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生菌载体、益生菌滴剂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440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益生菌载体、益生菌滴剂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益生菌载体包括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中链甘油三酯8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益生菌载体、益生菌滴剂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
,尤其涉及一种益生菌载体、益生菌滴剂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益生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当给予宿主合适的量时,能给宿主带来健康益处。正因为益生菌能给人们带来健康益处,因此其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被广泛研究应用。根据多项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益生菌菌株能够触发免疫系统并缓解各种疾病的症状,包括调节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缓解过敏,改善肠绞痛等。同时,益生菌临床研究具有菌株特异性,同种不同株的益生菌功能并不完全相同,例如,临床研究表明乳双歧杆菌(菌株号:ZF01)具有改善人体肠道菌群的作用,而乳双歧杆菌(菌株号:DDL3689)则具有促进人体消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宣称益生菌的作用时,需要具体到菌株层面的临床研究证明。
[0003]目前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类型主要为粉体冲剂剂型,主要原因是益生菌为活的微生物,而且一般为厌氧及兼性厌氧菌。在固态低水分含量、低水分活度条件下,益生菌可以长时间保持生物活性,从而达到延长产品保质期目的。但是粉体冲剂剂型在使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需要冲水食用,而且水温需要严格控制在40℃以下;每袋粉体冲剂打开后需要立即食用完毕,无法再次储存。
[0004]而益生菌滴剂由于益生菌含量高,产品体积小,使用和携带方便而备受市场关注和消费者欢迎。目前市售的益生菌滴剂产品大多数以植物油为主要载体,将菌粉添加其中。但是植物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产品存放过程中极容易发生油脂氧化使产品变质,产生异味。同时,由于菌粉不溶于油脂中,会导致菌粉直接沉淀于底部,货架期放置期间菌粉粘结在瓶底,导致使用时无法重新混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大多数产品都采用添加二氧化硅(SiO2)作为助剂来提高产品的复分散性。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在2008年发布的SiO2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显示,由于证据不充分,无法确定SiO2的ADI值(可接受日摄入量),因此添加了SiO2的滴剂产品具有潜在的未知安全风险。再者,由于油的水分活度较高,益生菌活性下降快。为了降低益生菌衰减速率,益生菌滴剂产品的储存条件必须设置在4℃以下,降低了产品是使用便利性和产品的流通范围。
[0005]中链甘油三酯(MCT)是由中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主要指辛酸甘油三酯和癸酸甘油三酯。MCT在室温下呈无色无味的液体,熔、沸点较低,黏度约为普通植物油的50%。MCT具有较一般植物油更好的延展性和润滑性。并且由于MCT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极低,因此其氧化稳定性非常好。MCT在极高或者极低的温度下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并且由于MCT独特的理化特性,使得MCT在机体内消化、吸收、转运和代谢速度与葡萄糖相当,且产生的能量高于葡萄糖产生的能量2倍。
[0006]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的生产加工领域。并且根据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可以在婴幼儿配方食品及婴幼儿辅助
食品中不限量使用,说明对婴幼儿人群具有良好的食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益生菌载体,稳定性高,不易变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益生菌载体的制备方法,流程简单。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益生菌滴剂,稳定性佳,复分散性优异。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益生菌滴剂的制备方法,流程简单,质量易控。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2]一种益生菌载体,包括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中链甘油三酯83.5

93.5份,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

1.5份。
[001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益生菌载体使用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与中链甘油三酯(MCT油)经过混合以后制成,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25596

2010)的规定,中链甘油三酯可作为婴幼儿配方食品原料;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的规定,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可以在婴幼儿配方食品及婴幼儿辅助食品中不限量使用。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益生菌载体具有良好的食用安全性,同时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载体能保证添加益生菌粉体后产品的复分散性能优异。如果益生菌载体中如果仅有MCT,不包含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会导致加入益生菌后的产品在使用时复分散性困难,难以摇匀,影响使用。
[0014]进一步地,所述益生菌载体不包括植物油。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载体不包含植物油,例如葵花籽油、椰子油、大豆油、橄榄油、玉米油和亚麻籽油等,本专利技术不包含植物油的益生菌载体的抗氧化指标和益生菌活性指标优异,比包含植物油的益生菌载体优。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中链甘油三酯包括辛酸甘油三酯和/或癸酸甘油三酯。
[0016]进一步地,所述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包括油酸甘油酯、亚油酸甘油酯、棕榈酸甘油酯、山嵛酸甘油酯、硬脂酸甘油酯、月桂酸甘油酯和亚麻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001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8]一种益生菌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配方量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与中链甘油三酯进行搅拌混合,然后将温度加热至60

80℃,直至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完全融化,得到混合油液;随后将所述混合油液冷却至45℃
±
5℃,接着使用均质机进行均质,均质压力为150

200Pa,均质2

4次,得到益生菌载体。
[0019]本专利技术在制备益生菌载体时,均质压力控制在150

200Pa,压力低于150Pa时,达不到均质效果;而压力高于200pa时,会导致整个溶液变的太粘稠而不易灌装。
[002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益生菌载体在益生菌滴剂中的应用。益生菌滴剂可以为成人用益生菌滴剂、也可以为婴幼儿用益生菌滴剂。
[0022]一种益生菌滴剂,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婴儿双歧杆菌1

5%,短双歧杆菌5

10%,中链甘油三酯83.5

93.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

1.5%。
[0023]进一步地,所述婴儿双歧杆菌为婴儿双歧杆菌R0033;所述短双歧杆菌为短双歧杆菌M

16V。婴儿双歧杆菌R0033和短双歧杆菌M

16V均选自卫生部发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
的菌种名单》,食用安全性高。
[0024]进一步地,所述益生菌滴剂用于改善婴幼儿腹泻和缓解婴幼儿便秘。
[0025]进一步地,可以在所述益生菌载体中搭配其他具体的益生菌菌粉,使得所获得的益生菌滴剂具备不同的功效。
[0026]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益生菌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中链甘油三酯83.5

93.5份,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

1.5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载体不包括植物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链甘油三酯包括辛酸甘油三酯和/或癸酸甘油三酯;所述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包括油酸甘油酯、亚油酸甘油酯、棕榈酸甘油酯、山嵛酸甘油酯、硬脂酸甘油酯、月桂酸甘油酯和亚麻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4.一种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益生菌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配方量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与中链甘油三酯进行搅拌混合,然后将温度加热至60

80℃,直至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完全融化,得到混合油液;随后将所述混合油液冷却至45℃
±
5℃,接着使用均质机进行均质,均质压力为150

200Pa,均质2

4次,得到益生菌载体。5.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益生菌载体在益生菌滴剂中的应用。6.一种益生菌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婴儿双歧杆菌1

5%,短双歧杆菌5

10%,中链甘油三酯83.5

93.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

1.5%。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益生菌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双歧杆菌为婴儿双歧杆菌R0033,所述短双歧杆菌为短双歧杆菌M

16V。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益生菌滴剂,所述益生菌滴剂用于改善婴幼儿腹泻和缓解婴幼儿便秘。9.一种如权利要求6

8任一项所述的益生菌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菌种解冻:将短双歧杆菌菌粉和婴儿双歧杆菌菌粉解冻;称量:按照配方量称取解冻后的短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飞胡瑞标彭倩
申请(专利权)人:合生元广州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