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自适应振动与噪声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6477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37
一种多维自适应振动与噪声控制装置,包括:两个相连的五自由度的谐振系统,每个谐振系统包括:谐振质量体、三维连续弹性梁结构、传感器和控制器,三维连续弹性梁结构设置于谐振质量体和目标减振降噪结构之间,传感器设置于目标减振降噪结构上,控制器分别与三维连续弹性梁结构和传感器相连以实现反馈控制,三维连续弹性梁结构和谐振质量体实现本谐振系统的谐振方向和有效工作频带,两个谐振系统的谐振质量体具有同向平动自由度且与降噪对象的最大振幅方向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个五自由度谐振子的组合实现多维振动与噪声的自适应控制,从源头抑制结构振动与噪声的传播。从源头抑制结构振动与噪声的传播。从源头抑制结构振动与噪声的传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维自适应振动与噪声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减振降噪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多维度自适应振动与噪声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噪声的本质是空气分子受结构表面振动的带动而形成的以结构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压力波,即受声点处声压的幅频特性与结构表面振动存在对应相关性,实际工况下表征噪声的标量声压信号是由声源处表征不同维度结构表面振动的矢量加速度信号(或速度、位移信号)共同影响,因此,唯有能够同时抑制多维度结构表面振动,才可从声源处抑制噪声的辐射。
[0003]现有的减振降噪技术主要包括通过电磁弹簧实现刚度主动调节和设置多层“质量

弹簧
‑ꢀ
阻尼”结构以便与目标主振方向的多阶弯曲模态相匹配,但前者技术受限于电磁线圈的线径以及匝数且只能实现对单一维度低频结构振动的抑制,而后者技术属于被动式减振降噪装置,无法根据不同的外部激励实现固有频率的大范围连续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多维自适应振动与噪声控制装置,将噪声与振动信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自适应振动与噪声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连的五自由度的谐振系统,每个谐振系统包括:谐振质量体、三维连续弹性梁结构、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三维连续弹性梁结构设置于谐振质量体和目标减振降噪结构之间,传感器设置于目标减振降噪结构上,控制器分别与三维连续弹性梁结构和传感器相连以实现反馈控制,三维连续弹性梁结构和谐振质量体实现本谐振系统的谐振方向和有效工作频带,两个谐振系统的谐振质量体具有同向平动自由度且与降噪对象的最大振幅方向即主振方向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自适应振动与噪声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谐振系统覆盖六自由度并通过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弹性及阻尼元件实现能量传递,加快耗散速率;当降噪对象的振动与噪声频率发生变化时,弹性及阻尼元件以及谐振系统中的三维连续弹性梁结构根据传感器测得的信号变化,通过控制器输出控制指令实现自适应变刚度调节和/或变阻尼调节,实现频率跟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自适应振动与噪声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五自由度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平动自由度和三个转动自由度,其中:两个相互垂直的平动自由度方向分别对应谐振系统的双向一阶弯曲模态,三个转动自由度分别对应谐振系统的一阶扭转模态和双向二阶弯曲模态,两个谐振质量体的同向平动自由度以及三个转动自由度皆可为主谐振轴,其余的各个振动自由度方向为副谐振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自适应振动与噪声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谐振质量体包括:沿两个平动自由度方向的极惯性矩和沿三个转动自由度方向的转动惯量分别保持一致轴对称空间几何体,该谐振质量体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以在变化磁场中产生更强的电涡流效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自适应振动与噪声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三维连续弹性梁结构沿单个维度方向上的尺寸远大于其余两个维度方向,其采用导磁和导热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自适应振动与噪声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谐振系统的有效工作频带由三维连续弹性梁结构的横截面形状,即两条垂直对称轴的极惯性矩决定。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自适应振动与噪声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自适应变刚度调节采用以下任一方式实现:

通过在三维连续弹性梁结构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堂吴浩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