支撑筒上的进针口进行遮挡,从而防止针体向进针口倾倒,同时在旋转盘旋转的过程中,第一通孔相对于第二通孔的位置也将发生变化,在对支撑筒上的进针口进行遮挡后,依然可以继续小幅度的旋转,以实现灵活调节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交错或者重合的状态,对其重合区域面积进行调整,即可灵活调节患者艾灸的效果,实用性得到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处于交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中进针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基盘,2、支撑筒,3、针槽,4、旋转盘,5、进针口,6、外防护栏,7、延伸挡板,8、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固定座,11、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临床用温针灸辅助装置,包括:基盘1、支撑筒2、针槽3、旋转盘4、进针口5、外防护栏6、延伸挡板7和固定组件,支撑筒2
固定安置在基盘1的顶端中部,针槽3固定开设在支撑筒2的中部,且针槽3底端贯穿于基盘1,旋转盘4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设置在基盘1的顶端,其顶端中部设置有凸起,且凸起活动套接于支撑筒2的外壁外侧,外防护栏6固定安置在基盘1的外侧,且外防护栏6高于基盘1,进针口5开设并贯穿于基盘1、外防护栏6以及支撑筒2的一侧,延伸挡板7固定安置于外防护栏6的顶端,固定组件固定安置于外防护栏6的外侧底端。
[0030]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通过进针口5将本装置整体放置在针体外侧,此时针灸将置于针槽3中,通过针槽3以及支撑筒2能够对处于暴露在外部分的针体进行稳定支撑,有效防止其发生倾倒的情况,本方案还可通过固定组件将基盘1以及支撑筒2整体固定在人体头部顶端,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更急牢靠,为了保证温针灸的疗效,本方案还在针灸的同时进行艾灸,具体的可通过设置的第一通孔8以及第二通孔9向人体皮肤传递药物成分和热量,专利技术人考虑到艾柱在进行燃烧的过程中,其产生的灰尘依旧保持较高的温度,并且随着艾柱的燃烧而脱落,脱落后的艾灰可能会烫伤人体,因此可以通过本装置中的外防护栏6以及延伸挡板7进行拦截和临时存储,其中延伸挡板7能够对处于平躺状态患者头部的艾灰进行临时收集,安全性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床用温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盘(1);支撑筒(2),所述支撑筒(2)固定安置在所述基盘(1)的顶端中部;针槽(3),所述针槽(3)固定开设在所述支撑筒(2)的中部,且所述针槽(3)底端贯穿于所述基盘(1);旋转盘(4),所述旋转盘(4)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基盘(1)的顶端,其顶端中部设置有凸起,且所述凸起活动套接于所述支撑筒(2)的外壁外侧;外防护栏(6),所述外防护栏(6)固定安置在所述基盘(1)的外侧,且所述外防护栏(6)高于所述基盘(1);进针口(5),所述进针口(5)开设并贯穿于所述基盘(1)、外防护栏(6)以及支撑筒(2)的一侧;延伸挡板(7),所述延伸挡板(7)固定安置于所述外防护栏(6)的顶端;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安置于所述外防护栏(6)的外侧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温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丽阳戎海琴宋世鹏陈犇璐陈丽莹张海啸
申请(专利权)人:段丽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