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劲性复合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559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0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劲性复合桩,属于复合桩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包括内桩、外桩以及固定锚,外桩上开设有滑动槽,内桩与滑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外桩上开设有调节槽,固定锚与调节槽的内壁滑动连接,外桩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固定锚移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在桩基受到的压力增大时,通过驱动组件使得固定锚进入地基中,从而能够增强桩基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够将桩基受到的压力通过固定锚分散至地基中,达到提高桩基的承载力的目的。达到提高桩基的承载力的目的。达到提高桩基的承载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劲性复合桩


[0001]本申请涉及复合桩生产制造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劲性复合桩。

技术介绍

[0002]劲性复合桩是一种复合载体,通常是混凝土桩与预应力管桩的相互结合,往往用于淤泥、粘性土、粉土、沙土以及人工填土等软弱地基。
[0003]相关技术中,往往是首先挖掘出桩坑,然后在桩坑内预埋预应力管桩,接着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使得预应力管桩外形成一层混凝土桩层。
[0004]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仅靠预应力管桩与混凝土桩的简单贴合,桩基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可能会较低,可能会降低桩基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桩基的承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劲性复合桩。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劲性复合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劲性复合桩,包括内桩、外桩以及固定锚,所述外桩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内桩与所述滑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外桩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固定锚与所述调节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外桩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固定锚移动的驱动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在桩基承受的压力在正常范围内时,利用内桩和外桩的作用,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当桩基承受的压力增大时,利用驱动组件驱动固定锚移动至地基中,增大桩基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将桩基受到的压力分散至固定锚和地基中,达到提高桩基的承载力的目的。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条和推动条,所述驱动条与所述内桩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条与所述固定锚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条上设置有斜面,所述驱动条的斜面从靠近所述内桩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内桩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推动条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推动条的斜面从靠近所述内桩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内桩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驱动条的斜面与所述推动条的斜面能够相贴合。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能够驱动固定锚移动,当桩基受到的压力增大时,内桩受到压力移动,内桩移动带动驱动条移动,在驱动条和推动条的斜面作用下,驱动条能够推动推动条移动,推动条移动带动固定锚移动,从而达到驱动固定锚移动的目的。
[0011]优选的,所述内桩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滑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桩移动的过程中,弹簧被压缩;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内桩和驱动条受到损坏的可能性。
[0013]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内桩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块的作用,能够降低内桩脱离滑动槽的可能性。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锚上固定连接有圆锥头,所述圆锥头的截面半径从靠近所述固
定锚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固定锚的一端逐渐减小。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圆锥头的作用,能够便于固定锚穿透地基处的土壤,移动进入地基中。
[0017]优选的,所述固定锚上开设有螺旋槽。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旋槽的作用,能够增大固定锚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9]优选的,所述外桩上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螺旋绕设在所述外桩的表面上。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旋叶片的作用,能够增强外桩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外桩与地基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可能性。
[0021]优选的,所述内桩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固板。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固板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内桩的承载力。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为了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在桩基承受的压力在正常范围内时,利用内桩和外桩的作用,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当桩基承受的压力增大时,利用驱动组件驱动固定锚移动至地基中,增大桩基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将桩基受到的压力分散至固定锚和地基中,达到提高桩基的承载力的目的;
[0025]2.为了能够驱动固定锚移动,当桩基受到的压力增大时,内桩受到压力移动,内桩移动带动驱动条移动,在驱动条和推动条的斜面作用下,驱动条能够推动推动条移动,推动条移动带动固定锚移动,从而达到驱动固定锚移动的目的;
[0026]3.在内桩移动的过程中,弹簧被压缩;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内桩和驱动条受到损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外桩的剖视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内桩的剖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内桩;11、限位块;12、加固板;2、外桩;21、滑动槽;22、调节槽;23、限位槽;24、螺旋叶片;3、固定锚;31、圆锥头;32、螺旋槽;4、驱动组件;41、驱动条;42、推动条;5、固定板;5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劲性复合桩。参照图1和图2,劲性复合桩包括内桩1、外桩2以及两个固定锚3,外桩2内部开设有滑动槽21,内桩1与滑动槽21的内壁滑动连接;外桩2底部开设有两个调节槽22,两个固定锚3与两个调节槽22一一对应设置,固定锚3与调节槽22的内壁滑动连接。
[0034]在桩基承受的压力在正常范围内时,利用内桩1和外桩2的作用,能够起到支撑作
用;当桩基承受的压力增大时,为了提高桩基的承载力,使得两个固定锚3移动至地基中,增大桩基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将桩基受到的压力分散至固定锚3和地基中,达到提高桩基的承载力的目的。
[0035]如图2所示,对应两个固定锚3设置有两组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条41和推动条42,驱动条41的顶端与内桩1固定连接,推动条42的一端与固定锚3固定连接;驱动条41上设置有斜面,驱动条41的斜面从靠近内桩1的一端到远离内桩1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推动条42上设置有斜面,推动条42的斜面从靠近内桩1的一端到远离内桩1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驱动条41的斜面能够与推动条42的斜面相贴合。
[0036]当桩基受到的压力增大时,内桩1受到压力向下移动,内桩1移动带动驱动条41向下移动,在驱动条41和推动条42的斜面作用下,驱动条41能够推动推动条42移动,推动条42移动带动固定锚3移动,使得固定锚3进入地基的土壤内。
[0037]如图2所示,内桩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5,每个固定板5上均固定连接有弹簧51,弹簧51与滑动槽21的内壁固定连接;在内桩1移动的过程中,弹簧51被压缩;在弹簧51的弹力作用下,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内桩1和驱动条41受到损坏的可能性。
[0038]如图2所示,滑动槽2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23,内桩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11,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劲性复合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桩(1)、外桩(2)以及固定锚(3),所述外桩(2)上开设有滑动槽(21),所述内桩(1)与所述滑动槽(2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外桩(2)上开设有调节槽(22),所述固定锚(3)与所述调节槽(2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外桩(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固定锚(3)移动的驱动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劲性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条(41)和推动条(42),所述驱动条(41)与所述内桩(1)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条(42)与所述固定锚(3)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条(41)上设置有斜面,所述驱动条(41)的斜面从靠近所述内桩(1)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内桩(1)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推动条(42)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推动条(42)的斜面从靠近所述内桩(1)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内桩(1)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驱动条(41)的斜面与所述推动条(42)的斜面能够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昊王军龙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芜湖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