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汇流箱逆变器电容降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汇流箱逆变器电容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进入新世纪以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新兴产业之一,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和半导体电子器件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辐射能,并使之转变成电能的直接发电方式,是当今主流的太阳能发电方式,光伏发电不需要燃料,无气体排放,属于“绿色”产业,具有无污染、安全、长寿命、维护简单、资源永不枯竭和资源分布广泛等特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可广泛应用于航天、通讯、能源、农业、办公设施、交通以及民宅等领域,值得关注的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最快的地方往往也是雷击灾害损失最惨重的地方,而光伏汇流箱正是用于连接光伏阵列及逆变器,提供防雷及过流保护,并监测光伏阵列的单串电流、电压及防雷器状态、断路器状态的一种装置,然而,光伏汇流箱逆变器中的电容
,
温度每升高10℃,电解电容的寿命减少一半,当电解电容在105℃情况下,寿命一般在2000
‑
3000H,寿命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汇流箱逆变器电容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逆变器电路板(7),逆变器电路板(7)的顶部间隔设置有多组电容(17),每组电容(17)的外壁上均设置有一组循环散热组件,所述逆变器电路板(7)的顶部通过多组支撑杆(6)设置有一组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设置有一组冷却组件,冷却组件的旁侧设置有一组降温组件;其中,冷却组件包括有滑动板(31)、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23)、两组滑动杆(32)以及多组散热片(15),第一固定板(4)以及第二固定板(23)间隔设置在支撑板(2)的顶部,两组滑动杆(32)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板(4)与第二固定板(23)的顶部与底部两端,且两组滑动杆(32)相邻面上均设置有一组限位杆(35),所述滑动板(31)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滑动槽(33),所述滑动板(31)通过所述滑动槽(33)与两组滑动杆(32)在水平方向上滑动配合,每组所述散热片(15)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与限位杆(35)卡接配合的卡槽(38),每组散热片(15)上均开设有一组圆形通槽(37),每组散热片(15)靠近所述滑动板(31)的一侧均设置有一组环形橡胶圈(3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汇流箱逆变器电容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散热片(15)均呈矩形,且每组散热片(15)的四角均开设有定位孔,第一固定板(4)以及滑动板(31)的四个角的对应位置上,均开设有限位孔(5),每组散热片(15)均通过所述卡槽(38)与限位杆(35)连接,相邻的两组散热片(15)之间均通过所述环形橡胶圈(36)密闭连接,相邻两组散热片(15)上的圆形通槽(37)为错位分布,每组位于同一高度的定位孔以及限位孔(5)内均设置有一组螺纹杆(13),每组螺纹杆(13)的两端均设置有一组紧固螺栓(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汇流箱逆变器电容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有第一循环泵(25)、冷却进水管道(34)、第一储液箱(18)、软性波纹管(27)、连接管道(24)、入液管道(8)以及排液管道(21),所述第一循环泵(25)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4)的旁侧,所述滑动板(31)上开设有一组出液通孔(28),第一固定板(4)上开设有一组圆形进水孔(29),第二固定板(23)上开设有一组圆形出水孔(30),所述第一循环泵(25)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冷却进水管道(34)与圆形进水孔(29)连通,所述入液管道(8)的输出端与第一循环泵(25)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软性波纹管(27)的两端分别与圆形出水孔(30)以及出液通孔(28)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箱(18)设置在第二固定板(23)的旁侧,所述软性波纹管(27)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连接管道(24)与第一储液箱(18)的内部连通,所述排液管道(21)的输入端与第一储液箱(18)的内部连通,所述圆形进水孔(29)与靠近第一固定板(4)的散热片(15)内部连通,所述软性波纹管(27)与靠近滑动板(31)的散热片(15)内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汇流箱逆变器电容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散热组件包括有第一多通管(11)、第二循环泵(26)、多组导热套(3)、多组连通管(9)以及多组流出管(10),每组导热套(3)均套设在电容(17)的外壁上,每组导热套(3)的内部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玉龙,陈金塔,李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大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