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内装空腔组合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造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内装空腔组合体系。
技术介绍
[0002]现行建筑设计及施工中,为满足建筑功能要求而采取的建筑构造层次做法,包含,外墙,内墙,顶棚,楼地面,散水,台阶,踢脚等具体部位的建筑做法。其中非承重内墙多为砌块墙及轻质墙板,厚度多为200mm厚,楼地面做法均采用混凝土及砂浆进行找平处理或作为结合层。为满足功能而设置的冷热给水管,排水管,插座管线,灯具管线,弱电管线等布置在结构构件、楼地面垫层以及墙体中。以上的组合体系完成了建筑空间的功能。
[0003]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管道被浇筑在结构构件、楼地面垫层以及墙体中,一旦发生损坏,需要破除浇筑在一起的构件,维修成本较高且维修后效果差;由于需要埋设管道,直接导致楼地面做法加厚,影响净高,材料用量增加且增加荷载,对结构受力产生不利影响;墙体上由于需要埋设管道,墙体需要开槽,会影响墙体受力,形成薄弱点,且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现有建筑做法为湿作业不符合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工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内装空腔组合体系,包括内墙空腔(16)、地板空腔(17)、通风口(18)、外墙空腔(19)和结构楼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空腔(16)包括双皮墙(10)、建筑空腔B(11)、电气穿线管(13)和墙体装饰层(14),所述地板空腔(17)包括标准模块A(2)、标准模块B(3)、地暖管(4)、冷热水管(5)和建筑空腔A(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内装空腔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模块B(3)固定连接在结构楼板(1)的上方,所述标准模块A(2)固定连接在标准模块B(3)的上表面,所述标准模块B(3)的上表面且靠近左右侧边缘处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标准模块B(3)之间设置有微型综合管廊,所述结构楼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微型综合管廊的内部与冷热水管(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内装空腔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皮墙(10)固定连接在结构楼板(1)的上表面,所述墙体装饰层(14)固定连接在双皮墙(10)的两外侧表面,所述建筑空腔B(11)开设在双皮墙(10)的内部,所述电气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郭庆亮,聂文雅,常青山,李军,张金波,尹大凯,王鹏,马云剑,付鹏,逄鲁峰,耿磊,
申请(专利权)人:筑晟工程设计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