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能换热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731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热能换热站系统,包括:热源端;至少一组换热箱体,所述换热箱体内设置有换热箱体,在换热箱体内设置有换热管,以及在换热箱体内部且位于换热管外设置有换热介质;在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以及控制部;基于换热箱体内部换热介质在与换热管内的热源介质进行热交换时产生的压力经压力管传递至驱动部,以引起驱动部内部的膜片移动,以带动调节组件移动来调节进入换热管内部换热介质的流量大小,使得换热箱体内部压力处在设定模式的动态平衡下。压力处在设定模式的动态平衡下。压力处在设定模式的动态平衡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能换热站系统


[0001]本申请属于换热站控制
,具体的涉及一种地热能换热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可用于供热和蒸汽发电,目前在地热能的利用中,均采用换热箱体进行与低沸点介质的换热,以形成热蒸汽以供发电或者供暖的实用。目前换热箱体一般均配置减压阀,通过实时的测量换热箱体内部的压力来进行减压操作。这种方式一般都是依赖于人工驱动减压阀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热能换热站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地热能换热站系统,包括:
[0006]热源端;
[0007]至少一组换热箱体,
[0008]所述换热箱体内设置有换热箱体,在换热箱体内设置有换热管,以及在换热箱体内部且位于换热管外设置有换热介质;
[0009]在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以及
[0010]控制部;
[0011]所述第一调节阀具有:
[0012]径流管;
[0013]设置在径流管的上部用于调节径流管的流量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上部设置有基于压力进行调节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通过压力管与所述换热箱体连通,以及压力管经第一电磁阀连接至增压泵;
[0014]基于换热箱体内部换热介质在与换热管内的热源介质进行热交换时产生的压力经压力管传递至驱动部,以引起驱动部内部的膜片移动,以带动调节组件移动来调节进入换热管内部换热介质的流量大小,使得换热箱体内部压力处在设定模式的动态平衡下;
[0015]所述控制部基于供暖端用户侧末端温度和天气因素来调节设定模式,基于所述设定模式控制部调整增压泵输入压力,从而控制进入换热管内部换热介质的流量。
[0016]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箱体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阀。
[0017]进一步地,所述径流管设置有一进口和一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中间设置有调节口,所述调节口为倒八字结构;
[0018]所述调节组件为缸体和密封块构成的封闭腔体;
[0019]所述封闭腔体内部设置有膜片,膜片中心位置设置有压板,压板用于膜片的固定;
[0020]压板底部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贯穿密封块并所述调节口的位置处于同一轴线上,当推杆下移至所述调节口位置时,起调节流量的目的;
[0021]所述膜片将腔体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驱动腔,下部为功能腔;
[0022]所述驱动腔顶部设置有接头,该接头用于所述驱动腔和所述压力管连通;
[0023]所述功能腔内部设置有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推杆贯穿所述限位板,所述推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板连接,另一端抵住所述压板。
[0024]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上还设置定位块,定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板的下部,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磁栅尺,
[0025]所述缸体内壁设置有磁头,磁栅尺和磁头接触并在磁头上移动以获取推杆下移的位移,并由通信部发送至所述控制部。
[002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腔和所述膜片构成驱动部。
[0027]进一步地,所述热源端与所述换热管的出口端通过循环管道连通,形成热源循环。
[0028]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箱体的出口端与所述用户侧通过输出管连通,所述用户侧与所述换热箱体的进口端通过回流管连通,形成换热介质循环。
[0029]进一步地,所述热源端与所述第一调节阀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一流量计和第一压力计,所述输出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和第二压力计。
[0030]本申请中,换热箱体内部的压力可以实现实时自适应的调节,在正常模式下,换热箱体内部的压力处于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由单位时间内流入换热管内部的换热介质和流入换热箱体内部的换热介质决定(在单位时间内保持换热介质流出换热管的流量不变以及保持单位时间内流出换热箱体内部的换热介质的流量不变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流入换热管内部的换热介质和流入换热箱体内部的换热介质也处于动态平衡中,一旦换热箱体内部的压力超出设定模式下的压力范围,此时换热箱体内部的压力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为了维持新的动态平衡,则需要重新调节在单位时间内流入换热管内部的换热介质的流量或者调节流入换热箱体内部的换热介质的流量中的一个以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具体的,第一调节阀上部具有接头,接头经压力管连接至换热箱体的内部,基于换热箱体内部换热介质在与换热管内的热源介质进行热交换时产生的压力经压力管传递至驱动部,以引起驱动部内部的膜片移动,膜片移动带动推杆下移,推杆下移后通过推杆与调节口接触以调节调节口的大小来达到调节进入换热管内部热源介质的流量。通过改变进入换热管内部热源介质的流量来维持新的动态平衡。
[0031]在本申请中,可以通过设定多个设定模式,每一个设定模式对应不同的压力范围,对应的,控制部基于供暖端用户侧末端温度和天气因素综合判断来调节设定模式,基于所述设定模式控制部调整增压泵输入至驱动部的压力,通过补偿换热箱体内部压力的变化来保持控制进入换热管内部换热介质的流量的大小。
附图说明
[0032]以下附图仅对本专利技术作示意性的说明和解释,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系统原理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换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设计方法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7]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热能换热站系统,包括:
[0038]热源端100;
[0039]至少一组换热箱体103,
[0040]所述换热箱体内设置有换热箱体307,在换热箱体内设置有换热管306,以及在换热箱体内部且位于换热管外设置有换热介质;
[0041]在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102;以及
[0042]控制部500;
[0043]所述第一调节阀具有:
[0044]径流管400;
[0045]设置在径流管的上部用于调节径流管的流量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上部设置有基于压力进行调节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通过一压力管与所述换热箱体连通,以及该压力管经电磁阀连接至压力泵;
[0046]基于换热箱体内部换热介质在与换热管内的热源介质进行热交换时产生的压力经压力管传递至驱动部,以引起驱动部内部的膜片移动,以带动调节组件移动来调节进入换热管内部换热介质的流量大小,使得换热箱体内部压力处在设定模式的动态平衡下;
[0047]所述控制部基于供暖端用户侧末端温度和天气因素来调节设定模式,基于所述设定模式控制部调整膜片在压力作用下的移动范围,从而控制进入换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能换热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端;至少一组换热箱体,所述换热箱体内设置有换热箱体,在换热箱体内设置有换热管,以及在换热箱体内部且位于换热管外设置有换热介质;在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以及控制部;所述第一调节阀具有:径流管;设置在径流管的上部用于调节径流管的流量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上部设置有基于压力进行调节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通过压力管与所述换热箱体连通,以及压力管经第一电磁阀连接至增压泵;基于换热箱体内部换热介质在与换热管内的热源介质进行热交换时产生的压力经压力管传递至驱动部,以引起驱动部内部的膜片移动,以带动调节组件移动来调节进入换热管内部换热介质的流量大小,使得换热箱体内部压力处在设定模式的动态平衡下;所述控制部基于供暖端用户侧末端温度和天气因素来调节设定模式,基于所述设定模式控制部调整增压泵输入压力,从而控制进入换热管内部换热介质的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能换热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体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能换热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径流管设置有一进口和一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中间设置有调节口,所述调节口为倒八字结构;所述调节组件为缸体和密封块构成的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内部设置有膜片,膜片中心位置设置有压板,压板用于膜片的固定;压板底部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贯穿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大卫刘振中徐耀华王腾飞王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圣华能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