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及使用该阀门的采气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27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及使用该阀门的采气树,阀门包括阀体、阀杆,阀体内有阀腔;阀杆螺纹穿装在阀体上,阀杆转动时可朝向和远离阀腔移动;阀门还包括锁固结构,锁固结构用于锁定阀杆以防止阀杆朝向阀腔移动;锁固结构包括锁定套,所述锁定套具有用于套装在阀杆上的套装孔,所述锁定套上设有用于将锁定套固装在所述阀杆上的固定部;所述锁定套上设有挡止面,所述挡止面用于与所述阀体挡止配合以对阀杆进行锁定。锁定套固定在阀杆上之后,与阀杆形成一个整体,当现场人员朝阀腔所在的方向误旋转阀杆时,锁定套的挡止面与阀体配合,防止锁定套以及锁定套所在的阀杆朝向阀腔移动,进而避免现场人员误操作。免现场人员误操作。免现场人员误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门及使用该阀门的采气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及使用该阀门的采气树。

技术介绍

[0002]采气树是在气井完井之后,用于控制气井的流量和井口压力、开关、诱导天然气到管线中,以及井下作业时进行井口操作的装置。目前采气树的结构如图1所示,采气树通常安装在油管头装置的上面,主要由侧翼阀门、四通、垂向主控阀门、针型阀、测压阀门、套管阀门组成,其中垂向主控阀门包括上主控阀门100和下主控阀门200。而现有的完井方式存在两个问题:1)未能建立油套循环系统,导致排采工艺不完善,严重影响排水工艺以及配套工艺的开展;2)管柱尺寸大,所需临界携液流量大,生产后期排液困难。
[0003]为此,气田开始引入连续油管排水采气工艺,连续油管工艺可以有效解决大管柱油套不连通气井的排液难题;同时,下入管径更小的管柱,可以提高气井携液能力。如图2所示,在采气树原油管内下入连续油管时,需要在两个垂向主控阀门(上主控阀门100和下主控阀门200)之间安装悬挂器300,用以悬挂连续油管,因此需要对采气树进行改造,增加一个横向套管阀门,同时一个原套管阀门失去作用。在此过程中,相当于将原油管头装置上移,无论气井打开或关闭,下主控阀门200必须处于常开状态,否则连续油管会受到下主控阀门200的挤压而变形,从而失去作用,导致新的油管生产通道被切断。
[0004]下主控阀门200通常为闸板板,包括阀体,阀体内有阀腔而形成供连续油管穿过的通道,阀体上螺纹装配有阀杆,阀杆转动时可朝向和远离阀腔移动,阀杆的内端通常连接有闸板。为使下主控阀门200处于常开的状态,需要将阀杆完全外伸并保持在该位置,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发现,部分现场人员不了解情况,在看到阀杆完全外伸后会反向旋转阀杆,将阀杆推向阀腔,一旦阀杆挤压连续油管导致连续油管挤压变形,就需要更换连续油管进行重新安装,单次施工费用高达30万元以上。
[0005]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目前的做法是在下主控阀门200的阀杆完全外伸时,将下主控阀门200的手轮取下,同时在阀杆上缠绕铁丝使其无法回位,铁丝另一端固定在采气树上,限制阀杆无法回位。但是铁丝缠绕固定的方式不可靠,原因在于,存在铁丝缠绕不规范、用管钳转动阀杆时铁丝应力不足、铁丝腐蚀脱落之后仍然存在人员误操作的风险,仍然存在无法固定阀杆、井控风险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铁丝固定阀杆的方式不可靠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使用该阀门的采气树,以防止阀杆被误操作而挤压连续油管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阀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阀门,包括:阀体,内有阀腔;阀杆,螺纹穿装在阀体上,阀杆转动时可朝向和远离阀腔移动;
阀门还包括:锁固结构,用于锁定阀杆以防止阀杆朝向阀腔移动;锁固结构包括锁定套,所述锁定套具有用于套装在阀杆上的套装孔,所述锁定套上设有用于将锁定套固装在所述阀杆上的固定部;所述锁定套上设有挡止面,所述挡止面用于与所述阀体挡止配合以对阀杆进行锁定。
[0008]有益效果:锁定套固定在阀杆上之后,与阀杆形成一个整体,当现场人员朝阀腔所在的方向误旋转阀杆时,锁定套的挡止面与阀体配合,防止锁定套以及锁定套所在的阀杆朝向阀腔移动,进而避免现场人员误操作。本专利技术采用锁定套挡止的方式对阀杆进行限制,相比现有技术中用铁丝缠绕的方式而言,所能承受的应力更大,不易被腐蚀,可靠性更高。
[0009]进一步地,所述锁定套的侧壁上设有螺纹穿孔,螺纹穿孔与所述套装孔相连;所述固定部为设于螺纹穿孔内的顶紧螺纹件,顶紧螺纹件用于顶紧在阀杆上。
[0010]有益效果:固定部为顶紧螺纹件,通过顶紧阀杆的方式将锁定套固定在阀杆上,使用方便,且锁定套为封闭的套体,强度更高。
[0011]进一步地,所述顶紧螺纹件的用于与阀杆顶紧的一端为锥端。
[0012]有益效果:顶紧螺纹件的一端为锥端,使用时锥端能够顶入阀杆中螺牙之间的凹槽中,保证顶紧螺纹件能够顶紧阀杆。
[0013]进一步地,所述锁定套包括同轴布置的大径段和小径段,大径段的外径大于小径段的外径;所述螺纹穿孔设于所述小径段上,所述挡止面设于所述大径段的端部。
[0014]有益效果:挡止面设置在大径段上,能够增大挡止面的面积,保证限位挡止效果;而螺纹穿孔设置在小径段上,小径段的壁厚较小,方便进行开孔和安装顶紧螺纹件。
[0015]进一步地,所述套装孔为螺纹孔,以使得锁定套螺纹旋装在阀杆上。
[0016]有益效果:套装孔为螺纹孔,方便锁定套在阀杆上的固定。
[0017]本专利技术采气树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气树,包括:上主控阀门和下主控阀门,上、下主控阀门之间设有悬挂器,悬挂器用于悬挂连续油管;所述下主控阀门包括:阀体,内有阀腔;阀杆,螺纹穿装在阀体上,阀杆转动时可朝向和远离阀腔移动;阀门还包括:锁固结构,用于锁定阀杆以防止阀杆朝向阀腔移动;锁固结构包括锁定套,所述锁定套具有用于套装在阀杆上的套装孔,所述锁定套上设有用于将锁定套固装在所述阀杆上的固定部;所述锁定套上设有挡止面,所述挡止面用于与所述阀体挡止配合以对阀杆进行锁定。
[0018]有益效果:锁定套固定在阀杆上之后,与阀杆形成一个整体,当现场人员朝阀腔所在的方向误旋转阀杆时,锁定套的挡止面与阀体配合,防止锁定套以及锁定套所在的阀杆朝向阀腔移动,进而避免现场人员误操作。本专利技术采用锁定套挡止的方式对阀杆进行限制,
相比现有技术中用铁丝缠绕的方式而言,所能承受的应力更大,不易被腐蚀,可靠性更高。阀杆无法朝向阀腔的方向移动,能够防止采气树内的连续油管被下主控阀门中的阀杆挤压变形,保证了连续油管的正常工作。
[0019]进一步地,所述锁定套的侧壁上设有螺纹穿孔,螺纹穿孔与所述套装孔相连;所述固定部为设于螺纹穿孔内的顶紧螺纹件,顶紧螺纹件用于顶紧在阀杆上。
[0020]有益效果:固定部为顶紧螺纹件,通过顶紧阀杆的方式将锁定套固定在阀杆上,使用方便,且锁定套为封闭的套体,强度更高。
[0021]进一步地,所述顶紧螺纹件的用于与阀杆顶紧的一端为锥端。
[0022]有益效果:顶紧螺纹件的一端为锥端,使用时锥端能够顶入阀杆中螺牙之间的凹槽中,保证顶紧螺纹件能够顶紧阀杆。
[0023]进一步地,所述锁定套包括同轴布置的大径段和小径段,大径段的外径大于小径段的外径;所述螺纹穿孔设于所述小径段上,所述挡止面设于所述大径段的端部。
[0024]有益效果:挡止面设置在大径段上,能够增大挡止面的面积,保证限位挡止效果;而螺纹穿孔设置在小径段上,小径段的壁厚较小,方便进行开孔和安装顶紧螺纹件。
[0025]进一步地,所述套装孔为螺纹孔,以使得锁定套螺纹旋装在阀杆上。
[0026]有益效果:套装孔为螺纹孔,方便锁定套在阀杆上的固定。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改进前采气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改进后采气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阀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门,包括:阀体(1),内有阀腔;阀杆(2),螺纹穿装在阀体(1)上,阀杆(2)转动时可朝向和远离阀腔移动;其特征在于:阀门还包括:锁固结构,用于锁定阀杆(2)以防止阀杆(2)朝向阀腔移动;锁固结构包括锁定套(3),所述锁定套(3)具有用于套装在阀杆(2)上的套装孔,所述锁定套(3)上设有用于将锁定套(3)固装在所述阀杆(2)上的固定部;所述锁定套(3)上设有挡止面(33),所述挡止面(33)用于与所述阀体(1)挡止配合以对阀杆(2)进行锁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套(3)的侧壁上设有螺纹穿孔(35),螺纹穿孔(35)与所述套装孔相连;所述固定部为设于螺纹穿孔(35)内的顶紧螺纹件,顶紧螺纹件用于顶紧在阀杆(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螺纹件的用于与阀杆(2)顶紧的一端为锥端(43)。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套(3)包括同轴布置的大径段(32)和小径段(31),大径段(32)的外径大于小径段(31)的外径;所述螺纹穿孔(35)设于所述小径段(31)上,所述挡止面(33)设于所述大径段(32)的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装孔为螺纹孔(34),以使得锁定套(3)螺纹旋装在阀杆(2)上。6.一种采气树,包括:上主控阀门(100)和下主控阀门(200),上、下主控阀门(200)之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晓符东东王彩君侯海蓉尚超刘毅陈斌胡杰卜有伟袁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