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多功能防反流灌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825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多功能防反流灌肠装置,包括灌肠管、气囊组件和第一接头帽;气囊组件设置在灌肠管上,第一接头帽设置在灌肠管的下端,灌肠管的内腔通道为灌肠通道;灌肠管包括三部分,上端为导药头,中段为中间管,下端为接口管;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体、第二气囊体、连接管、充气管、调节阀和挤压囊;第一接头帽包括帽盖、管子引申通道管、连接体、连接片和密封塞;导药头的下端与中间管的上端连接,中间管的下端与接口管的上端连接,接口管的下端连接第一接头帽。优点,采用简单的结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防止反流。防止反流。防止反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多功能防反流灌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灌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多功能防反流灌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目前现有的灌肠管容易脱落,存在输入到肠道内的液体会反流,进行输入灌肠液的时候,需要注射药物,药物不能和灌肠液混合,需要在灌肠时,再将药物注入,保证药物的药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医用多功能防反流灌肠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医用多功能防反流灌肠装置,包括灌肠管、气囊组件和第一接头帽;气囊组件设置在灌肠管上,第一接头帽设置在灌肠管的下端,灌肠管的内腔通道为灌肠通道;灌肠管包括三部分,上端为导药头,中段为中间管,下端为接口管;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体、第二气囊体、连接管、充气管、调节阀和挤压囊;第一接头帽包括帽盖、管子引申通道管、连接体、连接片和密封塞;导药头的下端与中间管的上端连接,中间管的下端与接口管的上端连接,接口管的下端连接第一接头帽,导药头的下端设有第一挡环,导药头与中间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鸭嘴型单向阀,中间管的下端设有第二挡环,中间管与接口管连接设有第二鸭嘴型单向阀;中间管的下端设置了两个接头,分别为第一注药接头和第二注药接头,第一注药接头的内腔与灌肠管的灌肠通道连通,第二注药接头的内腔与灌肠管的灌肠通道连通。
[0004]本技术的医用多功能防反流灌肠装置,采用了在灌肠管内设置鸭嘴型单向阀,防止液体反流,在灌肠管上增加了气囊组件,便于灌肠管的固定,增加了注药接头,方便灌肠液时同时注药,进一步,采用简单的结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防止反流。
[0005]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导药头的外圆上开设多个出药孔,导药头中间管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连接环,中间管上端与导药头螺纹连接,中间管下端与接口管螺纹连接。
[0006]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一气囊体和第二气囊体包裹在中间管的外表面上,第一气囊体和第二气囊体依次排列设置在中间管的上端,连接管的外表面与中间管连接,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气囊体和第二气囊体,充气管的上端连接第二气囊体,充气管的下端连接挤压囊,调节阀设置在充气管上,且靠近在挤压囊处;第一气囊体的两端与中间管连接,第一气囊体与中间管形成一个储气腔;第二气囊体的两端与中间管连接,第二气囊体与中间管形成一个储气腔。
[0007]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管子引申通道管与帽盖垂直设置且为一体结构,管子引申通道管的管子引申通道贯穿帽盖,管子引申通道位于帽盖的一端设有密封圈,连接体为上下贯通的圆管,连接体与管子引申通道管同轴,且套设在管子引申通道管的外部,连接体的内表面与管子引申通道管的外表面之间留有接口管进入的间隔,该间隔的底部设有密
封环,连接体与接口管之间螺纹连接,实现第一接头帽与接口管的连接,连接片连接帽盖和密封塞,密封塞包括密封盖和凸台。
[0008]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一注药接头连接第一密封帽,第一密封帽与第一注药接头螺纹连接;第二注药接头连接第二密封帽,第二注药接头与第二密封帽螺纹连接,第二注药接头为阶梯状,第二注药接头的内腔也为阶梯状。
[0009]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间管上设有指示环,指示环位于第二气囊体的下方。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了在灌肠管内设置鸭嘴型单向阀,防止液体反流,在灌肠管上增加了气囊组件,便于灌肠管的固定,增加了注药接头,方便灌肠液时同时注药。
[0012]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简单的结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防止反流。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多功能防反流灌肠装置轴测视图。
[0014]图2为多功能防反流灌肠装置正视视图。
[0015]图3为灌肠管的第一剖视示意图。
[0016]图4为灌肠管的第二剖视示意图。
[0017]图5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6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7为第一接头帽的第一示意图。
[0020]图8为第一接头帽的第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

8,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2]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2和7所示,一种医用多功能防反流灌肠装置,包括灌肠管1、气囊组件和第
一接头帽8;气囊组件设置在灌肠管1上,第一接头帽8设置在灌肠管1的下端,灌肠管1的内腔通道为灌肠通道;灌肠管1包括三部分,上端为导药头11,中段为中间管13,下端为接口管15,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体21、第二气囊体22、连接管23、充气管24、调节阀25和挤压囊26;第一接头帽8包括帽盖81、管子引申通道管82、连接体83、连接片84和密封塞85。
[0025]如图3、5和6所示,导药头11的下端与中间管13的上端连接,中间管13的下端与接口管15的上端连接,接口管15的下端连接第一接头帽8,导药头11的下端设有第一挡环11a,导药头11与中间管13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鸭嘴型单向阀12,中间管13的下端设有第二挡环13a,中间管13与接口管15连接设有第二鸭嘴型单向阀14。
[0026]如图1所示,中间管13的下端设置了两个接头,分别为第一注药接头4和第二注药接头6,第一注药接头4的内腔与灌肠管1的灌肠通道连通,第二注药接头6的内腔与灌肠管1的灌肠通道连通。
[0027]中间管13、第一注药接头4和第二注药接头6一体成型,中间管13、导药头11、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多功能防反流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肠管(1)、气囊组件和第一接头帽(8);气囊组件设置在灌肠管(1)上,第一接头帽(8)设置在灌肠管(1)的下端,灌肠管(1)的内腔通道为灌肠通道;灌肠管(1)包括三部分,上端为导药头(11),中段为中间管(13),下端为接口管(15);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体(21)、第二气囊体(22)、连接管(23)、充气管(24)、调节阀(25)和挤压囊(26);第一接头帽(8)包括帽盖(81)、管子引申通道管(82)、连接体(83)、连接片(84)和密封塞(85);导药头(11)的下端与中间管(13)的上端连接,中间管(13)的下端与接口管(15)的上端连接,接口管(15)的下端连接第一接头帽(8),导药头(11)的下端设有第一挡环(11a),导药头(11)与中间管(13)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鸭嘴型单向阀(12),中间管(13)的下端设有第二挡环(13a),中间管(13)与接口管(15)连接设有第二鸭嘴型单向阀(14);中间管(13)的下端设置了两个接头,分别为第一注药接头(4)和第二注药接头(6),第一注药接头(4)的内腔与灌肠管(1)的灌肠通道连通,第二注药接头(6)的内腔与灌肠管(1)的灌肠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多功能防反流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药头(11)的外圆上开设多个出药孔(16),中间管(13)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连接环,中间管(13)上端与导药头(11)螺纹连接,中间管(13)下端与接口管(15)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多功能防反流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气囊体(21)和第二气囊体(22)包裹在中间管(13)的外表面上,第一气囊体(21)和第二气囊体(22)依次排列设置在中间管(13)的上端,连接管(23)的外表面与中间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士财方东韩素芬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