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长钢立柱通用对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88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长钢立柱通用对接平台,包括若干对接平台模组,对接平台模组包括第一底部承载杆、第二底部承载杆及第三底部承载杆,第一底部承载杆、第二底部承载杆及第三底部承载杆的上部设置有主承载杆,主承载杆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限位杆及第二限位杆,第一底部承载杆底部设置有第一底部支撑杆,第二底部承载杆底部设置有第二底部支撑杆,第三底部承载杆底部设置有第三底部支撑杆,第一底部承载板侧部连接有第一底部斜撑杆,第三底部承载板侧部连接有第三底部斜撑杆。该种超长钢立柱通用对接平台具有结构简单、应用灵活性好的特点,应用时可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有利于节省工期。有利于节省工期。有利于节省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长钢立柱通用对接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的加工平台,特别是一种超长钢立柱通用对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采用的钢立柱的总长度普遍较长,难以在工厂中一次加工成型,且过长的钢立柱也非常难以运输。
[0003]因此,需要在施工现场对钢立柱进行拼接。传统地,钢立柱在施工现场拼接时,采用木板或钢板承载钢立柱,然后对钢立柱进行焊接。该种拼接钢立柱的方式存在诸多不便,操作困难、劳动强度大,严重影响焊接质量,且焊接后对焊口的检查也非常不方便,耗时长,影响施工效率。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超长钢立柱通用对接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加工难度大、焊接质量差、加工效率低下等技术缺陷。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超长钢立柱通用对接平台,包括若干对接平台模组,所述对接平台模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底部承载杆、第二底部承载杆及第三底部承载杆,所述第一底部承载杆、第二底部承载杆及第三底部承载杆的上部设置有主承载杆,所述主承载杆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限位杆及第二限位杆,第一限位杆及第二限位杆在主承载杆上形成用于放置钢立柱的承载空间,所述第一底部承载杆底部设置有第一底部支撑杆,所述第二底部承载杆底部设置有第二底部支撑杆,所述第三底部承载杆底部设置有第三底部支撑杆,所述第一底部承载板侧部连接有第一底部斜撑杆,所述第三底部承载板侧部连接有第三底部斜撑杆。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一底部承载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斜撑杆,所述第二限位杆与第三底部承载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斜撑杆。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主承载杆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斜撑杆,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主承载杆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四斜撑杆。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底部承载杆、第二底部承载杆及第三底部承载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相互平行。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底部承载杆、第二底部承载杆、第三底部承载杆、主承载杆、第一限位杆及第二限位杆均为工字钢。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杆、第二底部支撑杆及第三底部支撑杆均具有两根且均为高度可调的支撑杆。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杆、第二底部支撑杆及第三底部支撑杆均设置有丝杆装置并可通过丝杆装置调节其高度。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承载杆侧部可设置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上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端伸出到主承载杆的承载面上方,滑动块上设置有锁紧装置,该锁紧装置可将滑动块锁紧在滑动轨道上。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平台模组具有六组,六组对接平台模组中的主承载杆相互平行且其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长钢立柱通用对接平台,该种超长钢立柱通用对接平台通过若干对接平台模组配合工作,在应用时可实现对超长钢立柱的焊接工作,有效降低加工难度,焊接更加方便,便于控制对接精度,焊接质量更好,焊接后的检测也更加容易,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及劳动强度,大幅度提升加工效率,节省工期。
[0017]综上,该种超长钢立柱通用对接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加工难度大、焊接质量差、加工效率低下等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中对接平台模组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图2。
[0022]一种超长钢立柱通用对接平台,包括若干对接平台模组100,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对接平台模组100具有六组,六组对接平台模组100中的主承载杆2相互平行且其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实施者可根据钢立柱的装配长度选择合适的对接平台模组100的数量。所述对接平台模组10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底部承载杆11、第二底部承载杆12及第三底部承载杆13,所述第一底部承载杆11、第二底部承载杆12及第三底部承载杆13的上部设置有主承载杆2,所述主承载杆2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限位杆31及第二限位杆32,第一限位杆31及第二限位杆32在主承载杆2上形成用于放置钢立柱的承载空间,所述主承载杆2侧部可设置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上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端伸出到主承载杆2的承载面上方,滑动块上设置有锁紧装置,该锁紧装置可将滑动块锁紧在滑动轨道上。当钢立柱放置在主承载杆2上的承载空间时,调整好钢立柱的位置后,可推动滑动块在滑动导轨上滑动,使得滑动块抵靠在钢立柱的两侧,抵靠到位后,采用螺丝等部件锁紧滑动块,进而避免钢立柱在主承载杆2上滑动,提升稳定性。所述第一底部承载杆11底部设置有第一
底部支撑杆41,所述第二底部承载杆12底部设置有第二底部支撑杆42,所述第三底部承载杆13底部设置有第三底部支撑杆43,所述第一底部承载板11侧部连接有第一底部斜撑杆51,所述第三底部承载板13侧部连接有第三底部斜撑杆;所述第一底部承载杆11、第二底部承载杆12及第三底部承载杆1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71及第二连接杆72,所述第一连接杆71与第二连接杆72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底部承载杆11、第二底部承载杆12、第三底部承载杆13、主承载杆2、第一限位杆31及第二限位杆32均为工字钢。
[0023]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杆31与第一底部承载杆11之间设置有第一斜撑杆61,所述第二限位杆32与第三底部承载杆13之间设置有第二斜撑杆62;所述第一限位杆31与所述主承载杆2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斜撑杆63,所述第二限位杆32与所述主承载杆2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四斜撑杆64。
[0024]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杆41、第二底部支撑杆42及第三底部支撑杆43均具有两根且均为高度可调的支撑杆,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杆41、第二底部支撑杆42及第三底部支撑杆43均设置有丝杆装置并可通过丝杆装置调节其高度。通过丝杆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长钢立柱通用对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对接平台模组(100),所述对接平台模组(10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底部承载杆(11)、第二底部承载杆(12)及第三底部承载杆(13),所述第一底部承载杆(11)、第二底部承载杆(12)及第三底部承载杆(13)的上部设置有主承载杆(2),所述主承载杆(2)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限位杆(31)及第二限位杆(32),第一限位杆(31)及第二限位杆(32)在主承载杆(2)上形成用于放置钢立柱的承载空间,所述第一底部承载杆(11)底部设置有第一底部支撑杆(41),所述第二底部承载杆(12)底部设置有第二底部支撑杆(42),所述第三底部承载杆(13)底部设置有第三底部支撑杆(43),所述第一底部承载杆(11)侧部连接有第一底部斜撑杆(51),所述第三底部承载杆(13)侧部连接有第三底部斜撑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长钢立柱通用对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31)与第一底部承载杆(11)之间设置有第一斜撑杆(61),所述第二限位杆(32)与第三底部承载杆(13)之间设置有第二斜撑杆(6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长钢立柱通用对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31)与所述主承载杆(2)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斜撑杆(63),所述第二限位杆(32)与所述主承载杆(2)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四斜撑杆(6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根德李星李伟单明剑徐清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