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324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的底面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块的底面中部设有留置针卡槽,第一固定块的底面一侧还设有卡扣;第二固定块的顶面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块的顶面与第一固定块的底面相贴合并使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组合形成通孔,第二固定块顶面对应卡扣的位置处设有卡槽;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通过卡扣与卡槽可拆卸链接。将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相互扣合在小鼠尾部穿刺位置处固定,并将留置针卡置在留置针卡槽中,对留置针起到固定作用,小鼠尾部部分被二者固定,不能进行摆动,进一步防止留置针在小鼠尾部甩动时脱落。防止留置针在小鼠尾部甩动时脱落。防止留置针在小鼠尾部甩动时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采用尾静脉途径给药(造影对比剂)对实验小鼠进行持续性药物干预和活体MRI、CT增强成像在科研工作中经常涉及。然而,尾静脉成功穿刺后留置针固定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小鼠尾巴活动性强,留置针固定不牢极可能导致针头滑出致使实验失败,而目前的解决办法仅是通过简单的胶布缠绕固定,效果欠佳。因此设计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改善针头固定效果,避免因针头滑出导致的给药失败有助于促进实验高效、顺利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小鼠尾静脉穿刺后的留置针难以固定,容易导致针头滑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
[0006]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面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面中部设有留置针卡槽,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面一侧还设有卡扣;
[0007]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面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面与第一固定块的底面相贴合并使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组合形成通孔,所述第二固定块顶面对应卡扣的位置处设有卡槽;
[0008]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通过卡扣与卡槽可拆卸链接。
[000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小鼠尾静脉成功穿刺后留置针几乎与小鼠尾部表面平齐,将留置针大致固定后,将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相互扣合在小鼠尾部穿刺位置处固定,并将留置针卡置在留置针卡槽中,对留置针起到固定作用,并且处于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之间的小鼠尾部部分被二者固定,不能进行摆动,进一步防止留置针在小鼠尾部甩动时脱落。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面另一侧与第二固定块的顶面另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利于方便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进行拆卸。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表面均设有防滑橡胶层,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均为半圆形槽,二者组合形成圆柱形通孔。有利于提升固定装置的固定性能,更加贴合小鼠尾部构造,在提升固定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装置的密闭性,防止穿刺位置受到细菌感染。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圆弧面上还设有将留置针卡槽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软
管卡槽,所述第一软管卡槽表面也设有防滑橡胶层。由于留置针针头与外部软管相连,这样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固定装置的密闭性,有利于防止软管受外力扯动留置针针头导致针头滑出。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底面还设有输液接头安置槽,所述第二固定块底部设有活动门,所述输液接头安置槽通过活动门与外界隔开,所述第二固定块底部还设有将输液接头安置槽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软管卡槽。输液接头安置槽有利于收纳输液接头,防止小鼠破坏留置针,通过开闭活动门方便随时拿取输液接头进行注射,第二软管卡槽有利于卡置输液接头端连接的软管。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面为透明玻璃,所述透明玻璃与留置针卡槽相接。有利于方便随时查看穿刺位置的情况。
[0015]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玻璃上还设有观察组件,所述观察组件还包括第一移动圈、第二移动圈和放大镜,所述第一移动圈和第二移动圈均为磁性材质,所述第一移动圈设于透明玻璃远离留置针卡槽的一侧,所述第二移动圈设于透明玻璃位于留置针卡槽中的一侧,所述第一移动圈与第二移动圈磁性连接,所述放大镜设于第二移动圈中部。由于小鼠尾部细小,穿刺位置不易被观察,这样设置有利于方便观察,在具体使用时,通过在透明玻璃上滑动第一移动圈,即可利用磁力牵引第二移动圈移动,同时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中的观察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第一固定块1,第一固定槽11,第一软管卡槽111,卡扣12,留置针卡槽13,观察组件14,第一移动圈141,第二移动圈142,放大镜143,透明玻璃15;
[0022]第二固定块2,第二固定槽21,卡槽22,活动门23,第二软管卡槽24;
[0023]铰链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
[0026]请参见图1和图2,第一固定块1的底面设有第一固定槽11,第一固定块1的底面中
部设有留置针卡槽13,第一固定块1的底面一侧还设有卡扣12。第二固定块2的顶面设有第二固定槽21,第二固定块2的顶面与第一固定块1的底面相贴合并使第一固定槽11与第二固定槽21组合形成通孔,第二固定块2顶面对应卡扣12的位置处设有卡槽22。第一固定块1与第二固定块2通过卡扣12与卡槽22可拆卸链接。为了方便第一固定块1与第二固定块2进行拆卸,进一步的,第一固定块1的底面另一侧与第二固定块2的顶面另一侧通过铰链3转动连接。在具体使用时,小鼠尾静脉成功穿刺后留置针几乎与小鼠尾部表面平齐,将留置针大致固定后,将第一固定块1与第二固定块2相互扣合在小鼠尾部穿刺位置处固定,并将留置针卡置在留置针卡槽13中,对留置针起到固定作用,并且处于第一固定槽11与第二固定槽21之间的小鼠尾部部分被二者固定,不能进行摆动,进一步防止留置针在小鼠尾部甩动时脱落。同时,为了提升固定装置的固定性能,具体的,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21的表面均设有防滑橡胶层,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21均为半圆形槽,二者组合形成圆柱形通孔,更加贴合小鼠尾部构造,在提升固定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装置的密闭性,防止穿刺位置受到细菌感染。由于留置针针头与外部软管相连,为了进一步提升固定装置的密闭性,具体的,第一固定槽11的圆弧面上还设有将留置针卡槽13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软管卡槽111。其次,第一软管卡槽111表面也设有防滑橡胶层,有利于防止软管受外力扯动留置针针头导致针头滑出。
[0027]请参见图1和图2,第二固定块2的底面还设有输液接头安置槽,第二固定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所述第一固定块(1)的底面设有第一固定槽(11),所述第一固定块(1)的底面中部设有留置针卡槽(13),所述第一固定块(1)的底面一侧还设有卡扣(12);所述第二固定块(2)的顶面设有第二固定槽(21),所述第二固定块(2)的顶面与第一固定块(1)的底面相贴合并使第一固定槽(11)与第二固定槽(21)组合形成通孔,所述第二固定块(2)顶面对应卡扣(12)的位置处设有卡槽(22);所述第一固定块(1)与第二固定块(2)通过卡扣(12)与卡槽(22)可拆卸链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块(1)的底面另一侧与第二固定块(2)的顶面另一侧通过铰链(3)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21)的表面均设有防滑橡胶层,所述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21)均为半圆形槽,二者组合形成圆柱形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留置针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槽(11)的圆弧面上还设有将留置针卡槽(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峰蒋锐杜飞舟李建浩盛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