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海蜇游动防治隐核虫病害的管桩围网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815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8
本申请为一种利用海蜇防治隐核虫病害的管桩围网养殖系统,属于海洋养殖领域,包括管桩围网主体,管桩围网主体包括多个管桩和围网,各管桩沿其长度方向具有滑槽,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设置于多个管桩;主灯架至少设置两个,两个主灯架的中心处交叉于一点,各主灯架的两端对应滑动设置于滑槽;多个灯珠对应设置于各主灯架;驱动单元设置于固定架,驱动单元与主灯架连接;通过驱动单元带动主灯架在内部养殖区域内升降,以诱惑海蜇在垂直水层游动,避免海蜇因养殖区域自然因素造成其在某一特定区域停留,进而避免海蜇在内部养殖区域内因活动范围小便对不同区域的养殖海产品上的隐核虫滤食不均匀,从而降低防治隐核虫病害的效果的问题。果的问题。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海蜇游动防治隐核虫病害的管桩围网养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海产品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海蜇游动防治隐核虫病害的管桩围网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刺激隐核虫又称海水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亚门、寡膜纤毛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隐核虫属的一种。刺激隐核虫常寄生于海水硬骨鱼类的皮肤、鳃的上皮下,可引起鱼类的传染性疾病。刺激隐核虫病的发生与鱼类放养密度过大有密切关系,流行季节为夏季和秋季。小瓜虫是许氏平鮋、斑石鲷、大黄鱼、鲈鱼等海水鱼中常见的寄生虫,几乎可以感染所有海水鱼类。目前,在封闭养殖系统中,如陆上养殖车间或者循环水养殖系统内,小瓜虫病的治疗方法:一是化学药物法,养殖过的池塘用含氯消毒剂、高锰酸钾消毒;二是淡水浸泡法;三是硫酸铜治疗法,四是网箱壁上泼洒生石灰水等方法。但以上方法仅适合封闭养殖系统,在管桩围网生态养殖系统中,且不说化学药物毒性对鱼类的损伤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化学药物防治也是适得其反。其原因是隐核虫在药物刺激下会形成孢囊,用以度过外界的应激变化,但是在孢囊内细胞核的分裂并未停止,一旦药效失去作用,孢囊破裂,虫卵倾巢而出。另外,管桩围网生态养殖系统,由于水流实时交换,因此,很难保持药物浓度,达不到防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是针对管桩围网生态养殖系统而言的,现在的管桩围网生态养殖系统采用化学药物法不能起到防治隐核虫病害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管桩围网养殖系统为开放性系统,水流实时交换而难以保持药物浓度,更重要的是因为化学药物会越治越严重,本申请采用海蜇滤食隐核虫这种生物防治的方法,虽然海蜇会在垂直水层之间游动,但是海蜇的活动范围还是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海蜇滤食隐核虫会局限在某一区域,造成海蜇防治隐核虫的效果不理想,本申请设计一种利用海蜇游动防治隐核虫病害的管桩围网养殖系统,其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4]一种利用海蜇防治隐核虫病害的管桩围网养殖系统,包括:管桩围网主体,管桩围网主体包括多个管桩和围网,各管桩沿其长度方向具有滑槽,还包括:
[0005]固定架,固定架设置于多个管桩;
[0006]主灯架,主灯架至少设置两个,两个主灯架的中心处交叉于一点,各主灯架的两端对应滑动设置于滑槽;
[0007]多个灯珠,多个灯珠对应设置于各主灯架;
[0008]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设置于固定架,驱动单元与主灯架连接,驱动主灯架沿滑槽升降。
[0009]优选的,还包括:
[0010]副灯架,副灯架水平设置于主灯架,副灯架为平面涡旋状,多个灯珠沿副灯架的涡
旋轨迹间隔设置于副灯架。
[0011]优选的,副灯架上还设有多个加热管,多个加热管沿副灯架的涡旋轨迹设置于副灯架,加热管与灯珠相间设置。
[0012]优选的,驱动单元包括:
[0013]绕线辊,绕线辊设置于固定架;
[0014]绳索,绳索的另一端与主灯架连接。
[0015]优选的,固定架包括两组连接杆组,两组连接杆组连接有中间连接杆,各连接杆组包括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底端对应设置于管桩的顶端,两个连接杆的顶端汇聚于一点并相互连接,两个连接杆组之间铺设有两个遮光膜,各遮光膜一边沿连接于中间连接杆,相对的另一边沿具有卷轴,卷轴垂放于连接杆上,各卷轴连接有牵引绳的一端,牵引绳的另一端缠绕于绕线辊,牵引绳和绳索在绕线辊上的绕向相反。
[0016]优选的,各主灯架上还具有漏料孔,对应漏料孔的主灯架还连接有喷吹管,主灯架上对应漏料孔的位置上还设有网袋,喷吹管将饵料喷入网袋。
[0017]优选的,漏料孔和对应的网袋设置多个,多个网袋沿各主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8]本申请通过设置主灯架,并在主灯架上安装灯珠,此处的灯珠为弱光灯珠,通过驱动单元带动主灯架在内部养殖区域内升降,以诱惑海蜇在垂直水层游动,避免海蜇因养殖区域自然因素造成其在某一特定区域停留,进而避免海蜇在内部养殖区域内因活动范围小便对不同区域的养殖海产品上的隐核虫滤食不均匀,从而降低防治隐核虫病害的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0]图2为副灯架的俯视图;
[0021]图3为遮光膜的俯视图。
[0022]图中,1、管桩围网主体,101、管桩,102、围网,103、滑槽,2、固定架,3、主灯架,4、灯珠,5、网袋,6、喷吹管,7、加热管,8、驱动单元,801、绳索,802、绕线辊,9、牵引绳,10、遮光膜,11、卷轴,12、副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4]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如图1

3所示,本申请为一种利用海蜇防治隐核虫病害的管桩围网养殖系统,其包括管桩围网主体1,管桩围网主体1包括多个管桩101和围网102,在本实施例中,管桩101为
四个,围网102连接在四个管桩101的侧面和底面,防止养殖的鱼类或贝类游出而造成经济损失,四个管桩101和围网102形成了内部养殖区域,各管桩101沿其长度方向具有滑槽103,还包括有固定架2、主灯架3、多个灯珠4和驱动单元8。主灯架3设置两个,两个主灯架3在中心位置交叉且连接,使得两个主灯架3形成一个整体,每个主灯架3的两端对应滑动设置在滑槽103内。而主灯架3在滑槽103内的滑动是利用驱动单元8实现的,驱动单元8是设置在固定架2上的,固定架2则是与管桩101连接并且位于四个管桩101的上方。驱动单元8驱动主灯架3沿管桩101上下滑动,可以促进海蜇在内部养殖区域中垂直水层方向游动,在游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滤食不同水层鱼类上的隐核虫,以达到防治隐核虫病害的目的。也避免海蜇因养殖区域自然因素造成其在某一特定区域停留,进而避免海蜇在内部养殖区域内因活动范围小便对不同区域的养殖海产品上的隐核虫滤食不均匀,从而降低防治隐核虫病害的效果的问题。同时,利用这种生物天敌防治隐核虫病害的方式既不会对环境以及鱼类造成损害,还能够避免传统化学药物防治造成的越治越严重的现象。
[0026]进一步的,还包括副灯架12,上述副灯架12水平设置在主灯架3上,其为平面涡旋状,灯珠4沿副灯架12的涡旋轨迹间隔设置于副灯架12,将副灯架12涡旋设置是为了增大灯珠4在水平面上照射的面积,使得光源在水平面上涉及整个内部养殖区域,通过自动控制可以通过控制灯珠4被点亮的顺序,使得海蜇沿灯珠4被点亮的顺序在水平面上游动,可以更加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海蜇防治隐核虫病害的管桩围网养殖系统,包括:管桩围网主体,所述管桩围网主体包括多个管桩和围网,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管桩沿其长度方向具有滑槽,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于多个所述管桩;主灯架,所述主灯架至少设置两个,两个所述主灯架的中心处交叉于一点,各所述主灯架的两端对应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多个灯珠,多个所述灯珠对应设置于各所述主灯架;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主灯架连接,驱动所述主灯架沿所述滑槽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海蜇防治隐核虫病害的管桩围网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灯架,所述副灯架水平设置于所述主灯架,所述副灯架为平面涡旋状,多个所述灯珠沿所述副灯架的涡旋轨迹间隔设置于所述副灯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海蜇防治隐核虫病害的管桩围网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灯架上还设有多个加热管,多个所述加热管沿所述副灯架的涡旋轨迹设置于所述副灯架,所述加热管与所述灯珠相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海蜇防治隐核虫病害的管桩围网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绕线辊,所述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金华孙明张壮志尉岩梁刚钱瑞焦金菊冯思奇翟珂颜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