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封一体锁油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833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密封一体锁油雾化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储液仓外壳及雾化管,所述储液仓外壳与雾化管底部连接,所述储液仓外壳内壁与所述雾化管的外圆形成储液腔,所述雾化管内部中空且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内侧面嵌有导油部,所述导油部为筒条状PE材质聚乙烯发泡棉,所述雾化管设有连接储液腔和导油部的导油口,所述导油部内壁连接有发热部,所述发热部与电源模块相连。通过导油口将储液腔内的雾化液导入导油部,导油部吸收雾化液。加热部与电源模块连接进行加热,使导油部吸收的液体蒸发,从而雾化。导油部采用筒条状PE材质聚乙烯发泡棉,解决了传统的导油棉难装配且易导致漏液、堵塞等问题。节省了人工成本,保证产品生产的一致性。的一致性。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密封一体锁油雾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自密封一体锁油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雾化装置常规的装绵方式是把长条的无纺布棉卷到圆形的陶瓷发热丝上,再将其套入到雾化管上,这种方式具有两个缺陷,一是棉松时容易漏液,二是棉紧时难以塞入雾化管内部。无纺布棉导油速度慢容易堵塞管道。除此之外,在生产的时候,这种方式缠绕的无纺布棉卷需要人工进行作业,成本高。因此,漏液的雾化装置使用效果便会大打折扣,雾化效果差,会给用户造成不良的抽吸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的雾化装置存在的漏液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密封一体锁油雾化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自密封一体锁油雾化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储液仓外壳及雾化管,所述储液仓外壳与雾化管底部连接,所述储液仓外壳内壁与所述雾化管的外圆形成储液腔,所述雾化管内部中空且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内侧面嵌有导油部,所述导油部为筒条状PE材质聚乙烯发泡棉,所述雾化管设有连接储液腔和导油部的导油口,所述导油部内壁连接有发热部,所述发热部与电源模块相连。
[0005]具体的,所述发热部为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呈螺旋管状,所述发热丝的外圆与所述导油部的内壁连接。
[0006]具体的,所述发热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从螺旋管状内部折弯至第二引脚相同的一端,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均与电源模块连接。
[0007]具体的,所述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相互平行。
>[0008]具体的,所述发热部采用陶瓷、具有弹性的金属或合金导电材料中的一种制成。
[0009]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密封一体锁油雾化装置,通过导油口将储液腔内的雾化液导入导油部,导油部吸收雾化液。加热部与电源模块连接进行加热,使得导油部吸收的液体蒸发,从而雾化。导油部采用筒条状PE材质聚乙烯发泡棉代替传统的导油棉,解决了传统的导油棉漏液,堵塞等等问题。除此之外,通过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而且保证了产品生产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组装最终状态剖视图;
[0012]图2为支撑部与导油部的连接示意图;
[0013]图3为发热部与导油部的连接示意图;
[0014]图4为储液仓外壳与雾化管的连接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为:
[0016]10为雾化管、11为支撑部、12为导油口、15为储液仓外壳、16 为储液腔、20为导油部、30为发热部、31为第一引脚、32为第二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密封一体锁油雾化装置,参照图1

4,包括电源模块、储液仓外壳15及雾化管,储液仓外壳15与雾化管10 的底部连接,所述储液仓外壳15内部与雾化管10的外圆之间形成储液腔16,用于存放雾化液体,雾化管10的内部呈中空状且设有支撑部11,支撑部11内侧面嵌有导油部20,导油部20为筒条状PE材质聚乙烯发泡棉,通过导油口12将储液腔16与导油部20连接,导油部20的内壁连接发热部30,在本实施例中,发热部30为发热丝,通过连接电源模块供电,两端设有引脚通过第一引脚31、第二引脚32 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或者负极形成电回路发热。参照图3,发热部30 沿着方向A套入圆柱形的PE材质聚乙烯发泡棉中,完成安装后,发热部30被包裹于筒条状PE材质聚乙烯发泡棉内壁。采用PE材质聚乙烯发泡棉(热塑性树脂材料)代替现有的无纺布棉、脱脂棉等导油棉材料,PE材质聚乙烯发泡棉具有质轻柔软,具有良好的耐腐性、耐磨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雾化过程中不会产生异味。解决了传统的导油棉缠绕松时容易导致雾化液体漏液,缠绕过紧时又会堵塞出气口等问题。除此之外,还节约了人工成本,可实现自动化加工,便于生产,保证了产品生产的一致性。
[0019]在本实施例中发热部30为镍铬合金发热丝,所述钛金属发热丝外圆被套接于圆柱形的PE材质聚乙烯发泡棉的内壁。钛金属发热丝的两端设有第一引脚31、第二引脚32,第一引脚31从螺旋管状内部折弯至第二引脚32相同的一端。第一引脚31与第二引脚32相互平行。第一引脚31、第二引脚32可为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通过正极引脚连接电源模块正极,负极引脚连接电源模块负极,形成电流回路对发热部30进行加热。
[0020]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发热部30为钛金属发热丝,安装结构与上述钛金属发热丝相同。镍铬合金的内部结构是非常稳定的,即使是遇上高温的环境,依旧可以保持发热丝的原形。镍铬合金本身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这使得它使用的寿命会很长。镍铬合金发热丝用于雾化装置中启动速度快、传热快、应力小,雾化无异味。
[0021]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发热部30为圆柱形陶瓷发热丝,陶瓷表面不存在碳化或氧化的问题,同时陶瓷是环保材料,加热是整体加热,避免局部高温,应用与电子烟领域可以使烟油雾化后口感不会发生变化,保证烟油口味纯正。陶瓷发热丝在通电工作时,温度能够在2秒内达到250℃,具有在工作时无噪音、不含有害物质的优点。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23]安装时,将储液仓外壳15与雾化管10的底部连接,可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储液仓外壳15内壁与雾化管10的外圆之间形成储液腔16。雾化管10为中空结构内部设有支撑部11,支撑部11可为一次性注塑成型的雾化管20内部的凹槽,起到支撑固定导油部20的目
的,通过导油口12将储液腔16内的雾化液体导入至导油部20,筒条状PE材质聚乙烯发泡棉将雾化液体导入吸收。发热部30的第一引脚31、第二引脚32分别连接电源模块的正负极。使用时,可在雾化管设置按键(按压、触摸)或者是通过气流感应(有气流经过时触发),使电源模块工作,通过电连接发热部30导通,使其发热升温,蒸发 PE材质聚乙烯发泡棉吸收的雾化液体,产生雾化效果。经过PE材质聚乙烯发泡棉雾化的液体不会产生异味。相比于现有的雾化导油棉收性好,不会导致被雾化液体泄露。
[0024]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可广泛运用于雾化装置领域。
[002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密封一体锁油雾化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储液仓外壳及雾化管,所述储液仓外壳与雾化管底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仓外壳内壁与所述雾化管的外圆形成储液腔,所述雾化管内部中空且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内侧面嵌有导油部,所述导油部为筒条状PE材质聚乙烯发泡棉,所述雾化管设有连接储液腔和导油部的导油口,所述导油部内壁连接有发热部,所述发热部与电源模块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封一体锁油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为发热丝,所述发热丝的外圆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闵彭文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云柯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