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滋肾养阴、健脾燥湿治疗消渴病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13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滋肾养阴、健脾燥湿治疗消渴病的中药,药物包括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等。发明专利技术除了具备滋肾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外,针对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因病机,增加了健脾燥湿、活血化瘀的药味,可兼顾预防及治疗消渴病的并发症。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适用于气阴两虚证,也适用于瘀血内阻证,对于消渴病(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型糖尿)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滋肾养阴、健脾燥湿治疗消渴病的中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为一种滋肾养阴、健脾燥湿治疗消渴病的中药。

技术介绍

[0002]消渴病也叫糖尿病,是一种复合病因的综合征。中医认为发病的内因素为:体阴亏虚,禀赋不足;外因诸如: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精神刺激,情感失调,形体肥胖,化学毒物,外感六淫,或伤邪毒,劳欲过度,损耗阴精等。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肾阴亏虚为本,肺胃燥热为标。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燥热伤肺,耗液伤津,治节失职,水不化津,则烦渴、多饮、多尿。肺燥阴虚,则胃失濡润,肾失滋源。胃火炽盛,腐熟水谷,故多食易饥,阳明热盛,耗伤津血,无以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胃热盛,则可灼伤肺津,耗伤肾阴,肾虚津液失于滋布无以约束小便,故尿频量多。肾失固摄,水谷精微下注,故尿浊尿、有甜味。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亦可上炎肺、胃,终至肺燥、胃热、肾虚,常可同时并存,多饮、多食、多尿亦常互见,病久则阴损、气耗、阳伤而致气阴两伤,阴阳共虚,脉络淤阻,筋脉失养,脏腑受损,渐至出现一系列合并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滋肾养阴、健脾燥湿治疗消渴病的中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滋肾养阴、健脾燥湿治疗消渴病的中药,包括组方A和组方B,所述组方A和组方B的药材以重量份数记包括如下成分:
[0005]组方A:
[0006]地黄(生地)5

100份,山茱萸(山芋)5

100份,牡丹皮(丹皮)5

100份,泽泻5

100份,肉桂5

100份,熟地5

100份,赤芍5

100份,川芎5

100份,丹参5

100份,党参5

100份,黄连5

100份;
[0007]组方B:
[0008]茯苓5

100份,当归5

100份,玄参(元参)5

100份,黄芪5

100份,知母5

100份,桃仁5

100份,红花5

100份,苍术5

100份,粉葛5

100份,石膏(生)5

100份。
[0009]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将组方B部分的药材进行粉碎、过筛、混合,得到组方B药材粉末备用;
[0011]S2.将组方A部分的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一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一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过滤后进行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

1.30(55

60℃测定)的浸膏备用;
[0012]S3.将S1步骤中所得组方B药材粉末与浸膏进行混合,搅拌30分钟;
[0013]S4.使用S3所得混合物进行炼药,干法制粒,干燥。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1.本专利技术以地黄、山茱萸为君,可以滋肾益精;党参、黄芪、生石膏、知母、黄连、粉
葛根为臣,清热泻火,益气生津;苍术、茯苓、泽泻健脾燥湿;肉桂、附子为佐,其一可固命门之火,防止阴损及阳,其二可阳中求阴,助阳化津;桃仁、红花、当归、丹参、赤芍、元胡活血化瘀,同为佐药,避免久病入络,血脉淤滞。
[0016]2.本专利技术除了具备滋肾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外,针对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因病机,增加了健脾燥湿、活血化瘀的药味,可兼顾预防及治疗消渴病的并发症。
[0017]3.本专利技术不但适用于气阴两虚证,也适用于瘀血内阻证,对于消渴病(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0018]4.本专利技术为纯中药制剂,临床应用无不良反应。
[0019]5.本专利技术为煎煮药汤后特殊浓缩处理形成的颗粒剂,药物浓度高,服用方便,治疗效果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滋肾养阴、健脾燥湿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中药,包括组方A和组方B,所述组方A和组方B的药材以重量份数记包括如下成分:
[0023]组方A:
[0024]地黄(生地)50g,山茱萸(山芋)50g,牡丹皮(丹皮)50g,泽泻40g,肉桂40g,熟地40g,赤芍20g,川芎20g,丹参20g,党参20g,黄连15g。
[0025]组方B:
[0026]茯苓60g,当归50g,玄参(元参)50g,黄芪40g,知母20g,桃仁5g,红花10g,苍术20g,粉葛10g,石膏(生)10g。
[0027]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S1.将组方B部分的药材进行粉碎、过筛、混合,得到组方B药材粉末备用;
[0029]S2.将组方A部分的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一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一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过滤后进行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

1.30(55

60℃测定)的浸膏备用;
[0030]S3.将S1步骤中所得组方B药材粉末与浸膏进行混合,搅拌30分钟;
[0031]S4.使用S3所得混合物进行炼药,干法制粒,干燥。
[0032]选取2014年

2018年消渴病(糖尿病)患者服用本方案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共选择门诊消渴病(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等代谢疾病患者随机抽取100例进行研究,予以治疗,每日2袋,每次1袋,服用15克,以30天为基础疗程。对此次抽取的100例病人按疗程治疗后随诊观察,临床治愈90例,有效5例,显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疗效显著。
[0033]表1:临床治疗效果(%、n、例)
[0034][0035]结果表明本方案具有清热泻火,益气养阴,温补肾阳功效,对于在消渴病(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等代谢疾病临床上有良好的疗效,未发生不良反应。
[0036]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采用本方案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值得推广。
[0037]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专利技术并不等同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专利技术的范畴之中。因此,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做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滋肾养阴、健脾燥湿治疗消渴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组方A和组方B,所述组方A和组方B的药材以重量份数记包括如下成分:组方A:地黄(生地)5

100份,山茱萸(山芋)5

100份,牡丹皮(丹皮)5

100份,泽泻5

100份,肉桂5

100份,熟地5

100份,赤芍5

100份,川芎5

100份,丹参5

100份,党参5

100份,黄连5

100份;组方B:茯苓5

100份,当归5

100份,玄参(元参)5

100份,黄芪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儒魏淑玲李娜刘红燕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岐伯中医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