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散预制管桩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393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散预制管桩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装置及方法,包括管桩、设于管桩端部的端头板和设于端头板底面的桩尖,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贯穿端头板以插入管桩桩芯端部内的柔性塞和设于柔性塞的填充腔内且通过吸热融化的填充物,所述柔性塞的插入端面设有用于连通填充腔与管桩桩芯的第一通孔,所述桩尖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填充物吸热融化以使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形成沿管桩桩芯的水力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确保沉桩过程中土体无法进入管桩空腔,又能保证沉桩结束后利用管桩空腔形成有效排水通道,快速消散预制管桩沉桩时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排水效果好等优点,能够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够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够有效保障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散预制管桩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消散预制管桩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混凝土管桩因其具有强度等级高、质量可靠、造价低廉、施工速度快、可文明施工等优点被工程界广泛应用。管桩是一种挤土桩,沉桩过程中,特别是在饱和软土中或者在桩身有隔水层、桩端为砂层的地层中沉桩,会产生很高的超孔隙水压力,由于土体对桩芯的堵塞效应,超孔隙水压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消散,随着超孔隙水压力不断升高,土体有效应力会逐渐下降,影响桩基承载力;过高的超孔隙水压力也影响后续管桩的沉桩质量和沉桩速度,甚至威胁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超孔隙水压力在施工后一段时间内的消散还会引起土体强度的变化。目前传统解决方法主要是井点降水、预钻孔法、砂井或塑料板排水法等。
[0003]然而,现有技术的缺点如下:(1)井点降水法在降水过程中容易引起周边地面和建构筑物的沉降;(2)预钻孔法、砂井或塑料板排水法施工工序多,施工效率低,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消散预制管桩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超孔隙水压力不便消除,且施工工序多、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散预制管桩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装置,包括管桩、设于管桩端部的端头板和设于端头板底面的桩尖,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贯穿端头板以插入管桩桩芯端部内的柔性塞和设于柔性塞的填充腔内且通过吸热融化的填充物,所述柔性塞的插入端面设有用于连通填充腔与管桩桩芯的第一通孔,所述桩尖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填充物吸热融化以使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形成沿管桩桩芯的水力通道。
[0006]所述柔性塞为梯形橡胶塞;所述梯形橡胶塞的底部敞口,以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填充腔。
[0007]所述第一通孔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均布于梯形橡胶塞的顶端中部。
[0008]所述填充腔为设于柔性塞中部的圆柱形腔体或方形腔体。
[0009]所述填充物为冰冻块。
[0010]所述桩尖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和尖端加强部,所述底板背离尖端加强部的一面与端头板固定连接,且底板的中部为设置第二通孔的通孔区域,所述第二通孔贯穿通孔区域。
[0011]所述第二通孔为多个,多个第二通孔均布于通孔区域。
[0012]所述尖端加强部为十字形肋板。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采用所述装置的消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步骤一、用保温装置将填充有冰冻块的柔性塞运到工地现场;
[0015]步骤二、将柔性塞塞入管桩桩芯的端部;
[0016]步骤三、将桩尖焊接固定于端头板上;
[0017]步骤四、沉桩施工,待沉桩结束后,冰冻块融化,形成管桩桩芯的水力通道,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沿着管桩桩芯消散。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能快速消散预制管桩沉桩时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排水效果好等优点,能够有效保障工程质量。
[0020](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特制橡胶塞子,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特制橡胶塞子呈顶端小(直径同管桩桩芯)、底端大(直径比管桩桩芯大)的梯形,其侧壁具有一定厚度和弹性,便于现场塞入桩芯,又能固定住冰冻块。
[0021](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普通管桩桩尖进行改造,在其底板上(桩芯区域)开多个小圆孔,在提高了桩基承载能力的同时,使其增添了水力通道的新功能,有利于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桩尖的底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梯形橡胶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梯形橡胶塞的俯视图。
[0027]图中标记为:
[0028]1、管桩;2、管桩桩芯;3、柔性塞;31、橡胶侧壁;32、冰冻块;33、第一通孔;4、桩尖;41、通孔区域;42、底板;43、第二通孔;44、十字形肋板;5、端头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31]如图1所示,一种消散预制管桩1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装置,包括管桩1、设于管桩1端部的端头板5和设于端头板5底面的桩尖4,该消散预制管桩1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装置还包括用于贯穿端头板5以插入管桩桩芯2端部内的柔性塞3和设于柔性塞3
的填充腔内且通过吸热融化的填充物,柔性塞3的插入端面设有用于连通填充腔与管桩桩芯2的第一通孔33,桩尖4设有第二通孔43,填充物吸热融化以使第二通孔43与第一通孔33连通形成沿管桩桩芯2的水力通道。该装置采用可以吸热融化的填充物填充于柔性塞3的填充腔内,此时,第一通孔33与第二通孔43在填充物的阻隔作用下不连通,确保沉桩过程中土体无法进入管桩空腔(桩芯);当沉桩结束填充物融化后,第一通孔33与第二通孔43之间没有阻隔作用而实现连通,进而使得管桩桩芯2内部空腔与管桩1外界环境相连通,使得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沿着管桩桩芯2快速消散。
[0032]其中,端头板一体成型于管桩的端部,且端头板的中部开设有与桩芯连通的孔。柔性塞可穿过端头板中部的孔,之后塞入桩芯端头内部。填充物可采用冰冻块32或其他可以融化的冻块。优选的,填充物采用冰冻块32。柔性塞3可采用橡胶材质或现有其他柔性材质制作。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柔性塞3为梯形橡胶塞;梯形橡胶塞的底部敞口,以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填充腔。采用此种外形呈梯形、橡胶侧壁31具有一定壁厚、底部敞口且顶部开设第一通孔33的梯形橡胶塞,由于橡胶塞子呈顶端小(直径同管桩桩芯2)、底端大(直径比管桩桩芯2大)的梯形,其侧壁具有一定厚度和弹性,便于现场塞入桩芯,又能固定住冰冻块32。填充腔可为设于柔性塞3中部的圆柱形腔体或方形腔体。优选的,填充腔为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散预制管桩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装置,包括管桩、设于管桩端部的端头板和设于端头板底面的桩尖,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贯穿端头板以插入管桩桩芯端部内的柔性塞和设于柔性塞的填充腔内且通过吸热融化的填充物,所述柔性塞的插入端面设有用于连通填充腔与管桩桩芯的第一通孔,所述桩尖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填充物吸热融化以使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形成沿管桩桩芯的水力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消散预制管桩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塞为梯形橡胶塞;所述梯形橡胶塞的底部敞口,以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填充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消散预制管桩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均布于梯形橡胶塞的顶端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消散预制管桩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腔为设于柔性塞中部的圆柱形腔体或方形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消散预制管桩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京汪磊孟瑶汪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时代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