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燕茹专利>正文

新型灌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20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新型灌肠器,肛管第一端插接在输液管的另一端,肛管的第二端为入肠端;肛塞为锥形,锥形的肛塞轴线处开设一个通孔,该通孔与肛管外径呈过盈配合,锥形的肛塞尖端指向入肠端;漏液收集囊固定于肛塞的锥形面外周;漏液收集囊内部开设一个集液腔;两个环形导电部固定穿套于漏液收集囊内壁,环形导电部位于肛塞的外侧;两个环形导电部并不接触;报警壳体上设置一个报警元件,报警元件用于发出声音;报警壳体上固定设置电源;两个环形导电部为别为第一环形导电部、第二环形导电部;第一环形导电部、报警元件、电源正极依次电性连接,第二环形导电部、电源负极依次电性连接;可避免病人体内灌肠液外溢的效果。溢的效果。溢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灌肠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新型灌肠器。

技术介绍

[0002]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以达到直肠内给入大量液体或者药物目的,以治疗便秘、肠炎类型疾病,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
[0003]现有的灌肠器包括溶液袋、输液管;所述溶液袋用于容纳灌肠液,所述输液管一端与溶液袋连通,所述输液管自由端用于经人体肛门插入直肠。现有的输液管比较硬容易损伤人体肠粘膜;病人在灌肠时,在人体肠道内的灌肠液会有经肛门外溢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新型灌肠器,可避免病人体内灌肠液外溢的效果。
[000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新型灌肠器,包括溶液袋、输液管、吊带、肛管、入肠端、肛塞、漏液收集囊、环形导电部、集液腔、报警壳体、电源、报警元件;
[0007]所述溶液袋用于容纳灌肠液;
[0008]所述输液管一端固定连通溶液袋;
[0009]所述溶液袋与吊带的两端固定连接;
[0010]所述肛管第一端插接在输液管的另一端,所述肛管的第二端为入肠端;
[0011]所述肛塞为锥形,锥形的肛塞轴线处开设一个通孔,该通孔与肛管外径呈过盈配合,锥形的肛塞尖端指向入肠端;
[0012]所述漏液收集囊固定于肛塞的锥形面外周一整圈;所述漏液收集囊内部开设一个集液腔;所述集液腔为圆环形,所述集液腔的轴线与肛管轴线共线,并且集液腔临近入肠端的一侧与外界连通;
[0013]两个环形导电部固定穿套于漏液收集囊内壁,环形导电部位于肛塞的外侧;两个环形导电部并不接触;
[0014]所述报警壳体上设置一个报警元件,所述报警元件用于发出声音;
[0015]所述报警壳体上固定设置电源;
[0016]两个环形导电部为别为第一环形导电部、第二环形导电部;
[0017]所述第一环形导电部、报警元件、电源正极依次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导电部、电源负极依次电性连接。
[0018]进一步,第一环形导电部、第二环形导电部的距离为3

5mm之间。
[0019]进一步,还包括吸盘、转接管、单向阀、连接带;
[0020]所述吸盘通过连接带与肛塞固定连接;
[0021]所述转接管第一端与吸盘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接管与吸盘内侧连通,所述转接管内径用于插入一次性注射器的乳头;
[0022]所述转接管内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只允许气体由吸盘内经过单向阀外出。
[0023]进一步,吸盘为橡胶材质。
[0024]进一步,肛塞具有弹性,并且肛塞外侧面具有防水层。
[0025]进一步,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或者干电池。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7]由于病人的体态变化,肛塞移位,导致人体内灌肠液沿着肛管外流,灌肠液会经过肛塞外侧面进入集液腔中;其中灌肠液会汇集在集液腔下侧部位,从而灌肠液将第一环形导电部、第二环形导电部连通,此时整个线路通电;报警元件发出报警的声音,从而医护人员或者病人家属及时进一步采取措施,将肛塞再次塞紧;实现可避免病人体内灌肠液外溢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申请的改进结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申请的电路图。
[0031]附图标记对照表:
[0032]溶液袋11、输液管12、吊带13、肛管20、入肠端21、肛塞30、吸盘40、转接管45、单向阀451、连接带50、漏液收集囊60、环形导电部61、报警壳体70、电源71、报警元件72。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34]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5]如图1至图2所示,新型灌肠器,包括溶液袋11、输液管12、吊带13、肛管20、入肠端21、肛塞30、漏液收集囊60、环形导电部61、集液腔63、报警壳体70、电源71、报警元件72;
[0036]所述溶液袋11用于容纳灌肠液;
[0037]所述输液管12一端固定连通溶液袋11;
[0038]所述溶液袋11与吊带13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吊带13用于将溶液袋11挂在挂钩上。
[0039]所述肛管20第一端插接在输液管12的另一端,所述肛管20的第二端为入肠端21,所述入肠端21用于经过肛门进入直肠。
[0040]所述肛塞30为锥形,锥形的肛塞30轴线处开设一个通孔,该通孔与肛管20外径呈过盈配合,锥形的肛塞30尖端指向入肠端21。
[0041]所述漏液收集囊60固定于肛塞30的锥形面外周一整圈;所述漏液收集囊60内部开
设一个集液腔63;当肛塞30涨紧于肛门处,可以实现防止人体内灌肠液外溢。
[0042]所述集液腔63为圆环形,所述集液腔63的轴线与肛管20轴线共线,并且集液腔63临近入肠端21的一侧与外界连通。
[0043]两个环形导电部61固定穿套于漏液收集囊60内壁,环形导电部61位于肛塞30的外侧;两个环形导电部61并不接触;
[0044]所述报警壳体70上设置一个报警元件72,所述报警元件72用于发出声音。
[0045]所述报警壳体70上固定设置电源71,所述电源71为纽扣电池或者干电池。
[0046]两个环形导电部61为别为第一环形导电部61、第二环形导电部61;
[0047]所述第一环形导电部61、报警元件72、电源71正极依次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导电部61、电源71负极依次电性连接。
[0048]原理:由于病人的体态变化,肛塞30移位,导致人体内灌肠液沿着肛管20外流,灌肠液会经过肛塞30外侧面进入集液腔63中;其中灌肠液会汇集在集液腔63下侧部位,从而灌肠液将第一环形导电部61、第二环形导电部61连通,此时整个线路通电;报警元件72发出报警的声音,从而医护人员或者病人家属及时进一步采取措施,将肛塞30再次塞紧;实现可避免病人体内灌肠液外溢的效果。
[0049]进一步,第一环形导电部61、第二环形导电部61的距离为3

5mm之间。
[0050]进一步,还包括吸盘40、转接管45、单向阀451、连接带50;
[0051]所述吸盘40通过连接带50与肛塞30固定连接;
[0052]所述转接管45第一端与吸盘40底部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灌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溶液袋、输液管、吊带、肛管、入肠端、肛塞、漏液收集囊、环形导电部、集液腔、报警壳体、电源、报警元件;所述溶液袋用于容纳灌肠液;所述输液管一端固定连通溶液袋;所述溶液袋与吊带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肛管第一端插接在输液管的另一端,所述肛管的第二端为入肠端;所述肛塞为锥形,锥形的肛塞轴线处开设一个通孔,该通孔与肛管外径呈过盈配合,锥形的肛塞尖端指向入肠端;所述漏液收集囊固定于肛塞的锥形面外周一整圈;所述漏液收集囊内部开设一个集液腔;所述集液腔为圆环形,所述集液腔的轴线与肛管轴线共线,并且集液腔临近入肠端的一侧与外界连通;两个环形导电部固定穿套于漏液收集囊内壁,环形导电部位于肛塞的外侧;两个环形导电部并不接触;所述报警壳体上设置一个报警元件,所述报警元件用于发出声音;所述报警壳体上固定设置电源;两个环形导电部为别为第一环形导电部、第二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茹
申请(专利权)人:李燕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