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填海区软弱地质条件下的地下连续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788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填海区软弱地质条件下的地下连续墙系统,包括总基坑区域,所述总基坑区域的四周设置有基坑地下连续墙,所述基坑地下连续墙包括左连续墙、右连续墙、前连续墙及后连续墙,所述左连续墙、右连续墙、前连续墙及后连续墙合围成一个封闭的环形地下连续墙结构,所述前连续墙与后连续墙之间设置有间隔连续墙,所述间隔连续墙将总基坑区域隔成若干分基坑区域,所述前连续墙预留有半截式地下连续墙区域,所述半截式地下连续墙区域用于与总基坑区域相邻的构筑物的地下空间连通。该种用于填海区软弱地质条件下的地下连续墙系统具有支护强度大的特点,在应用时可降低施工难度、节省工期、提升工程效益。提升工程效益。提升工程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填海区软弱地质条件下的地下连续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填海区软弱地质条件下的地下连续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深圳前海综合交通枢纽及上盖物业工程中,北邻双界河路、南邻桃园路、东邻航海路、西邻听海路。位于地铁11号线与穗莞深城际线之间,含6层地下室及其上方8栋塔楼,地下室宽度约80~100m,长度约830m。由于项目存在基坑面积大、基坑深度大、地质条件软弱、填海区地质情况复杂、工程桩数量多(约2万多条)、土方开挖量巨大(约230万m3)、基坑与运营中的地铁1#、5#、11#线前海湾站地下室共用支护桩等特点,因此该工程的地下基坑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支护结构。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及特殊性,现有的基坑施工工艺在施工时存在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下、支护强度不足、工期长等缺点,会极大增加施工成本。
[0003]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填海区软弱地质条件下的地下连续墙系统,解决了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填海区软弱地质条件下的地下连续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基坑区域(1),所述总基坑区域(1)的四周设置有基坑地下连续墙(2),所述基坑地下连续墙(2)包括左连续墙(21)、右连续墙(22)、前连续墙(23)及后连续墙(24),所述左连续墙(21)、右连续墙(22)、前连续墙(23)及后连续墙(24)合围成一个封闭的环形地下连续墙结构,所述前连续墙(23)与后连续墙(24)之间设置有间隔连续墙(25),所述间隔连续墙(25)将总基坑区域(1)隔成若干分基坑区域(11),所述前连续墙(23)预留有半截式地下连续墙区域,所述半截式地下连续墙区域用于与总基坑区域(1)相邻的构筑物的地下空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填海区软弱地质条件下的地下连续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续墙(21)、右连续墙(22)、前连续墙(23)及后连续墙(24)的外侧12m的范围内设置有用于提升软弱地质支撑强度的支撑桩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填海区软弱地质条件下的地下连续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桩结构包括格栅式水泥搅拌桩及格栅式单管旋喷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填海区软弱地质条件下的地下连续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续墙(21)、右连续墙(22)、前连续墙(23)及后连续墙(24)的外侧12m的范围内的软弱地质层设置有所述的栅式水泥搅拌桩;所述左连续墙(21)、右连续墙(22)、前连续墙(23)及后连续墙(24)的外侧12m的范围内的含有建筑垃圾及无序杂填的填石层地质层设置有所述的格栅式单管旋喷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填海区软弱地质条件下的地下连续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续墙(21)、右连续墙(22)、前连续墙(23)及后连续墙(24)外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根德郭明耀李杰单明皓单文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