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装配式的管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装配式的管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钢管支架因其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桥梁上部结构施工。传统的装配式钢管支架在装配完成后支撑宽度确定。对于匝道桥及曲线半径较大、变截面桥梁,受桥梁上部结构荷载变化以及墩柱间距不均的影响,钢管桩间距往往变化多样,此时传统的装配式钢管支架不利于加快施工进度,且需要加工多种型号的平联,平联较为零散且再周转利用难度大,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组装、安拆,成本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管支架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装配式的管支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调节装配式的管支架,所述管支架包括第一管立柱、第二管立柱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管立柱与所述第二管立柱之间的平联机构,
[0006]所述第一管立柱和所述第二管立柱均固设有连接件,所述平联机构与所述连接件相对的部位开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装配式的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支架包括第一管立柱(10)、第二管立柱(2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管立柱(10)与所述第二管立柱(20)之间的平联机构(30),所述第一管立柱(10)和所述第二管立柱(20)均固设有连接件(40),所述平联机构(30)与所述连接件(40)相对的部位开设有螺纹孔(301),所述连接件(40)开设有连接孔(401),所述管支架还包括多个与所述螺纹孔(301)一一对应的丝杠(50),所述丝杠(50)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螺纹孔(301)、且与所述螺纹孔(301)螺纹连接,所述丝杠(50)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连接孔(401),且所述丝杠(50)穿过所述连接孔(401)的背离所述螺纹孔(301)的一侧的部分安装有螺母(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立柱(10)和所述第二管立柱(20)均可拆卸地固定有抱箍组件(70),所述连接件(40)均通过相对应的抱箍组件(70)固定于所述第一管立柱(10)或所述第二管立柱(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组件(70)包括第一抱箍件(71)、第二抱箍件(72)、第一螺栓组件(73)和第二螺栓组件(74),其中:所述第一抱箍件(71)和所述第二抱箍件(72)围成抱紧空间(75),所述抱紧空间(75)与所述第一管立柱(10)或所述第二管立柱(20)抱紧配合;所述第一抱箍件(7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抱箍件(72)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螺栓组件(73)可拆卸固定相连;所述第一抱箍件(7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抱箍件(7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螺栓组件(74)可拆卸固定相连;所述第一抱箍件(71)的第二端或所述第二抱箍件(72)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件(40)通过第三螺栓组件(76)可拆卸固定相连,所述第一抱箍件(71)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抱箍件(71)邻近所述平联机构(30)的一端,所述第二抱箍件(72)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抱箍件(72)邻近所述平联机构(30)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为一体式结构件,且包括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所述第一连接板(4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42)相连、且垂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41)通过所述第三螺栓组件(76)与所述第一抱箍件(71)的第二端或所述第二抱箍件(72)的第二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42)朝向所述平联机构(30)、且开设有所述连接孔(4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件(71)的第二端为第一板状端(701),所述第二抱箍件(72)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康辉,李俊霖,胡巍,赵风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