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775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缓冲装置,包括防撞警示卡车本体,还包括可移动式警示组件,所述可移动式警示组件位于防撞警示卡车本体的车厢内,所述可移动式警示组件包括底座、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警示板,所述警示板的前侧面中部设置有警示区,所述警示板的前侧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提示区。通过在原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增设可移动式警示组件,使用时,将可移动式警示组件放到距卡车本体后方一百五十米处位置,能够对车辆起到警示作用,使驾驶员在得知警示时,具有一个安全的距离长度,从而具有一个充足的反应时间,且不阻碍驾驶员视野,进一步降低车辆与卡车本体上的缓冲装置碰撞的几率,降低对缓冲装置以及车辆的损害,降低经济成本。降低经济成本。降低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缓冲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高速公路施工用防撞警示
,尤其涉及一种防撞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速公路能适应120千米/小时或者更高的速度(一般为120千米/小时),路面有四个(包括)以上车道的宽度。在高速公路上进行施工,由于高速公路的特性(车辆速度快)伴随着极大的危险。现有技术中,申请号202120187492.5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道路施工的防撞警示装置,其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卡车本体上设置主动警示装置和被动警示装置来用于提醒该车道驶来的车辆,并通过在车尾设置缓冲装置用于缓冲未能及时变道或刹车而撞来的车辆,其技术方案存在不足,众所周知,高速公路出现事故的车辆,应在故障车来车方向一百五十米以外放置警示牌,因为高速路上的车速很快,在考虑到驾驶员看到警示牌到做出反映时间,放到该距离相对合适,而其技术方案中在卡车上设置主动警示装置,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驾驶员起到警示作用,但当驾驶员看到该主动警示装置时,其两者间的距离相对较短,使得反应时间变短,容易导致未能及时变道或刹车距离不足而发生碰撞,且卡车本体还对驾驶员的视野造成阻碍,虽缓冲装置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驾驶员的安全,但发生碰撞,还会对缓冲装置以及车辆造成较大的损害,导致修复成本增加,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缓冲装置,通过在原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增设可移动式警示组件,在使用时,将可移动式警示组件放到距卡车本体后方一百五十米处位置,一方面能够很好的对车辆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使驾驶员在得知警示时,具有一个安全的距离长度,从而具有一个充足的反应时间,且不阻碍驾驶员视野,进一步降低车辆与卡车本体上的缓冲装置碰撞的几率,降低对缓冲装置以及车辆的损害,降低经济成本。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防撞缓冲装置,包括防撞警示卡车本体,还包括可移动式警示组件,所述可移动式警示组件位于防撞警示卡车本体的车厢内,所述可移动式警示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警示板,所述警示板的前侧面中部设置有警示区,所述警示区处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反光膜,所述警示板的前侧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提示区,每个所述提示区处分别设置有提示板,每个所述提示板的前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反光膜。
[0006]优选的,所述提示区包括第一提示区、第二提示区,所述第一提示区位于警示板的左侧,所述第二提示区位于警示板的右侧,所述警示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位于第一提示区处,所述第二滑槽位于第二提示
区处,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口贯穿警示板的左侧面,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口贯穿警示板的右侧面,且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前侧壁均分别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下方向的高度小于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上下方向的高度。
[0007]优选的,所述提示板包括第一提示板、第二提示板,所述第一提示板位于第一滑槽内,且所述第一提示板能够在第一滑槽内左右滑动,所述第二提示板位于第二滑槽内,且所述第二提示板能够在第二滑槽内左右滑动。所述第一提示板与第一滑槽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所述第二提示板与第二滑槽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提示板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呈箭头状,且所述第一放置槽的箭头指向左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提示板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也呈箭头状,且所述第二放置槽的箭头指向右侧。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反光膜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内部,且所述第二反光膜为绿色反光膜。
[0011]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呈圆形,所述第一反光膜也呈圆形,且所述第一反光膜的颜色为黄色、红色中的一种。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套接有缓冲橡胶套。
[0013]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前半壳、后半壳,所述前半壳、后半壳的下侧面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多个合页相互连接,所述前半壳远离后半壳的一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车轮,所述后半壳的下侧面远离前半壳的一端设置有防滑齿条,所述防滑齿条的最底端与所述车轮的最底端持平。
[0014]优选的,所述前半壳、后半壳内部均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种类为水泥、混凝土、钢铁、湿砂的一种。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一种防撞缓冲装置,通过在原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增设可移动式警示组件,在使用时,将可移动式警示组件放到距卡车本体后方一百五十米处位置,一方面能够很好的对车辆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使驾驶员在得知警示时,具有一个安全的距离长度,从而具有一个充足的反应时间,且不阻碍驾驶员视野,进一步降低车辆与卡车本体上的缓冲装置碰撞的几率,降低对缓冲装置以及车辆的损害,降低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的A

A处剖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图1的B

B处剖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提示板背面朝前时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可移动式警示组件装车时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可移动式警示组件卧倒时示意图。
[0024]图中:1、防撞警示卡车本体;2、可移动式警示组件;3、底座;31、前半壳;32、后半壳;33、合页;34、车轮;35、防滑齿条;36、配重块;4、支撑杆;5、警示板;6、警示区;7、第一提示区;8、第二提示区;9、第一反光膜;10、滑槽;11、开口;12、第一提示板;13、第二提示板;14、第一放置槽;15、第二放置槽;16、第二反光膜;17、缓冲橡胶套;18、主动警示装置;19、LED显示屏;20、缓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缓冲装置,包括防撞警示卡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移动式警示组件(2),所述可移动式警示组件(2)位于防撞警示卡车本体(1)的车厢内,所述可移动式警示组件(2)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上端设置有警示板(5),所述警示板(5)的前侧面中部设置有警示区(6),所述警示区(6)处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反光膜(9),所述警示板(5)的前侧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提示区,每个所述提示区处分别设置有提示板,每个所述提示板的前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反光膜(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区包括第一提示区(7)、第二提示区(8),所述第一提示区(7)位于警示板(5)的左侧,所述第二提示区位于警示板的右侧,所述警示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包括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位于第一提示区(7)处,所述第二滑槽位于第二提示区(8)处,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口贯穿警示板(5)的左侧面,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口贯穿警示板(5)的右侧面,且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前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光卫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市大方预应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