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胀形装置及胀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747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胀形装置及胀形方法,包括由上模和下模闭合而成的胀形模具以及胀形机构;所述胀形模具内形成有用于容纳钢管中部的固定模腔、位于固定模腔第一端侧的第一容纳空间以及位于固定模腔第二端侧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及第二容纳空间内均设有活动入块组件,所述活动入块组件上形成有用于容纳钢管对应端部的胀形模腔;所述胀形机构包括设于胀形模具第一端侧的第一封堵机构、形成于所述胀形模具第二端侧的第二封堵机构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封堵机构和/或第二封堵机构上用于注入高压液体的注入通道;所述第一封堵机构及第二封堵机构均包括设于对应活动入块组件外侧的活动推块、设于活动推块上的密封冲头以及与活动推块相连的驱动装置。冲头以及与活动推块相连的驱动装置。冲头以及与活动推块相连的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胀形装置及胀形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钢管成型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钢管胀形装置及胀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多采用通过胀形模具配合高压液体的方式来实现钢管的胀形。在对钢管的端部进行胀形时,通常采用的是固定长度的模具,在将钢管置入胀形模具的模腔内后,通过密封冲头密封钢管的两端,然后向钢管内注入高压力液体,利用液体压力来成型。但是,如果扩管成型需要的延伸率大于钢管管壁的延伸率,钢管就会破裂而导致无法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钢管被胀裂的概率的胀形装置及胀形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管胀形装置,包括由上模和下模闭合而成的胀形模具以及胀形机构;所述胀形模具内形成有用于容纳钢管中部的固定模腔、位于所述固定模腔两端侧的活动入块组件,所述活动入块组件上形成有用于容纳钢管对应端部的胀形模腔;所述胀形机构包括设于胀形模具第一端侧以用于封堵所述钢管第一端的第一封堵机构、形成于所述胀形模具第二端侧以用于封堵所述钢管第二端的第二封堵机构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封堵机构和/或第二封堵机构上并用于供高压液体注入所述钢管内的注入通道,所述第一封堵机构和第二封堵机构分别用于压缩两所述活动入块组件。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封堵机构及第二封堵机构均包括设于对应活动入块组件外侧的活动推块、设于活动推块上的密封冲头以及与活动推块相连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推块朝向固定模腔方向移动以轴向压缩所述活动入块组件,所述活动推块带动所述密封冲头密封钢管的端部。
[0006]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入块组件包括设于对应的容纳空间内能够自恢复的压缩组件以及滑动配合于对应的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压缩组件外侧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在所述活动推块的推力下向内压持所述压缩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压缩组件包括由内至外逐层套接的若干移动板以及位于每相邻两移动板之间以使每一移动板自动复位的自恢复部件;每相邻两移动板之间在未被所述滑动组件压持的状态下具有预定的压缩间距,每相邻两移动板之间的压缩间距在受所述滑动组件的压持下渐小直至移动板相抵层叠在一起。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模的第一端侧位置处具有向下凹陷而形成的第一下容置槽,所述下模的第二端侧位置处具有向下凹陷而形成的第二下容置槽,所述第一下容置槽及第二下容置槽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贯穿所述下模,所述第一下容置槽及第二下容置槽内均设有下活动入块;所述上模的下端面对应于所述第一下容置槽的位置处形成有相适配的第一上容置槽,所述上模的下端面对应于所述第二下容置槽的位置处形成有相适配的第二上容置槽,所述第一上容置槽及第二上容置槽内均设有上活动入块;
[0009]所述第一下容置槽及第一上容置槽在合模状态下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下容置槽及第二上容置槽在合模状态下形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下容置槽内的下活动入块及第一上容置槽内的上活动入块在合模状态下形成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的活动入块组件,所述第二下容置槽内的下活动入块及第二上容置槽内的上活动入块在合模状态下形成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的活动入块组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模的上端面上位于所述第一下容置槽及第二下容置槽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下固定型腔,所述下固定型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下容置槽及第二下容置槽连通;所述上模的下端面上位于所述第一上容置槽及第二上容置槽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上固定型腔,所述上固定型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上容置槽及第二上容置槽连通;所述下固定型腔及上固定型腔在合模状态下形成所述固定模腔。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活动入块包括设于对应下容置槽内的下滑动块以及设于所述下滑动块和下固定型腔之间的下压缩部,所述下滑动块可朝向固定模腔滑动并压缩所述下压缩部;所述上活动入块包括设于对应上容置槽内的上滑动块以及设于所述上滑动块和上固定型腔之间的上压缩部,所述上滑动块可朝向固定模腔滑动并压缩所述上压缩部;所述下滑动块及上滑动块在合模状态下形成所述滑动组件,所述下压缩部及上压缩部在合模状态下形成所述压缩组件。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压缩部包括位于所述下滑动块和下固定型腔之间的若干下移动板以及位于每相邻两下移动板之间的第一自恢复元件,每相邻的两下移动板之间均具有下压缩间隙;所述上压缩部包括位于所述上滑动块和上固定型腔之间的若干上移动板以及位于每相邻两上移动板之间的第二自恢复元件,每相邻的两上移动板之间均具有上压缩间隙;所述上移动板及下移动板在合模状态下形成所述移动板,所述第一自恢复元件及第二自恢复元件在合模状态下形成所述自恢复部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自恢复元件为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持在所述下滑动块上、另一端依次穿越各下移动板后抵持于下容置槽的内侧槽壁上,所述下滑动块连接与其相邻的下移动板;所述第二自恢复元件为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持在所述上滑动块上、另一端依次穿越各上移动板后抵持于上容置槽的内侧槽壁上,所述上滑动块连接与其相邻的上移动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下移动板包括下层叠板、形成于所述下层叠板内侧的第一嵌套槽以及形成于所述下层叠板外侧的第一嵌套块,所述第一嵌套槽的槽口尺寸小于槽内尺寸;所述第一嵌套块具有一嵌入所述第一嵌套槽内的第一嵌头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嵌头及所述下层叠板之间且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嵌套槽的槽口处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嵌头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嵌套槽的深度,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嵌套槽的槽口的深度;
[0015]所述上移动板包括上层叠板、形成于所述上层叠板内侧的第二嵌套槽以及形成于所述上层叠板外侧的第二嵌套块,所述第二嵌套槽的槽口尺寸小于槽内尺寸;所述第二嵌套块具有一嵌入所述第二嵌套槽内的第二嵌头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嵌头及所述上层叠板之间且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嵌套槽的槽口处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嵌头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嵌套槽的深度,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嵌套槽的槽口的深度。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下层叠板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间隔的第一下侧板及第二下侧
板,所述第一下侧板及第二下侧板的外侧面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下延伸板,两下延伸板的外端均与一下连接板连接,所述下连接板的两端分别突出于两下延伸板的外立面以形成两下凸部,所述两下延伸板以及下连接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嵌套槽;所述第一下侧板及第二下侧板之间的间隔空间形成所述第一嵌套槽的槽口,所述两下延伸板的内立面形成所述第一嵌套槽的两侧槽壁,所述两下延伸板的外立面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下连接板的里侧面形成所述第一嵌套槽的槽底壁,所述下连接板的外侧面以及两下凸部形成所述第一嵌套块的第一嵌头;
[0017]所述上层叠板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间隔的第一上侧板及第二上侧板,所述第一上侧板及第二上侧板的外侧面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上延伸板,两上延伸板的外端均与一上连接板连接,所述上连接板的两端分别突出于两上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模和下模闭合而成的胀形模具以及胀形机构;所述胀形模具内形成有用于容纳钢管中部的固定模腔、位于所述固定模腔两端侧的活动入块组件,所述活动入块组件上形成有用于容纳钢管对应端部的胀形模腔;所述胀形机构包括设于胀形模具第一端侧以用于封堵所述钢管第一端的第一封堵机构、形成于所述胀形模具第二端侧以用于封堵所述钢管第二端的第二封堵机构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封堵机构和/或第二封堵机构上并用于供高压液体注入所述钢管内的注入通道,所述第一封堵机构和第二封堵机构分别用于压缩两所述活动入块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机构及第二封堵机构均包括设于对应活动入块组件外侧的活动推块、设于活动推块上的密封冲头以及与活动推块相连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推块朝向固定模腔方向移动以轴向压缩所述活动入块组件,所述活动推块带动所述密封冲头密封钢管的端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入块组件包括设于对应的容纳空间内能够自恢复的压缩组件以及滑动配合于对应的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压缩组件外侧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在所述活动推块的推力下向内压持所述压缩组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管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组件包括由内至外逐层套接的若干移动板以及位于每相邻两移动板之间以使每一移动板自动复位的自恢复部件;每相邻两移动板之间在未被所述滑动组件压持的状态下具有预定的压缩间距,每相邻两移动板之间的压缩间距在受所述滑动组件的压持下渐小直至移动板相抵层叠在一起。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管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第一端侧位置处具有向下凹陷而形成的第一下容置槽,所述下模的第二端侧位置处具有向下凹陷而形成的第二下容置槽,所述第一下容置槽及第二下容置槽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贯穿所述下模,所述第一下容置槽及第二下容置槽内均设有下活动入块;所述上模的下端面对应于所述第一下容置槽的位置处形成有相适配的第一上容置槽,所述上模的下端面对应于所述第二下容置槽的位置处形成有相适配的第二上容置槽,所述第一上容置槽及第二上容置槽内均设有上活动入块;所述第一下容置槽及第一上容置槽在合模状态下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下容置槽及第二上容置槽在合模状态下形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下容置槽内的下活动入块及第一上容置槽内的上活动入块在合模状态下形成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的活动入块组件,所述第二下容置槽内的下活动入块及第二上容置槽内的上活动入块在合模状态下形成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的活动入块组件。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管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上端面上位于所述第一下容置槽及第二下容置槽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下固定型腔,所述下固定型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下容置槽及第二下容置槽连通;所述上模的下端面上位于所述第一上容置槽及第二上容置槽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上固定型腔,所述上固定型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上容置槽及第二上容置槽连通;所述下固定型腔及上固定型腔在合模状态下形成所述固定模腔。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管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活动入块包括设于对应下容置槽内的下滑动块以及设于所述下滑动块和下固定型腔之间的下压缩部,所述下滑动块可朝向固定模腔滑动并压缩所述下压缩部;所述上活动入块包括设于对应上容置槽内的
上滑动块以及设于所述上滑动块和上固定型腔之间的上压缩部,所述上滑动块可朝向固定模腔滑动并压缩所述上压缩部;所述下滑动块及上滑动块在合模状态下形成所述滑动组件,所述下压缩部及上压缩部在合模状态下形成所述压缩组件。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管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缩部包括位于所述下滑动块和下固定型腔之间的若干下移动板以及位于每相邻两下移动板之间的第一自恢复元件,每相邻的两下移动板之间均具有下压缩间隙;所述上压缩部包括位于所述上滑动块和上固定型腔之间的若干上移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义鳄刘志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新美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