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家用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768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家用充电桩,其输电线固定结构包括外套管、塞块、端盖、内套管一和内套管二。外套管的管腔一端设有与穿线孔相对的通孔。塞块上设有柱形孔和锥形孔。内套管二的局部外侧面形成为外锥面段且至少在该外锥面段的壁体上设有绕圆周相间分布的多个轴向延伸的槽口,来使该外锥面段的壁体被分割为多个瓣片。内套管一能与柱形孔对应匹配。内套管二的外锥面段能插入锥形孔内使各瓣片能抱紧输电线。端盖能固定在外套管的管腔端口且推动内套管一使其推动内套管二朝锥形孔内移动。本专利改善了输电线与电路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状况,有助于防止在经历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输电线与电路板接触不良或者连接失效的现象发生。失效的现象发生。失效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家用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家用充电桩
,具体涉及在电动汽车充电桩机身侧壁上设置的用来固定与充电枪连接的输电线的固定结构,即涉及对枪线固定结构的优化改进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充电桩一般包括充电桩机身、充电枪、一端连接充电枪的输电线和线路板。而且,输电线的另一端穿经充电桩机身侧壁上的穿线孔后与固定装在机身内的电路板相连接。充电桩的输入端连接到交流电网上,来为充电枪提供电源。以往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仅简单在充电桩机身的侧壁上设置穿线孔,输电线直接经由该穿线孔伸入到机身内部而与电路板连接。多数情况下,家用的汽车充电桩是固定安装在墙体上的,受限于空间大小连接充电枪的输电线的长度不会预留太多富余空间,在不充电时充电枪所连接的输电线缠绕收起,充电时则拽扯着使输电线伸展开来将充电枪够到汽车上的充电口进行充电。用户在使用充电枪为电动汽车充电时,不可避免地会扯拽收拢起来的输电线,而且随着停车位置相距充电桩距离的不同,扯拽时间、方向及扯拽形成的拉力大小也会随着变化。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扯拽次数的不断累计,容易对输电线与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家用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机身、充电枪和输电线,该输电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枪,另一端穿经设在所述充电桩机身的侧壁上的穿线孔后与充电桩机身内部固定安装的电路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于所述穿线孔处设有的输电线固定结构;所述输电线固定结构包括外套管、塞块、端盖和设在塞块里的内套管一及内套管二;所述外套管的管腔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穿线孔相对的通孔;所述塞块上形成有柱形孔和锥形孔,该锥形孔相对处于该柱形孔的内端且该锥形孔的缩口端背离于该柱形孔内端;所述锥形孔的内端形成有供所述输电线穿过的通孔;至少所述内套管二的局部外侧面形成为外锥面段且至少在该外锥面段的壁体上设有绕圆周相间分布的多个轴向延伸的槽口,来使该外锥面段的壁体被分割为多个瓣片;所述内套管一能与所述柱形孔对应匹配;所述内套管二的外锥面段能插入所述锥形孔内使各瓣片沿径向向内侧偏移而能抱紧所述输电线的外壁面;所述端盖能固定在所述外套管的管腔端口且能向内推动所述内套管一,来使所述内套管一向内推动所述内套管二朝所述锥形孔内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家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瓣片的内侧壁面上形成有沿轴向相间分布的多道横突筋;或者,在所述瓣片的内壁面上形成有绕圆周方向相间分布的多条纵突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汽车家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内套管二的外锥面段采用橡胶材料或者树脂材料制作。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汽车家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块为球形体且所述球形体被置入所述外套管的管腔内后能与所述外套管的管腔内壁相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家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端环和右端块,所述端环固定在所述外套管的管腔端口外,所述右端块与所述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梁美香刘峥黄斌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