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水产增殖鱼类排泄物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328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水产增殖鱼类排泄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力筛、搅拌缸、絮凝箱、斜管沉淀池、气浮装置、干湿分离器、生物过滤池,所述水力筛的下部出水口与搅拌缸下部进口连接,所述搅拌缸的下部还连接有加药管,所述搅拌缸的上部出口连接至所述絮凝箱的下部进口,所述絮凝箱的上部出口通过第一溢流管伸入至所述斜管沉淀池内斜管的下方,所述斜管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二溢流管连接到所述气浮装置的下部进水口,所述气浮装置下部通过下部排水管连接至所述生物过滤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解决了水产养殖鱼类排泄物污染水体的严峻问题,使得静态水体可循环,可持续养殖,节约资源、环境友好,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水产增殖鱼类排泄物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水产增殖鱼类排泄物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水产品养殖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在常规的水产养殖生产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品养殖的品质和效益。
[0003]在静水水域养殖鱼类,由于人工的投喂和养殖密度高,极易造成水体环境破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但影响养殖鱼的品质,还对水体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静水养殖水体净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水产增殖鱼类排泄物处理系统,其适用于静水或微流水的水域高效水产增殖鱼类长期可循环的养殖,其净化效果好,有利于培养高品质养殖鱼。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效水产增殖鱼类排泄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力筛、搅拌缸、絮凝箱、斜管沉淀池、气浮装置、干湿分离器、生物过滤池,所述水力筛的下部出水口与搅拌缸下部进口连接,所述搅拌缸的下部还连接有加药管,所述搅拌缸的上部出口连接至所述絮凝箱的下部进口,所述絮凝箱的上部出口通过第一溢流管伸入至所述斜管沉淀池内斜管的下方,所述斜管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二溢流管连接到所述气浮装置的下部进水口,所述气浮装置下部通过下部排水管连接至所述生物过滤池,所述絮凝箱、斜管沉淀池的底部以及气浮装置的分离槽均设置有分离管连接至所述干湿分离器,且所述干湿分离器分离的液体回流到所述气浮装置的进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缸设置有搅拌杆。
[0008]进一步地,所述斜管沉淀池底部具有锥形池底结构,且所述分离管连接在锥形池底的最低点。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溢流管进口端呈环形分布在所述斜管沉淀池内的斜管上方,且所述第二溢流管上均布有多个开口向上的溢流进水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气浮装置包括刮板机构,所述刮板机构用以将产生的泡沫刮入所述分离槽内。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解决了水产养殖鱼类排泄物污染水体的严峻问题,使得静态水体可循环,可持续养殖,节约资源、环境友好,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净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5]一种如图1

2所示的高效水产增殖鱼类排泄物处理系统,用于微流水或静水高效养殖鱼类排泄物水处理。其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水力筛1、搅拌缸2、絮凝箱3、斜管沉淀池4、气浮装置5、干湿分离器6、生物过滤池7。水力筛1设置于高处整体高于搅拌缸2,水力筛1的下部出水口与搅拌缸2下部进口连接,搅拌缸2的下部还连接有加药管8,加药管8从加药控制室连出将配置好的絮凝剂添加到搅拌缸2。搅拌缸2的上部出口连接至絮凝箱3的下部进口。絮凝箱3的上部出口通过第一溢流管11伸入至斜管沉淀池4内斜管的下方。斜管沉淀池4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流管12,第二溢流管12连接到气浮装置5的下部进水口。气浮装置5下部通过下部排水管13连接至生物过滤池7。其中絮凝箱3、斜管沉淀池4的底部以及气浮装置5的分离槽均设置有分离管14连接至干湿分离器6,从而将沉淀含量高的固液混合物输送到干湿分离器6。且干湿分离器6分离的液体回流到气浮装置5的进口。
[0016]进一步地,搅拌缸2设置有搅拌杆,用于使得污水在搅拌缸2内与药水混合均匀,从而使得絮凝效果更好。
[0017]斜管沉淀池4底部具有锥形池底结构,且分离管14连接在锥形池底的最低点,该锥形底有利于沉淀往中间集中,并方便分离管14排出。
[0018]第二溢流管12进口端呈环形分布在斜管沉淀池4内的斜管上方,且第二溢流管12上均布有多个开口向上的溢流进水口,该结构保证第二溢流管12流出的是斜管沉淀池4最上层的澄清液。
[0019]进一步地,气浮装置5包括刮板机构,刮板机构用以将产生的泡沫刮入分离槽内。
[0020]如图2所示,本技术净化的工艺流程是鱼类排泄物抽液—水力筛进行杂质颗粒第一次分离—管道加药混合—搅拌均匀—絮凝缓冲

斜管沉淀—在气浮吹脱池内进行蛋白质(悬浮物)及氨氮吹脱—絮凝箱、斜管沉淀池、气浮吹脱池内的固体分离进入干湿分离器,同时干湿分离器的液体回到气浮吹脱池;固体干化发酵成有机肥—气浮吹脱后进入生物沉淀池经微曝气氧生物(滤)池生物降解—人工湿地及水生物二次净化—达标水循环回用。
[0021]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水产增殖鱼类排泄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力筛(1)、搅拌缸(2)、絮凝箱(3)、斜管沉淀池(4)、气浮装置(5)、干湿分离器(6)、生物过滤池(7),所述水力筛(1)的下部出水口与搅拌缸(2)下部进口连接,所述搅拌缸(2)的下部还连接有加药管(8),所述搅拌缸(2)的上部出口连接至所述絮凝箱(3)的下部进口,所述絮凝箱(3)的上部出口通过第一溢流管(11)伸入至所述斜管沉淀池(4)内斜管的下方,所述斜管沉淀池(4)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流管(12),所述第二溢流管(12)连接到所述气浮装置(5)的下部进水口,所述气浮装置(5)下部通过下部排水管(13)连接至所述生物过滤池(7),所述絮凝箱(3)、斜管沉淀池(4)的底部以及气浮装置(5)的分离槽均设置有分离管(14)连接至所述干湿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涛祖学勤胡伟田盛君周春龙尹时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大洪湖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