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物窗口的隐蔽式线路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14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物窗口的隐蔽式线路支架。老旧小区的建筑外墙上线路缠绕情况复杂,当因线路难以更换而出现横跨窗口情况时,导致窗口视野遮挡问题难以解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两个支撑单体并列设置在窗体的两端,每个支撑单体与建筑外墙面可拆卸连接,定遮挡片和动遮挡片均设在两个支撑单体之间,第一圆弧板、底板和外侧板之间围合形成配合线路的第一容纳通道,第一圆弧板内沿其板厚方向加工有弧形插缝,动遮挡片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支撑单体的两个弧形插缝之间,定遮挡片设在两个第一圆弧板之间,定遮挡片朝向窗体的外侧面为一次遮挡面,动遮挡片的底侧与弧形插缝滑动配合,动遮挡片的顶侧与两个外侧板可拆卸连接。动遮挡片的顶侧与两个外侧板可拆卸连接。动遮挡片的顶侧与两个外侧板可拆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物窗口的隐蔽式线路支架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窗口的隐蔽式线路支架。

技术介绍

[0002]老旧小区指的是在城市或县城中建成时间早在二十多年前,因为公共设施落后,影响到居民生活的住宅小区,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主要包括对楼本体改造工作,楼本体改造工作应遵循安全、美观、环保的原则,对建筑单体的各个立面、造型比例等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结合城市设计要求,做到外立面色彩、造型与周边建筑协调,具体包括外墙、平屋面、坡屋面、檐口、空调栏板、雨水管、无障碍坡道和门窗等方面,老旧小区还包括对公共部分的雨棚修复、线缆整理等内容,其中线缆整理的难点之一就是一些固定在窗口处的线路,这类线路种类多且有些为主干线路或重要支路,此类线路因自身使用性能或其他技术制约难以做到移位,其长度和位置都不能进行较大幅度的增长或移动,横跨窗口的排布方式难以避免,而目前也未能有对应便捷的手段去解决。此外随着此处线路种类和个数的增加,还会出现线路在窗口处占据空间越来越大的弊端,窗口视野因线路遮挡而影响较大,目前窗口视野遮挡问题难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窗口的隐蔽式线路支架,以解决建筑物外墙出的电线线路因长度和位置都不能进行较大幅度的变化而出现横跨窗口时,未能有对应有效手段去解决,随着线路种类和个数的增加,还会出现线路在窗口处占据空间越来越大的弊端。
[0004]一种用于建筑物窗口的隐蔽式线路支架,包括定遮挡片、动遮挡片和两个支撑单体,定遮挡片为硬质遮挡片,动遮挡片为柔性遮挡片,两个支撑单体并列设置在窗体的两端,每个支撑单体与建筑外墙面可拆卸连接,定遮挡片和动遮挡片均设置在两个支撑单体之间,支撑单体包括第一圆弧板、底板和外侧板,底板水平设置,第一圆弧板和外侧板分别竖直设置在底板的两侧,第一圆弧板、底板和外侧板之间围合形成配合线路的第一容纳通道,第一圆弧板固定连接在底板靠近窗体的一侧,第一圆弧板上加工有弧形插缝,动遮挡片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支撑单体的两个弧形插缝之间,动遮挡片的每端与其靠近的弧形插缝滑动配合,动遮挡片沿弧形插缝的长度方向做出伸出弧形插缝或插入弧形插缝的往复动作,定遮挡片设置在两个第一圆弧板之间,定遮挡片朝向窗体的外侧面为一次遮挡面,动遮挡片的底侧与弧形插缝滑动配合,动遮挡片的顶侧与两个外侧板可拆卸连接。
[0005]作为优选方案:当动遮挡片从弧形插缝之间被拉出与两个外侧板相连接时,第一圆弧板、动遮挡片、外侧板和底板之间围合形成配合线路的第二容纳通道,定遮挡片朝向窗体的外侧面与动遮挡片的外侧面之间形成二次遮挡面。
[0006]作为优选方案:定遮挡片包括第二圆弧板和第一反光柔性片,第二圆弧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圆弧板的外壁上,第一反光柔性片设置在第二圆弧板的外侧壁
上,第一反光柔性片朝向窗体设置。
[0007]作为优选方案:动遮挡片包括第二反光柔性片、滑动杆和两个连接部,第二反光柔性片为长方形片体,第二反光柔性片竖直插接在两个弧形插缝内,第二反光柔性片的底侧设置有滑动杆,滑动杆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反光柔性片的长度方向同向,滑动杆穿设在两个弧形插缝之间,两个连接部并列设置在第二反光柔性片的顶侧,连接部与外侧板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连接部与其对应的外侧板可拆卸连接。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一、本技术为专门用于建筑窗口处线路在无法改变原位的前提下,对线路进行的合理排布以及增强窗口正常视野效果的专用支架,通过定遮挡片、动遮挡片和两个支撑单体之间相互配合能够降低线路横跨窗口导致的视野明显被阻碍的效果,降低老旧小区线路横跨窗口外遮挡弊端,两个支撑单体设置在窗口外,窗口内视野仅保留遮挡构件,提升室内朝向室外观望的视野舒适性,还能够增强老旧小区线路排布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0010]二、本技术通过定遮挡片、动遮挡片和两个支撑单体之间相互配合使出现在窗口处的结构仅为带有遮挡作用的定遮挡片和动遮挡片,对横跨窗口线路进行横向规范,不占用过多窗口纵向空间位置。
[0011]三、本技术通过定遮挡片和动遮挡片能够实现对不同外径的电线或多根不同外径的电线同时实现包裹效果,还能够实现对后添加电线的二次包裹效果,防止线路多道排布占据空间位置过大而遮挡窗口更多视野。通过定遮挡片和动遮挡片的反光效果降低电线所在位置的阻碍程度,实现对电线一定程度的隐形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处于未扩宽状态;
[0014]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处于扩宽状态;
[0015]图4为本技术配合多根电线26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底板处于扩宽状态
[0016]图5为底板的第一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处于未扩宽状态;
[0017]图6为底板的第而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处于扩宽状态;
[0018]图7为底板与支架相连接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第一圆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第一圆弧板和动遮挡片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仅显示一部分第二反光柔性片,未显示连接部;
[0021]图10为定遮挡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11为定遮挡片、动遮挡片和两个第一圆弧板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仅显示一部分第二反光柔性片,未显示连接部;
[0023]图12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

定遮挡片;1
‑1‑
第二圆弧板;1
‑2‑
第一反光柔性片;2

动遮挡片;2
‑1‑
第二反光柔性片;2
‑2‑
滑动杆;2
‑3‑
连接部;3

支撑单体;5

第一圆弧板;6

底板;6
‑1‑
第一侧板条;6
‑2‑
第二侧板条;6
‑3‑
第一连接板;6
‑4‑
第二连接板;7

外侧板;7
‑1‑
上板;7
‑2‑
下板;8

弧形插缝;10

限位圆片;11

支架;11
‑1‑
上支撑杆;11
‑2‑
下支撑杆;20

窗体;25

建筑外墙
面;26

电线;28

夹持间隙;29

上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物窗口的隐蔽式线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定遮挡片(1)、动遮挡片(2)和两个支撑单体(3),定遮挡片(1)为硬质遮挡片,动遮挡片(2)为柔性遮挡片,两个支撑单体(3)并列设置在窗体(20)的两端,每个支撑单体(3)与建筑外墙面(25)可拆卸连接,定遮挡片(1)和动遮挡片(2)均设置在两个支撑单体(3)之间,支撑单体(3)包括第一圆弧板(5)、底板(6)和外侧板(7),底板(6)水平设置,第一圆弧板(5)和外侧板(7)分别竖直设置在底板(6)的两侧,第一圆弧板(5)、底板(6)和外侧板(7)之间围合形成配合线路(30)的第一容纳通道,第一圆弧板(5)固定连接在底板(6)靠近窗体(20)的一侧,第一圆弧板(5)上加工有弧形插缝(8),动遮挡片(2)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支撑单体(3)的两个弧形插缝(8)之间,动遮挡片(2)的每端与其靠近的弧形插缝(8)滑动配合,动遮挡片(2)沿弧形插缝(8)的长度方向做出伸出弧形插缝(8)或插入弧形插缝(8)的往复动作,定遮挡片(1)设置在两个第一圆弧板(5)之间,定遮挡片(1)朝向窗体(20)的外侧面为一次遮挡面,动遮挡片(2)的底侧与弧形插缝(8)滑动配合,动遮挡片(2)的顶侧与两个外侧板(7)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物窗口的隐蔽式线路支架,其特征在于:当动遮挡片(2)从弧形插缝(8)之间被拉出与两个外侧板(7)相连接时,第一圆弧板(5)、动遮挡片(2)、外侧板(7)和底板(6)之间围合形成配合线路(30)的第二容纳通道,定遮挡片(1)朝向窗体(20)的外侧面与动遮挡片(2)的外侧面之间形成二次遮挡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物窗口的隐蔽式线路支架,其特征在于:定遮挡片(1)包括第二圆弧板(1

1)和第一反光柔性片(1

2),第二圆弧板(1

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圆弧板(5)的外壁上,第一反光柔性片(1

2)设置在第二圆弧板(1

1)的外侧壁上,第一反光柔性片(1

2)朝向窗体(20)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物窗口的隐蔽式线路支架,其特征在于:动遮挡片(2)包括第二反光柔性片(2

1)、滑动杆(2

2)和两个连接部(2

3),第二反光柔性片(2

1)为长方形片体,第二反光柔性片(2

1)竖直插接在两个弧形插缝(8)内,第二反光柔性片(2

1)的底侧设置有滑动杆(2

2),滑动杆(2

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反光柔性片(2

1)的长度方向同向,滑动杆(2

2)穿设在两个弧形插缝(8)之间,两个连接部(2

3)并列设置在第二反光柔性片(2

1)的顶侧,连接部(2

3)与外侧板(7)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连接部(2

3)与其对应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琦夏赟石开明李卉玉张德智刘磊隋雪娇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