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级蓄冷式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762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和深冷冷能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级蓄冷式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管路,其上设有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组、第一蓄冷换热器、第二蓄冷换热器、第三蓄冷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和低温绝热储罐;释能管路,其上设有依次连接的低温泵、第二蓄冷换热器、第一蓄冷换热器和膨胀机组;第二蓄冷换热器上并联安装有蓄冷装置。对空气进行分级换热,相比于单级换热降低了换热器内的温度梯度,进而降低在储释能中间的保持阶段的温度变化幅度,降低系统在储能释能初始阶段的不稳定时间,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系统内设备的使用寿命。蓄冷装置上还设置有分压管路来维持装置内压力稳定,增加了系统运行工况稳定。况稳定。况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级蓄冷式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和深冷储冷
,具体涉及一种分级蓄冷式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压缩空气储能是成熟的大规模电网储电的物理储能技术,可用于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波动性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介入和平稳输出、以及分布式区域供能的负荷平衡提高可靠性、。压缩空气储能具有规模大、建设成本低、寿命长等优点,是最有具有发展前景的100MW以上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已进入商业应用阶段。但压缩空气储能由于储能密度较低且需要大型地下盐穴或岩穴等储气洞穴,其部署受到地理条件限制,建设周期液较长。
[0003]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压缩空气储能的基础上增加深冷储冷装置,将压缩空气进一步降温膨胀为低压液态空气储存,将电能转变为液态空气的内能进行存储。由于液态空气高密度,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密度可以达到压缩空气储能的18倍,占地面积大幅减小,同时低压液态空气的存储可以采用工业上非常成熟的低温液体储罐,摆脱地理条件限制,可以实现系统快速灵活部署。储冷装置性能对超临界压缩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级蓄冷式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管路,其上设有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组(101)、第一蓄冷换热器(201)、第二蓄冷换热器(202)、第三蓄冷换热器(207)、气液分离器(210)和低温绝热储罐(211);释能管路,其上设有依次连接的低温绝热储罐(211)、低温泵(212)、所述第二蓄冷换热器(202)、第一蓄冷换热器(201)和膨胀机组(103);所述第二蓄冷换热器(202)上并联安装有蓄冷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蓄冷式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冷换热器(201)内包括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二蓄冷换热器(202)内包括第三换热流道、第四换热流道和第五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与所述第四换热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五换热流道连通;所述蓄冷装置包括第一蓄冷装置(203)和第二蓄冷装置(204),所述第一蓄冷装置(203)安装在所述第三换热流道到的两端,所述第二蓄冷装置(204)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五换热流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蓄冷式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冷装置(203)与所述第二蓄冷装置(204)之间连通有主分压管路,所述主分压管路与所述低温绝热储罐(211)之间连通有辅助分压管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蓄冷式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冷装置(203)与所述第二蓄冷装置(204)之间连通有主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曦鹏曲月龙陈海生王亮凌浩恕白亚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