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650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由前组镜片与后组镜片组成,前组镜片与后组镜片之间设有第六球面透镜,前组镜片包括第一球面透镜、第二球面透镜、第三球面透镜、第四球面透镜与第五胶合球面透镜,后组镜片包括第七球面透镜、第八球面透镜、第九球面透镜、第十球面透镜、第十一球面透镜、第十二胶合球面透镜、第十三球面透镜、第十四球面透镜与像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够快速、精确地实时采集显示器的视角性能测量数据,测量大视角下多个角度光源分布的色度、亮度和对比度,通过单次测量采集完整锥体的视角数据,快速提供精确的测量结果,使系统能够成为各种研发项目和线上生产质量控制应用的选择。用的选择。用的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系统
,具体为一种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了,机器视觉可以代替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工业制造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市场的产品质量,工业镜头作为机器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对于市面上常规的平板显示器件亮度色度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点式垂直测量或面阵测量,但是这种方式只能测量特定角度的发光亮度,而实际的显示器件具有不同的发光角度,当测量角度发生变化时,对亮度测量结果影响很大,从而影响色度以及色度均匀性,传统的工业镜头无法满足多个角度亮度色度的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由前组镜片与后组镜片组成,所述前组镜片与所述后组镜片之间设有第六球面透镜,所述前组镜片包括第一球面透镜、第二球面透镜、第三球面透镜、第四球面透镜与第五胶合球面透镜;前组镜片的一次像面设置于第五胶合球面透镜与第六球面透镜之间;所述后组镜片包括第七球面透镜、第八球面透镜、第九球面透镜、第十球面透镜、第十一球面透镜、第十二胶合球面透镜、第十三球面透镜、第十四球面透镜与像面。
[0005]优选的,所述第十四球面透镜与所述像面之间为各视场主光线。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球面透镜远离所述第二球面透镜的另一端为入瞳。
[0007]优选的,所述第六球面透镜靠近所述第五胶合球面透镜的一侧为一次像面。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第二球面透镜、第三球面透镜、第四球面透镜、第五胶合球面透镜、第七球面透镜、第八球面透镜、第十一球面透镜、第十三球面透镜与第十四球面透镜均为正光焦度的球面透镜。
[0009]优选的,所述第六球面透镜、第九球面透镜、第十球面透镜与第十二胶合球面透镜为负光焦度的球面透镜。
[0010]优选的,所述入瞳放置于所述前组镜片最前端,且位于物方焦平面位置,用于保证入射到所述像面的主光线满足像方远心光路要求。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第二球面透镜、第三球面透镜、第四球面透镜为弯向入瞳,用于收集大角度的光线,所述第五胶合球面透镜为消色差透镜,有利于平衡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第二球面透镜、第三球面透镜、第四球面透镜产生的轴向及横向色差。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第二球面透镜、第三球面透镜、第四球面透镜、第五胶
合球面透镜、第七球面透镜、第八球面透镜、第九球面透镜、第十球面透镜、第十一球面透镜、第十二胶合球面透镜、第十三球面透镜与第十四球面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3]‑
100≤f1/f≤

1,

0.5≤d1/f≤

0.01
ꢀꢀꢀ
(1)
[0014]‑
20≤f2/f≤

1,

0.5≤d2/f≤

0.01
ꢀꢀꢀ
(2)
[0015]‑
20≤f3/f≤

1,

0.5≤d3/f≤

0.01
ꢀꢀꢀ
(3)
[0016]‑
50≤f4/f≤

1,

0.5≤d4/f≤

0.01
ꢀꢀꢀ
(4)
[0017]‑
100≤f5/f≤

1,

2≤d5/f≤

0.01
ꢀꢀꢀ
(5)
[0018]1≤f6/f≤50,

10≤d6/f≤

0.02
ꢀꢀꢀ
(6)
[0019]‑
20≤f7/f≤

1,

0.5≤d7/f≤

0.01
ꢀꢀꢀ
(7)
[0020]‑
20≤f8/f≤

1,

2≤d8/f≤

0.02
ꢀꢀꢀ
(8)
[0021]0.5≤f9/f≤10,

1≤d9/f≤

0.01
ꢀꢀꢀ
(9)
[0022]0.5≤f10/f≤20,

0.5≤d10/f≤

0.01
ꢀꢀꢀ
(10)
[0023]‑
10≤f11/f≤

1,

1≤d11/f≤

0.01
ꢀꢀꢀ
(11)
[0024]0.5≤f12/f≤20,

1≤d12/f≤

0.01
ꢀꢀꢀ
(12)
[0025]‑
20≤f13/f≤

1,

5≤d13/f≤

0.02
ꢀꢀꢀ
(13)
[0026]‑
20≤f14/f≤

1,

10≤d14/f≤

0.1
ꢀꢀꢀ
(14),
[0027]其中f为组合镜头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焦距,d1为所述第一球面透镜与第二球面透镜的间隔;f2为所述第二球面透镜焦距,d2为所述第二球面透镜与第三球面透镜间隔;f3为所述第三球面透镜焦距,d3为所述第三球面透镜与第四球面透镜间隔;f4为所述第四球面透镜焦距,d4为所述第四球面透镜与第五胶合球面透镜间隔;f5为所述第五胶合球面透镜焦距,d5为所述第五胶合球面透镜与所述第六球面透镜间隔;f6为所述第六球面透镜焦距,d6为所述第六球面透镜与所述第七球面透镜间隔;f7为所述第七球面透镜焦距,d7为所述第七球面透镜与所述第八球面透镜间隔;f8为所述第八球面透镜焦距,d8为所述第八球面透镜与所述第九球面透镜间隔;f9为所述第九球面透镜焦距,d9为所述第九球面透镜与第十球面透镜间隔;f1为所述第十球面透镜焦距,d1为所述第十球面透镜与第十一球面透镜间隔;f11为所述第十一球面透镜焦距,d11为所述第十一球面透镜与第十二胶合球面透镜间隔;f12为所述第十二胶合球面透镜焦距,d12为所述第十二胶合球面透镜与第十三球面透镜间隔;f13为所述第十三球面透镜焦距,d13为所述第十三球面透镜与第十四球面透镜间隔;f14为所述第十四球面透镜焦距,d2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由前组镜片与后组镜片组成,所述前组镜片与所述后组镜片之间设有第六球面透镜,所述前组镜片包括第一球面透镜、第二球面透镜、第三球面透镜、第四球面透镜与第五胶合球面透镜;前组镜片的一次像面设置于第五胶合球面透镜与第六球面透镜之间;所述后组镜片包括第七球面透镜、第八球面透镜、第九球面透镜、第十球面透镜、第十一球面透镜、第十二胶合球面透镜、第十三球面透镜、第十四球面透镜与像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四球面透镜与所述像面之间为各视场主光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面透镜远离所述第二球面透镜的另一端为入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球面透镜靠近所述第五胶合球面透镜的一侧为一次像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第二球面透镜、第三球面透镜、第四球面透镜、第五胶合球面透镜、第七球面透镜、第八球面透镜、第十一球面透镜、第十三球面透镜与第十四球面透镜均为正光焦度的球面透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球面透镜、第九球面透镜、第十球面透镜与第十二胶合球面透镜为负光焦度的球面透镜。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瞳放置于所述前组镜片最前端,且位于物方焦平面位置,用于保证入射到所述像面的主光线满足像方远心光路要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第二球面透镜、第三球面透镜、第四球面透镜为弯向入瞳,用于收集大角度的光线,所述第五胶合球面透镜为消色差透镜,有利于平衡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第二球面透镜、第三球面透镜、第四球面透镜产生的轴向及横向色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色度亮度检测用大视场像方远心的锥光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第二球面透镜、第三球面透镜、第四球面透镜、第五胶合球面透镜、第七球面透镜、第八球面透镜、第九球面透镜、第十球面透镜、第十一球面透镜、第十二胶合球面透镜、第十三球面透镜与第十四球面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100≤f1/f≤

1,

0.5≤d1/f≤

0.01
ꢀꢀꢀꢀꢀꢀꢀꢀꢀꢀꢀꢀꢀꢀꢀꢀ
(1)

20≤f2/f≤

1 ,

0.5≤d2/f≤

0.01
ꢀꢀꢀꢀꢀꢀꢀꢀꢀꢀꢀꢀꢀꢀꢀꢀ
(2)

20≤f3/f≤

1,

0.5≤d3/f≤

0.01
ꢀꢀꢀꢀꢀꢀꢀꢀꢀꢀꢀꢀꢀꢀꢀꢀꢀ
(3)

50≤f4/f≤

1 ,

0.5≤d4/f≤

0.01
ꢀꢀꢀꢀꢀꢀꢀꢀꢀꢀꢀꢀꢀꢀꢀꢀ
(4)

100≤f5/f≤

1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峰王霖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