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件边框及其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28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件边框,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本组件边框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由一对横梁和一对立柱形成的连接腔,在所述连接腔的上方设置有抵接板,在所述连接腔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在所述连接腔的另一侧设置有可容纳组件层压件边缘的第一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组件边框结构进行改进,简化了组件与安装位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安装的效率。提高了安装的效率。提高了安装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件边框及其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件边框及其光伏组件,属于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单体太阳电池经过串、并联连接和封装后形成光伏组件,光伏组件 (也叫太阳能电池板)构成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基础单元和核心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
[0003]光伏组件有不带边框的光伏组件和带边框的光伏组件。带边框的光伏组件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组件边框应用于光伏组件产品,安装在光伏组件层压件的四周起固定支撑作用。现有技术中,为了将组件固定在安装位上,一般需在组件边框上设置安装孔,用于组件与支架的连接和固定。在组件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将组件上的安装孔与支架上的安装孔进行对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组件安装的自由程度,增加了安装的难度,提高了组件安装的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组件边框,与组件的安装不受安装孔位置的限制。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组件边框,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由一对横梁和一对立柱形成的连接腔,在所述连接腔的上方设置有抵接板,在所述连接腔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在所述连接腔的另一侧设置有可容纳组件层压件边缘的第一空间。在组件边框上设置安装槽,安装槽可与连接件上的块状结构卡接,通过与安装槽相适配的块状结构将组件固定和安装在安装位上,可以简化安装过程中的对准工序,提高安装的效率。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对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的一对立柱包括内立柱和外立柱,在所述抵接板与上横梁之间形成可容纳组件层压件边缘的第一空间,抵接板朝向组件的面上设置有卡槽。将组件连接和固定在组件边框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横梁沿水平方向向内侧延伸第一长度后向上弯折形成下折边。从而在下折边与内立柱之间形成可容纳连接件的安装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沿水平方向向内侧延伸第一长度后向下弯折形成上折边。从而在上折边与内立柱之间形成可容纳连接件的安装槽。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立柱向上延伸第二长度并与抵接板连接,所述抵接板沿水平方向向内侧延伸第一长度后向下弯折与上横梁连接。从而在安装槽的上方形成一个加强腔,可加强组件边框的强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横梁沿水平方向向内侧延伸第一长度后向上弯折形成下折边,所述上横梁沿水平方向向内侧延伸第一长度后向下弯折形成上折边。从而在上折边、下折边与内立柱之间形成可容纳连接件的安装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立柱向上延伸第二长度并与抵接板连接,所述抵接板沿水平方向向内侧延伸第一长度后向下弯折形成上折边。在上折边、下折边与内立柱之间形成可容纳连接件的安装槽,适用于具有较大高度的连接件滑块的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外立柱向上延伸到达抵接板的起始端并与抵接板连接。连接组件的第一空间与连接连接件的安装槽在同侧,适用于组件与连接件在同侧的安装场景,且结构紧凑。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折边向上延伸与抵接板的起始端连接。连接组件的第一空间的起始端与连接连接件的安装槽的起始端在同一直线上,结构更加紧凑。
[0015]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和上述的组件边框,所述组件边框沿层压件的周向设置。本技术的光伏组件,在其边框上直接形成可与相应连接件连接的安装槽,通过安装槽可与连接件上的块状结构卡接,通过与安装槽相适配的块状结构将组件固定和安装在安装位上,可以简化安装过程中的对准工序,提高安装的效率。
[0016]综上,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通过对组件边框结构进行改进,简化了组件与安装位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安装的效率。
[0017]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组件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
[0026]图中,连接腔1,抵接板2,卡槽2a,上横梁3,下横梁4,内立柱 5,外立柱6,下折边7,安装槽8,第一空间9,上折边10,加强腔11;组件层压件100,组件层压件边缘的凸块101,连接件200,块状结构201, 压接部202,屋顶板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28]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光伏组件边框具有用于容纳组件层压件边缘的空间,并通过底板连接与固定在安装位上,底板上设置安装孔,安装时,需要对准底板上的安装孔与安装位上的安装孔,再用紧固件将两者进行连接与紧固。对准的过程耗费较多的人力;同时,由于安装孔的存在,组件安装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组件安装的自由。
[0029]为了描述方便,在本技术中,定义为组件边框靠近安装槽的一侧为内侧,靠近组件的一侧为外侧,并以此定义一对立柱的内、外位置关系。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组件边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由一对横梁和一对立柱形成的连接腔1,在所述连接腔1的上方设置有抵接板2。所述的一对横梁包括上横梁3和下横梁4,所述的一对立柱包括内立柱5和外立柱6。下横梁4沿水平方向向内侧延伸第一长度D1后向上弯折形成下折边7。从而在下折边7与内立柱5之间形成可容纳连接件的安装槽8。在抵接板2与上横梁3之间形成可容纳组件层压件100 边缘的第一空间9。第一长度D1与连接件上相应块状结构的厚度相匹配。抵接板2朝向组件的面上设置有卡槽2a,卡槽2a的形状与组件层压件边缘的凸块101的形状相匹配,如图8所示。
[0032]在应用过程中,组件边框安装在组件层压件的四周形成一个带边框的光伏组件成品。在将光伏组件安装至具体的安装位(如屋顶、山坡、滩涂等的安装面)时,边框上的安装槽8可与连接件上的块状结构卡接,通过与安装槽相适配的块状结构将组件固定和安装在安装位上,可以简化安装过程中的对准工序,提高组件安装的效率。
[0033]实施例2:
[003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上横梁3沿水平方向向内侧延伸第一长度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件边框,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由一对横梁和一对立柱形成的连接腔,在所述连接腔的上方设置有抵接板,在所述连接腔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在所述连接腔的另一侧设置有可容纳组件层压件边缘的第一空间,所述的一对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的一对立柱包括内立柱和外立柱,在所述抵接板与上横梁之间形成可容纳组件层压件边缘的第一空间,抵接板朝向组件的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下横梁沿水平方向向内侧延伸第一长度后向上弯折形成下折边,所述上横梁沿水平方向向内侧延伸第一长度后向下弯折形成上折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立柱向上延伸第二长度并与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燕焦海军孙华文张荣敏王勇程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