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香蕉杂交种子萌发的播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826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杂交育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香蕉杂交种子萌发的播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播种基质,选用壤土类土壤;选择播种容器,选用镂空的育苗篮子;准备播种基质,配置种衣剂,利用无水乙醇溶解GA3,取适量的活性碳粉,边搅拌边将活性碳粉缓慢加入配好的溶液,搅拌均匀制成种衣剂;准备种子,将种衣剂均匀包裹住香蕉杂交种子;播种种子;后期养护以及幼苗移栽,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针对栽培种香蕉杂交种子萌芽率低、杂交苗出苗不整齐、不健壮提出的促进、改良香蕉杂交种子播种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提交栽培种香蕉杂交种子的萌芽率及壮苗率,为香蕉的杂交育种及杂交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术支撑。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香蕉杂交种子萌发的播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杂交育种
,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香蕉杂交种子萌发的播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香蕉产业面临枯萎病的严峻考验,培育具有高产、优质同时又抗枯萎病的新品种,是香蕉育种工作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过去育种者们依赖芽变选种选育出了一批新品种和新材料,但依赖于芽变选种的育种方法使遗传资源优良性状的基因库日益贫乏、枯竭,育种工作无法更进一步的深入。杂交育种是创造作物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杂交将物种间长期自然选择积累的有益特性进行重组,进一步丰富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栽培种香蕉普遍为三倍体,是蕉类祖先“尖叶蕉”(Musa acuminata)与“长梗蕉”(M.balbisiana)的天然杂交种进化而来,具有高度的不育性,即使与野生蕉杂交可获得杂交种子,其种子萌芽率极低,种苗成活情况也不乐观,因此开展高效、配套的杂交种子萌芽研究迫在眉睫,以期为品种改良和香蕉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种子的处理方式、播种的基质、水分及温度的条件进行一系列的研究,确定了栽培种香蕉杂交种子最佳播种基质、水分及温度要求,研究出一套提高栽培种香蕉杂交种子萌发的播种方法,利用该方法可提高萌芽率及健壮种苗率,为进一步培育出多样性的香蕉新品种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高香蕉杂交种子萌发的播种方法,以解决现有栽培种香蕉即使与野生蕉杂交可获得杂交种子,其种子萌芽率极低,种苗成活情况也不乐观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高香蕉杂交种子萌发的播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A、选择播种容器:选用镂空的育苗篮子,所述育苗篮子的底面和四周侧壁均匀设置有镂空空隙,镂空空隙的尺寸为大于0.3
×
0.3cm、小于0.5
×
0.5cm,镂空空隙的形状为菱形、矩形或圆形;
[0007]B、播种基质装篮:播种基质选用壤土类土壤,播种前翻晒土壤2

3天,之后每千克土壤中拌入1.0

1.5g的杀菌剂,搅拌均匀后装入育苗篮子中备用,育苗篮子内装入备好的土壤,土层厚度大于3.0cm,将育苗篮子置于装有水的托盘内,使土壤自然吸水至湿度大于80%,之后撤掉托盘,备用,对种子覆盖土喷洒清水,使种子覆盖土的湿度达到60%

70%,备用;
[0008]C、配置种衣剂:种衣剂由GA3、无水乙醇、活性炭和水配制而成,GA3、无水乙醇、活性炭和水的重量比为0.5

1:7

8:5000:3500;
[0009]D、准备种子:按香蕉杂交种子粒数(粒):种衣剂干重(g)≈2:1的比例,将香蕉杂交种子和种衣剂装在塑料袋内,扎好袋口,然后用双手揉搓,直到种衣剂均匀包裹住香蕉杂交
种子为止,倒出即可备用;
[0010]E、播种种子:在育苗大棚内的育苗架上均匀间隔放置托盘,并将已经装载播种基质完毕的育苗篮子放置在托盘中,将裹上种衣剂的香蕉杂交种子铺在备好的育苗篮子中,使香蕉杂交种子单层均匀分布在土壤面层上,再次铺上厚度1cm

1.2cm的覆盖土,不淋水,在育苗篮子顶端四个角部放置支撑柱,用于防止薄膜直接接触育苗篮子内的土层,之后盖上一层厚度小于0.05mm的透明薄膜;
[0011]F、后期养护:待育苗篮子中土壤含水量小于60%时,向托盘内加入水,注入托盘水的高度不高于土壤层总厚度的1/2,保持土壤含水量为60%

80%,每3

5天弹走薄膜内壁的水珠,保证光照,及时除去土壤表面长出的苔藓及杂草,保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
[0012]G、幼苗移栽:待种子萌芽,展开第一张叶片后,即可除膜,正常水分管理,使土壤湿度保持在60%

80%。待小苗长出3

5片真叶后可进行移栽。
[00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育苗篮子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四角的第一限位柱,设置于底板顶部的四个侧板,四个所述侧板首尾相接与底板围成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顶部四角设置有第二限位柱。
[00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壤土类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小于1.0%,氮含量不小于0.05%,含盐量不大于0.1%,所述壤土类土壤的PH不小于6.5。
[00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C中,所述种衣剂配置方法为称取50

100mg的GA3,加入1.0ml无水乙醇至GA3完全溶解,再加入350ml水中,再取500g的活性碳粉,边搅拌边将所述活性碳粉缓慢加入配好的350ml溶液,搅拌均匀制成种衣剂。
[00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B中,所述托盘包括定位板以及四周的挡板,所述定位板的顶面面积大于底板的面积,所述定位板的顶面相对于第一限位柱的位置向内凹陷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柱插入至定位槽内,用于限制育苗篮子和托盘之间的相对位移,所述托盘的高度不高于育苗篮子高度的1/2以免影响篮内空气流通。
[001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托盘任一侧的挡板为透明板或者任一侧的挡板透明板由亚克力材料制作而成。
[001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E中,所述支撑柱包括设置于第二限位柱上的支撑管,以及设置于支撑管顶部的支撑帽,所述支撑杆套接于第二限位柱上,所述支撑管的长度为3

5cm。
[001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E中,托盘高度为2cm,所述香蕉杂交种子与侧板之间的距离为0.4

0.6cm,育苗篮子尺寸为20cm
×
20cm
×
5cm,育苗篮子内播种90

110粒种子。
[002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E中,播种季节为冬季时,加盖小拱棚,小拱棚内装加热装置,使小拱棚内温度大于15℃,待育苗棚内自然气温高于15℃时可去除加热装置。
[002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种衣剂干重为GA3粉末和活性炭粉的重量之和。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是针对栽培种香蕉杂交种子萌芽率低、杂交苗出苗不整齐、不健壮提出的促进、改良香蕉杂交种子播种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提交栽培种香蕉杂交种子的萌芽率及健壮壮苗率,为香蕉的杂交育种及杂交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育种对比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育种对比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00、支撑架;110、放置板;120、竖向钢管;130、横向钢管;140、支撑腿;150、移动装置;151、固定架;152、滚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香蕉杂交种子萌发的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选择播种容器:选用镂空的育苗篮子(300),所述育苗篮子(300)的底面和四周侧壁均匀设置有镂空空隙(350),镂空空隙(350)的尺寸为大于0.3
×
0.3cm、小于0.5
×
0.5cm,镂空空隙(350)的形状为菱形、矩形或圆形;B、播种基质装篮:播种基质选用壤土类土壤,播种前翻晒土壤2

3天,之后每千克土壤中拌入1.0

1.5g的杀菌剂,搅拌均匀后装入育苗篮子(300)中备用,育苗篮子(300)内装入备好的土壤,土层厚度大于3.0cm,将育苗篮子(300)置于装有水的托盘(200)内,使土壤自然吸水至湿度大于80%,之后撤掉托盘,备用,对种子覆盖土喷洒清水,使种子覆盖土的湿度达到60%

70%,备用;C、配置种衣剂:种衣剂由GA3、无水乙醇、活性炭和水配制而成,GA3、无水乙醇、活性炭和水的重量比为0.5

1:7

8:5000:3500;D、准备种子:按香蕉杂交种子粒数(粒):种衣剂干重(g)≈2:1的比例,将香蕉杂交种子和种衣剂装在塑料袋内,扎好袋口,然后用双手揉搓,直到种衣剂均匀包裹住香蕉杂交种子为止,倒出即可备用;E、播种种子:在育苗大棚内的育苗架上均匀间隔放置托盘,并将已经装载播种基质完毕的育苗篮子(300)放置在托盘中,将裹上种衣剂的香蕉杂交种子铺在备好的育苗篮子(300)中,使香蕉杂交种子单层均匀分布在土壤面层上,再次铺上厚度1.0cm

1.2cm的覆盖土,不淋水,在育苗篮子顶端四个角部放置支撑柱(400),用于防止薄膜直接接触育苗篮子(300)内的土层,之后盖上一层厚度小于0.05mm的透明薄膜;F、后期养护:待育苗篮子(300)中土壤含水量小于60%时,向托盘内加入水,注入托盘(200)水的高度不高于土壤层总厚度的1/2,保持土壤含水量为60%

80%,每3

5天弹走薄膜内壁的水珠,保证光照,及时除去土壤表面长出的苔藓及杂草,保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G、幼苗移栽:待种子萌芽,展开第一张叶片后,即可除膜,正常水分管理,使土壤湿度保持在60%

80%,待小苗长出3

5片真叶后可进行移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香蕉杂交种子萌发的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育苗篮子包括底板(310),设置于底板(310)四角的第一限位柱(320),设置于底板(310)顶部的四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芳邹瑜武鹏赵明何海旺黄相莫天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