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89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4
本申请涉及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应用在市政道路建造的领域。其包括路面、设置在路面两侧沿路面长度方向布设的排水沟和间隔布设在路面两侧的竖井,所述排水沟与所述竖井相互连通,所述排水沟的开口处设有上盖,上盖上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所述上盖与所述排水沟之间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上盖沿排水沟长度方向移动。本申请具有避免路面积水淤积形成内涝,且触发机构的动作不需要人工进行触发,无需人工冒雨打开上盖,安全性更高的效果。安全性更高的效果。安全性更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市政道路建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市政道路是市政工程中的基础工程之一,通常由道路和道路配套的排水结构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构成。
[0003]一般的排水结构是在道路两侧挖设排水沟渠,并在道路上间隔布设排水竖井,排水沟渠与排水竖井相互连通,在排水沟渠上通常还覆盖有上盖,为便于排水,上盖上开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槽。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降水较大时,尤其是短时强降水的情况发生时,需要人工将排水沟渠上的上盖打开,使得排水速度加快,避免或延缓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但是通过人工打开上盖效率低下,通常情况下人工打开上盖的速度无法满足排水需求,且需要在雨天进行工作危险性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人工打开排水沟渠上盖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包括路面、设置在路面两侧沿路面长度方向布设的排水沟和间隔布设在路面两侧的竖井,所述排水沟与所述竖井相互连通,所述排水沟的开口处设有上盖,上盖上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所述上盖与所述排水沟之间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上盖沿排水沟长度方向移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水较大时,驱动机构带动上盖沿排水沟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排水沟直接暴露,不再受到上盖的阻挡,加速路面积水排出,避免路面积水淤积形成内涝,且触发机构的动作不需要人工进行触发,无需人工冒雨打开上盖,安全性更好。
[0008]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铰接在排水沟的内壁上的挂钩,所述挂钩可拆卸的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挂钩上设有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驱动所述挂钩与所述上盖分离。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触发组件触发时挂钩与上盖分离,上盖移动打开后,露出排水沟,使得排水速度加快,从而加速路面积水排出,避免路面积水淤积形成内涝,且触发机构的动作不需要人工进行触发,无需人工冒雨打开上盖,安全性更好。
[0010]可选的,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收集箱和铰接在所述排水沟上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所述收集箱,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挂钩,所述收集箱的开口朝向所述排水孔。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较大时,收集箱内的雨水较多,因此收集箱整体较
重,给转动杆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转动杆转动,此时固定在转动杆另一端的挂钩与上盖脱钩,上盖自动打开,这样就能够在雨水较大时使得排水沟直接打开,雨水流入排水沟不再受到上盖的阻碍,流入更加快速,避免路面积水淤积形成内涝,且触发机构的动作不需要人工进行触发,效率更高无需人工冒雨打开上盖,安全性更好。
[0012]可选的,所述上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滑动设置在所述排水沟上,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供所述挂钩插入的插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设有拉簧,所述拉簧固定在所述第二盖体远离所述挂钩的一端。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盖体被挂钩钩住时,拉簧处于拉伸状态,当雨水较大使得挂钩脱钩后,第一盖体在拉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向第二盖体方向移动,使得第一盖体覆盖的排水沟直接裸露,不会受到第一盖体的阻碍,在雨水多时候路面上的积水能够更加快速的流入排水沟中,降低因排水不及时造成城市内涝的可能性,同时在雨水较多时第一盖体能够自动打开,不需要人工手动打开,效率更高,且在雨天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安全性更高。
[0014]可选的,所述排水沟内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滤水组件和带动所述滤水组件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固定在所述排水沟内置于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滤水组件之间。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由上盖流入排水沟中,雨水中携带的泥沙等杂质被滤水组件过滤,使得杂质含量少的雨水经由排水沟流入竖井中,降低了排水沟及竖井堵塞的可能性,且在雨水较大时,落在滤水组件上水较多,水流动时候使得滤水组件以转动组件为中心转动,使得滤水组件向竖井方向倾斜,加速水排入竖井的速度,降低因排水不及时造成城市内涝的可能性,不需要人工手动打开,效率更高,且在雨天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安全性更高。
[0016]可选的,所述滤水组件包括置于所述排水沟内且沿排水沟长度方向布设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上设有滤水孔,所述排水槽的一端与所述竖井连通,所述转动组件置于所述排水槽和所述排水沟之间且置于所述排水槽的中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较大时,落在滤水组件上水较多,水流动时候使得滤水组件以转动组件为中心转动,使得滤水组件向竖井方向倾斜,加速水排入竖井的速度,降低因排水不及时造成城市内涝的可能性。
[0018]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穿设在排水沟侧壁上的转轴和固定在所排水槽上的抵块,所述抵块固定在所述滤水组件靠近所述竖井的一端,当所述上盖移动时,所述上盖抵推所述抵块。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盖体打开时,由于第一盖体的移动方向是朝向竖井的方向,因此第一盖体会抵推抵块,使得滤水组件沿着转轴转动,靠近竖井的一侧低于远离竖井的一侧,即使得整个滤水组件倾斜,此时由于滤水组件存在坡度,落在滤水组件上的水会加速流向竖井,从而加速了积水的排出速度。
[0020]可选的,所述路面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上部开口,所述收集箱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排水沟的侧壁置于所述放置槽内。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箱置于放置槽内可以与路面的平面平齐,放置槽可直接与排水沟连通,当收集箱内的水达到储存上限时,多余的水可以漫出收集箱流入放置
槽内并最终由路面吸收或直接流入排水沟中。
[0022]可选的,所述放置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穿孔,所述放置槽通过穿孔连通所述排水沟,所述转动杆铰接在所述穿孔的侧壁上。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槽通过穿孔与排水沟连通,当放置槽内的水位高于穿孔所在的位置时,放置槽即通过穿孔向排水沟内排水,避免放置槽内积水过多。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的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准备步骤,在路面两侧开挖排水沟并沿排水沟间隔开挖竖井,排水槽安装步骤,在排水沟内安装转轴,在排水槽上焊接抵块,排水槽置于转轴上以转轴为中心转动;盖体安装步骤,在排水沟两侧开设滑槽,在滑槽内安装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在滑槽内滑动,第一盖体上有一根拉簧固定在排水沟或竖井上;触发组件安装步骤,在排水沟的端部开设放置槽,放置槽上开设穿孔与排水沟连通,转动杆铰接在穿孔中,且收集箱放置在放置槽内,挂钩插入第一盖体内固定第一盖体,完毕。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触发组件触发第一盖体移动,排水沟直接暴露,能够加快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包括路面(1)、设置在路面(1)两侧沿路面(1)长度方向布设的排水沟(2)和间隔布设在路面(1)两侧的竖井(3),所述排水沟(2)与所述竖井(3)相互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2)的开口处设有上盖(21),上盖(21)上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211),所述上盖(21)与所述排水沟(2)之间设有驱动机构(22),所述驱动机构(22)驱动所述上盖(21)沿排水沟(2)长度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2)包括铰接在排水沟(2)的内壁上的挂钩(221),所述挂钩(221)可拆卸的与所述上盖(21)固定连接,所述挂钩(221)上设有触发组件(222),所述触发组件(222)驱动所述挂钩(221)与所述上盖(21)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222)包括收集箱(2221)和铰接在所述排水沟(2)上的转动杆(2222),所述转动杆(2222)的一端固定所述收集箱(2221),所述转动杆(2222)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挂钩(221),所述收集箱(2221)的开口朝向所述排水孔(21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1)包括第一盖体(212)和第二盖体(213),所述第一盖体(212)和所述第二盖体(213)滑动设置在所述排水沟(2)上,所述第一盖体(212)上设有供所述挂钩(221)插入的插孔,所述第一盖体(212)与所述第二盖体(213)之间设有拉簧(214),所述拉簧(214)固定在所述第二盖体(213)远离所述挂钩(221)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2)内设有过滤机构(23),所述过滤机构(23)包括滤水组件(231)和带动所述滤水组件(231)转动的转动组件(232),所述转动组件(232)固定在所述排水沟(2)内且置于所述排水沟(2)与所述滤水组件(231)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组件(231)包括置于所述排水沟(2)内且沿排水沟(2)长度方向布设的排水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李刚明宏星邹新建王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厚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