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热储能系统及换热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热储能
,具体为一种电热储能系统及换热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亟需发展规模大时间长的储能技术。现有的大规模长时间储能技术主要有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这两者对储能地点的地质条件要求极为苛刻,因此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0003]电热储能技术最早于1924年由德国学者Marguerre提出,是一种基于动力循环和热能储存技术发展出来的电能储存技术。在储能时,消耗电能驱动逆向动力循环,即热泵循环,将热量从低温储罐泵到高温储罐中,同时获得相对于环境的高温热能和低温冷能储存起来;释能时,将储存的高温热能和低温冷能通过热机循环转化成机械能,膨胀机驱动发电单元发电。跨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电热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寿命长、边际成本低、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和安全可靠性好等优势,是极具前景的大规模长时间储能技术。
[0004]但是由于不可逆损失的存在,热泵循环储存的热量和冷量,与热机循环所消耗的热量和冷量之间往往是不匹配的,两者偏差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热回路和储冷回路,所述储热回路和储冷回路通过回热器(10)连接;其中,所述储冷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辅助换热器(11)、第一充放电装置、冷却器(15)和第二辅助换热器(12),所述冷却器(15)的出口连接有储冷装置;所述储热回路上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器(7)和第二充放电装置,所述加热器(7)的出口连接有储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充电时,所述第二充放电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加热器(7)的热侧入口相连,加热器(7)的热侧出口与所述回热器(10)的热侧入口相连,回热器(10)的热侧出口与所述第一辅助换热器(11)相连,第一辅助换热器(1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充放电装置的入口相连,第一充放电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冷却器(15)的冷侧入口相连,冷却器(15)的冷侧出口与所述第二辅助换热器(12)的入口相连,第二辅助换热器(12)的出口与回热器(10)的冷侧入口相连,回热器(10)的冷侧出口与第二充放电装置的入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放电时,所述第一充放电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辅助换热器(11)的入口相连,第一辅助换热器(11)的出口与所述回热器(10)的冷侧入口相连,回热器(10)的冷侧出口与所述加热器(7)的冷侧入口相连,加热器(7)的冷侧出口与所述第二充放电装置的入口相连,第二充放电装置的出口与回热器(10)的热侧入口相连,回热器(10)的热侧出口与所述第二辅助换热器(12)的入口相连,第二辅助换热器(12)的出口与所述冷却器(15)的热侧入口相连,冷却器(15)的热侧出口与第一充放电装置的入口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换热器(11)和第二辅助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李红智,姚明宇,张一帆,高炜,李凯伦,张旭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