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莓生长的光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623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草莓生长的光调控方法,包括:调节草莓不同生长时期的光照强度,定植期和缓苗期的光照强度为80~150μmol/(m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草莓生长的光调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生长的光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草莓为喜光植物,但有较强的耐荫性。在生长密集或遮荫严重的园内,光照不足常导致草莓植株长势弱,花序柄和叶柄细长,叶片色淡,花朵小甚至不能开放,果实品质差,成熟期延迟,产量低。秋冬季节光照不足时,会影响草莓花芽的形成,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根状茎中贮存的淀粉等营养物质少,抗寒能力差,造成植株越冬死亡。
[0003]不同生育期的草莓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在育苗期,光照时间较短不利于匍匐茎的生长;在花芽分化期,需要缩短日照;在开花期,延长日照时间可以促进开花;在结果期,光照不足会导致叶片薄大,单果品质差,易出现僵果和着色不良等生理性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草莓生长的光调控方法,有利于缩短草莓生长期,提高草莓品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草莓生长的光调控方法,包括:调节草莓不同生长时期植株顶部叶片接收到的光照强度,定植期的光照强度为80~150μmol/(m2·
s),缓苗期的光照强度为80~150μmol/(m2·
s),花前期的光照强度为150~200μmol/(m2·
s),花果期的光照强度为150~400μmol/(m2·
s)。
[0006]本专利技术首先将草莓进行移栽定植,进入草莓的定植期。草莓的定植期为定植到长出根系,露天裸地栽培一般需要6~9天。在一个实施例中,将草莓移栽至太阳光利用型植物工厂中,所述太阳光利用型植物工厂以太阳光为主光源,太阳光为自然光源,包括太阳直射光和散射光,基础设施可以由任意结构组成,在此不做限定。
[0007]草莓在定植期不耐强光,每日总有效光照时长为8~16h,优选为8~11h,所述每日总有效光照时长为自然光照时长与所述人工光源总光照强度大于43μmol/(m2·
s)的时长之和,所述光照强度为草莓植株顶部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若遇晴好天气,所述定植期自然光源光照强度高于150μmol/(m2·
s),采用遮光调节光照强度至80~150μmol/(m2·
s);若遇连续寡照天气,所述定植期自然光源光照强度低于80μmol/(m2·
s),采用人工光源调节光照强度至80~150μmol/(m2·
s)。本专利技术所述人工光源包括红光和蓝光,所述红光波长范围优选为610~660nm,所述蓝光波长范围优选为430~480nm,以光质光谱积分百分比计,所述红光和蓝光的比例优选为70~90:10~3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草莓定植期,红光和蓝光的比例为70~85:15~3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草莓定植期,草莓植株每日人工光源补光时间为8:00~9:00和17:00~20:00,每日补光共计4h。
[0008]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草莓定植期的昼夜栽培环境气温分别为15~20℃、8~12℃,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本专利技术在草莓定植期采用常规的田间管理方法,在此不做限定。
[0009]经过定植期后,进入草莓的缓苗期。草莓的缓苗期为长出根系至长出三片新叶,一
般需要21~30天。草莓在缓苗期不耐强光,每日总有效光照时长为8~16h,优选为8~11h,所述每日总有效光照时长为自然光照时长与所述人工光源总光照强度大于43μmol/(m2·
s)的时长之和,所述光照强度为草莓植株顶部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若遇晴好天气,所述缓苗期自然光源光照强度高于150μmol/(m2·
s),采用遮光调节光照强度至80~150μmol/(m2·
s);若遇连续寡照天气,所述缓苗期自然光源光照强度低于80μmol/(m2·
s),采用人工光源调节光照强度至80~150μmol/(m2·
s)。本专利技术所述人工光源包括红光和蓝光,所述红光波长范围优选为610~660nm,所述蓝光波长范围优选为430~480nm,以光质光谱积分百分比计,所述红光和蓝光的比例优选为70~90:10~3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草莓的缓苗期,红光和蓝光的比例为70~85:15~3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草莓缓苗期,草莓植株每日人工光源补光时间为8:00~9:00和17:00~20:00,每日补光共计4h。
[0010]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缓苗期的昼夜栽培环境气温分别为15~20℃、8~12℃,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本专利技术在草莓定缓苗期采用常规的田间管理方法,在此不做限定。
[0011]经过缓苗期后,进入花前期。草莓的花前期为草莓现蕾、开花前的叶片生长和营养积累期,一般需6~10天。草莓在花前期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光合产物非常重要,每日总有效光照时长为8~16h,优选为8~11h,所述每日总有效光照时长为自然光照时长与所述人工光源总光强大于43μmol/(m2·
s)的时长之和,所述光照强度为草莓植株顶部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若遇晴好天气,花前期自然光源光照强度高于200μmol/(m2·
s),采用遮光调节光照强度至150~200μmol/(m2·
s);所述花前期自然光源光照强度低于150μmol/(m2·
s),采用人工光源调节光照强度至150~200μmol/(m2·
s)。本专利技术所述人工光源包括红光和蓝光,所述红光波长范围优选为610~660nm,所述蓝光波长范围优选为430~480nm,以光质光谱积分百分比计,所述红光和蓝光的比例优选为70~90:10~3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草莓的花前期,红光和蓝光的比例为75~90:10~25。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草莓花前期,草莓植株每日人工光源补光时间为8:00~9:00和17:00~20:00,每日补光共计4h。
[0012]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草莓花前期的昼夜栽培环境气温分别为15~20℃、8~12℃,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本专利技术在草莓花前期采用常规的田间管理方法,在此不做限定。
[0013]经过花前期后,进入花果期。草莓的花果期为草莓开花至果实成熟的时期,大约需30~45天。草莓在花果期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光合产物非常重要,每日总有效光照时长为8~16h,优选为12~16h,所述每日总有效光照时长为自然光照时长与所述人工光源总光强大于43μmol/(m2·
s)的时长之和,所述光照强度为草莓植株顶部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若遇晴好天气,花果期自然光源光照强度高于400μmol/(m2·
s),采用遮光调节光照强度至150~400μmol/(m2·
s);所述花果期自然光源光照强度低于150μmol/(m2·
s),采用人工光源调节光照强度至150~400μmol/(m2·
s)。本专利技术所述人工光源包括红光和蓝光,所述红光波长范围优选为610~660nm,所述蓝光波长范围优选为430~480nm,以光质光谱积分百分比计,所述红光和蓝光的比例优选为70~90:10~3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草莓的花果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草莓生长的光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草莓不同生长时期植株顶部叶片接收到的光照强度,定植期的光照强度为80~150μmol/(m2·
s),缓苗期的光照强度为80~150μmol/(m2·
s),花前期的光照强度为150~200μmol/(m2·
s),花果期的光照强度为150~400μmol/(m2·
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草莓生长的光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期自然光源光照强度高于150μmol/(m2·
s),采用遮光调节光照强度至80~150μmol/(m2·
s);所述定植期自然光源光照强度低于80μmol/(m2·
s),采用人工光源调节光照强度至80~150μmol/(m2·
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草莓生长的光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苗期自然光源光照强度高于150μmol/(m2·
s),采用遮光调节光照强度至80~150μmol/(m2·
s);所述缓苗期自然光源光照强度低于80μmol/(m2·
s),采用人工光源调节光照强度至80~150μmol/(m2·
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草莓生长的光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前期自然光源光照强度高于200μmol/(m2·
s),采用遮光调节光照强度至150~200μmol/(m2·
s);所述花前期自然光源光照强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彤李成宇张粟李达姜丽宏张洪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