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热力学能量平衡的可持续建筑优化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118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墙体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热力学能量平衡的可持续建筑优化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墙体及安装于所述墙体墙壁上的太阳能发电板,还包括发电装置、集风口、发电机、电动推杆、雨水收集池、溢流管、换热管、蓄电池、控制装置和风力传感器,所述墙体的内壁开有气道,所述发电装置和集风口位于所述气道内,充分可持续利用的太阳能、风能以及雨水势能的能量会通过太阳能发电板和发电机存储在蓄电池,太阳能不发电或者没有风力发电时,可选择通过雨水势能进行发电,保证供电的需求,夏季时,位于气道内和雨水收集池内会被空气加温,通过换热管可将该部分热量带走。通过换热管可将该部分热量带走。通过换热管可将该部分热量带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热力学能量平衡的可持续建筑优化墙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墙体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热力学能量平衡的可持续建筑优化墙体。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代的建筑行业,对于建筑墙体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目前建筑墙体都是基于热力学进行改进,能够充分利用建筑墙体的能量,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通过提高建筑能量平衡以求得到发展,以此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不至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0003]目前对于建筑墙体的优化主要通过采用太阳能,太阳能具有可持续性,能够满足可持续建筑墙体的部分需求,但是还存在局限性,随着人们对能量的索取不断增加,使得建筑内产生的能量不能满足需求。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热力学能量平衡的可持续建筑优化墙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热力学能量平衡的可持续建筑优化墙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采用太阳能对建筑墙体进行优化还存在局限性,随着人们对能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力学能量平衡的可持续建筑优化墙体,包括墙体(1)及安装于所述墙体(1)墙壁上的太阳能发电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电装置(2)、集风口(4)、发电机(5)、电动推杆(6)、雨水收集池(7)、溢流管(8)、换热管(9)、蓄电池(12)、控制装置(13)和风力传感器(16),所述墙体(1)的内壁开有气道(10),所述发电装置(2)和集风口(4)位于所述气道(10)内,所述溢流管(8)连接于所述雨水收集池(7)溢流口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15),所述溢流管(8)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发电装置(2)的上方,所述集风口(4)和发电装置(2)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太阳能发电板(3)之间,所述换热管(9)贯穿于所述雨水收集池(7)和墙体(1)的内壁,所述发电装置(2)包括水轮(201)、风扇叶(202)、动力输出轴(207)和换向套(210),所述水轮(201)和风扇叶(202)通过所述换向套(210)与所述电动推杆(6)相连接,所述发电机(5)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207)的一端,所述太阳能发电板(3)、发电机(5)、电动推杆(6)、控制器(14)、电磁阀(15)和风力传感器(16)与所述蓄电池(12)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力学能量平衡的可持续建筑优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10)的内部均布有多个发电装置(2)和集风口(4),所述集风口(4)开设于所述墙体(1)的墙壁上,且多个所述集风口(4)与多个太阳能发电板(3)交错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力学能量平衡的可持续建筑优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轮(201)通过第一动力输入轴(203)连接于所述气道(10)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203)靠近所述风扇叶(202)的一端套设有第一驱动齿轮(205),所述风扇叶(202)通过支架连接于所述气道(10)的另一侧内壁上,且所述风扇叶(202)位于集风口(4)的一侧,所述风扇叶(202)内部第二动力输入轴(204)靠近所述水轮(201)的一端套设有第二驱动齿轮(20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力学能量平衡的可持续建筑优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轴(207)的外部设有第一从动齿轮(208)和第二从动齿轮(209),所述第一从动齿轮(208)的外壁与第一驱动齿轮(205)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208)的内壁与所述动力输出轴(207)不接触,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09)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东宋永伟刘昕烁曹稳周玉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