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外涵分流排气系统的外涵面积同步调节机构
[0001]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试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外涵分流排气系统的外涵面积同步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武器不断的发展,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的提高,航空发动机的高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应地,需要有更好的测试手段,以测试航空发动机各部件的实际性能。为了高效测试航空发动机的实际性能,设计了一种内外涵分流的排气装置,这种排气装置可以将航空发动机的内涵、外涵分流、独立排气,实现对发动机工作的恶劣环境的模拟。该排气装置虽然可以实现内外涵分流排气,但不能独立调节外涵排气面积。为了扩大这种排气装置的工作包线,提高部件实际性能测试精度,需要实现外涵排气面积的独立、精确可调的功能。同时,现有技术方案中,外涵通过周向均布的排气管排出,需要保证这些排气管的同步可调。另外,集气腔内的外涵气流排气速度较大,需要对气流进行减速,以减小气流对管道的冲刷,提升部件工作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将提出一种外涵面积同步调节机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涵分流排气系统的外涵面积同步调节机构,与内外涵分流独立式排气结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涵分流独立式排气结构包括:呈环腔结构的收敛段(1),其与发动机排气口连接,收敛段(1)具有外环腔(A)与位于外环腔(A)中心的内腔(a),外涵集气装置(2),与收敛段(1)连接,外涵集气装置(2)具有封闭集气腔(B)与位于封闭集气腔(B)中心的集气内腔(b),封闭集气腔(B)与外环腔(A)联通,集气内腔(b)与内腔(a)联通;发动机的外涵气(X)流入所述外环腔(A)与封闭集气腔(B),发动机的内涵气(Y)流入内腔(a)与集气内腔(b),集气内腔(b)沿气流方向逐渐收敛至封闭,集气内腔(b)远离内涵气(Y)的一侧具有多个周向分布的引气管(24),外涵气(X)通过引气管(24)排出;内腔(a)与集气内腔(b)连接处具有环缝(c),部分外涵气(X)通过环缝(c)进入内腔(b),外环腔(A)与内腔(a)通过内外涵隔离环腔(d)隔离,内外涵隔离环腔(d)是由第一环壁(32)与第二环壁(33)间隙布置形成的环形腔;每个引气管(24)均连接有减速扩压管(7),每个减速扩压管(7)均有一段是轴线与外涵集气装置(2)的轴线平行的平行段(72),每个平行段(72)的内腔分别通过转轴(81)铰接有盘状的阀门(82),每个转轴(81)的一端分别穿过平行段(72)的壁面并在壁面外侧固定连接旋转杆(83),每个旋转杆(83)分别铰接一个驱动杆(84),所有的驱动杆(84)均铰接同一个主体结构(91),主体结构(91)由作动器(93)提供轴向作用力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鹏程,曹茂国,周吉利,赵春生,徐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