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张力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578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张力收线装置,将整体框架设计成“门”型结构,左右两边对称,同时在装置的框架主体上安装四个铁芯牵引导轮,在每一个铁芯牵引导轮的后方安装电磁铁,通过改变电磁铁内部电流,改变电磁铁对铁芯牵引导轮的吸引力,从而改变铁芯牵引导轮和支撑横杆之间摩擦力,以此来改变收线的张力;装置搭载气动伸缩装置,方便锁紧各类线盘;外部框架主体的顶部安装有丝杆,在丝杆上还装有收线主动轮和收线引导轮,收线从动轮安装在靠近丝杆的框架主体上,通过收线从动轮、收线引导轮、收线主动轮来完成收线的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收线过程中张力不可控的问题,操作效率高,绞线精度大幅度提高。幅度提高。幅度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张力收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收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张力收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线电缆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动脉”与“神经”,传统绞线设备精度低,一般绞线机主要由机架、绞弓、摇篮等部件组成,通过安装在机架上的电机带动绞弓并通过主轴传递进安装与绞弓内部的摇篮上的收排线装置来实现铜丝的绞合。绞弓内部的摇篮内的收排线装置负责收线,因此控制绞线品质的关键就是摇篮的设计。
[0003]现有的收线排线设备根据线缆进线速度,控制储线盘具快慢交替地旋转,储线盘质量高,旋转速度难以控制,使用繁琐;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收线装置张力无法精准控制导致产品不良;(2)张力过大容易导致过线导轮磨损,故障率高需要定期停机维护保养;(3)张力过小会出现跳股断线的风险;(4)现有设备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准确控制张力、减少张力过小时跳股断线风险的智能张力收线装置。
[0005]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张力收线装置,包括框架主体、张力控制装置、第一气动伸缩装置、第二气动伸缩装置、第一收线从动轮、收线主动轮、收线引导轮、丝杆、第二收线从动轮和控制中心,所述框架主体为“门”型结构,左右两边对称,线盘设于所述框架主体的中心,张力控制装置安装在框架主体上;所述第一气动伸缩装置、第二气动伸缩装置分别设于框架主体的内部、中心位置,且分别与线盘连接;所述第一气动伸缩装置和第二气动伸缩装置为对称分布;所述丝杠设于框架主体的上部,所述收线主动轮、收线引导轮固定在丝杆上;第一收线从动轮、第二收线从动轮和收线主动轮的内部分别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张力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第二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第三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和第四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收线从动轮、第一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和第二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设于框架主体的一侧,第二收线从动轮、第三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和第四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设于框架主体的另一侧;所述控制中心设于外部框架主体的外部,包括第一中央处理器、第二中央处理器、显示屏、按键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四件电磁铁电流控制模块和四件电磁铁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第一中央处理器与第一/第二电磁铁电流控制模块、第一/第二电磁铁电流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第一从动轮和主动轮内部压力传感器、显示屏和按键模块连接;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与第三/第四电磁铁电流控制模块、第三/第四电磁铁电流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第二从动轮和主动轮内部压力传感器、显示屏和按键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中央处理器控制、监测第一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和第二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的工作状况,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控制、监测第三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和第四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的工作状况;所述控制中心通过各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第一收线从动轮、第二收线从动轮和收线主动轮的张力数据,来控制线盘的收线张力;同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张力数据传输到移动端。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与第二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同时工作,第三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与第四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同时工作,且作为备用。
[0007]进一步,每件所述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分别包括一个铁芯牵引导轮、一个电磁铁,每个电磁铁与控制中心内部相应的电磁铁电流检测模块相连接并由相应的电磁铁电流控制模块所控制,所述电磁铁安装在铁芯牵引导轮的后部;每件铁芯牵引导轮分别通过支撑横杆安装在框架主体上。
[0008]进一步,第一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中的第一铁芯牵引导轮与第二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中的第二铁芯牵引导轮并排布置、中心间距在20cm到30cm之间;第三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中的第三铁芯牵引导轮与第四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中的第四芯牵引导轮并排布置、中心间距在20cm到30cm之间。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收线从动轮、收线引导轮和第二收线从动轮布置在同一平面上。
[0010]进一步,所述收线主动轮和收线引导轮在丝杆上均可移动。
[0011]进一步,第一收线从动轮内部的压力传感器将测得收线压力值传输给第一中央处理器,第一中央处理器通过改变传输给第一电磁铁电流控制模块的PWM值的大小来改变第一电磁铁的内部电流,第一电磁铁电流检测装置将电流值传回第一中央处理器;收线主动轮内部的压力传感器将测得收线压力值传输给第一中央处理器,第一中央处理器通过改变传输给第二电磁铁电流控制模块的PWM值的大小来分别改变第二电磁铁的内部电流,第二电磁铁电流检测装置将电流值传回第一中央处理器。
[00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电磁铁内部电流,改变电磁铁对铁芯牵引导轮的吸引力,从而改变铁芯牵引导轮和支撑横杆之间摩擦力,以此来改变收线的张力,实现电磁铁控制的方式智能调节收线张力,能够达到很好的张力控制效果;2、本专利技术无需额外的机械部件,易于使用,可实现多种线缆的牵引收线;3、本专利技术减少了设备的停机保养和维护时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在提高绞线设备产品精度和生产产能方面有显著的改善,同时收线过程中跳股、断线等问题,又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4、本专利技术各配件的功能由内部中央处理器完成智能高效,提高了设备的控制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三维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二维线框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三维俯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二维线框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三维正视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三维走线正视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二维正视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二维走线正视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铁芯牵引导轮的结构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磁铁的结构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中央处理器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5]如图1、图2、图3、图5、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收线装置包括:第一铁芯牵引导轮1、第一电磁铁2、第一气动伸缩装置3、第二铁芯牵引导轮4、第二电磁铁5、第一收线从动轮6、收线主动轮7、收线引导轮8、丝杆9、第三铁芯牵引导轮10、第三电磁铁11、第二气动伸缩装置12、外部框架主体13、第四铁芯牵引导轮14、第四电磁铁15、第二收线从动轮16、支撑横杆17、控制中心18、线盘19和压力传感器。丝杆9固定在框架主体13上部;所述收线主动轮7、收线引导轮8固定在丝杆9上;第一铁芯牵引导轮1、第二铁芯牵引导轮4、第三铁芯牵引导轮10、第四铁芯牵引导轮14、第一电磁铁2、第二电磁铁5、第三电磁铁11、第四电磁铁15、第一气动伸缩装置3和第二气动伸缩装置12均安装在框架主体13上;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固定在第一/第二收线从动轮(6、16)和收线主动轮7的内部,控制中心18设于外部的框架主体13的外部。如图12所示,控制中心包括第一中央处理器、第二中央处理器、显示屏、按键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第一/第二电磁铁电流控制模块、第三/第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张力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13)、张力控制装置、第一气动伸缩装置(3)、第二气动伸缩装置(12)、第一收线从动轮(6)、收线主动轮(7)、收线引导轮(8)、丝杆(9)、第二收线从动轮(16)和控制中心(18),所述框架主体(13)为“门”型结构,左右两边对称,线盘(19)设于所述框架主体(13)的中心,张力控制装置安装在框架主体(13)上;所述第一气动伸缩装置(3)、第二气动伸缩装置(12)分别设于框架主体(13)的内部、中心位置,且分别与线盘(19)连接;所述第一气动伸缩装置(3)和第二气动伸缩装置(12)为对称分布;所述丝杠(9)设于框架主体(13)的上部,所述收线主动轮(7)、收线引导轮(8)固定在丝杆(9)上;第一收线从动轮(6)、第二收线从动轮(16)和收线主动轮(7)的内部分别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张力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第二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第三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和第四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收线从动轮(6)、第一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和第二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设于框架主体(13)的一侧,第二收线从动轮(16)、第三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和第四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设于框架主体(13)的另一侧;所述控制中心(18)设于外部框架主体(13)的外部,包括第一中央处理器、第二中央处理器、显示屏、按键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四件电磁铁电流控制模块和四件电磁铁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第一中央处理器与第一/第二电磁铁电流控制模块、第一/第二电磁铁电流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第一从动轮和主动轮内部压力传感器、显示屏和按键模块连接;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与第三/第四电磁铁电流控制模块、第三/第四电磁铁电流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第二从动轮和主动轮内部压力传感器、显示屏和按键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中央处理器控制、监测第一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和第二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的工作状况,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控制、监测第三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和第四电磁铁张力控制装置的工作状况;所述控制中心(18)通过各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第一收线从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志祥周旺平夏鑫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富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