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
,尤其涉及剪力墙的抗震设计的
,具体而言,涉及新型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是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剪力墙按结构材料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板剪力墙、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和配筋砌块剪力墙,其中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最为常用。
[0003]传统的实现自复位的结构和方法是预应力技术,通过在结构(如剪力墙)承受荷载之前预先对其施加压力,使其在外荷载作用时的受拉区混凝土内力产生压应力,用以抵消或减小外荷载产生的拉应力,使结构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产生裂缝或者裂得比较晚。很明显,预应力技术的施工工艺复杂,会显著延长工期,预应力的损失对结构自复位效果的影响也很难估计。
[0004]因此,目前对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设计,尚无简单、高效的实现自复位的结构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钢筋(100),所述第一钢筋(100)的粘结强度为7~15Mpa;第二钢筋(200),所述第二钢筋(200)的粘结强度小于第一钢筋(100)的粘结强度;其中,所述第一钢筋(100)的数量大于第二钢筋(200)的数量,第一钢筋(100)和第二钢筋(200)竖向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200)的粘结强度为2.5~6Mpa;并且/或者,所述第二钢筋(200)的屈服强度≥1200Mpa。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200)呈束状布置;并且/或者,所述第二钢筋(200)的直径大于第一钢筋(100)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具有两束对称布置的第二钢筋(200),优选对称布置在剪力墙的竖向两端;并且/或者,每束含有至少四根第二钢筋(200),优选为四根、六根或八根。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每束第二钢筋(200)通过中部的第一固定结构和/或上下两端的第二固定结构(300)进行间隔固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间隔排列的第一箍筋(210);所述第二固定结构(300)包括:锚固板(310),所述锚固板(31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优选地,所述锚固板(310)伸入梁/楼板(500)内,进一步优选地,锚固板(310)与梁/楼板(500)的钢筋绑扎固定;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维光,赵华,孙玉平,刘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