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及打印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323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板卡组件一侧的风扇,以及贴合固定于板卡组件一侧外表面用于吸收板卡组件上的热量的液冷模块,所述液冷模块包括内腔容纳有冷却液的热交换管和固定于热交换管两端且与所述内腔相连通并借助相应管路与外部冷却液循环装置相连接的管接头,热交换管上用于与板卡组件相应外表面相贴合的一个外侧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风扇的出风口处的气流流向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内含冷却液的热交换管的一侧平面贴合于板卡组件来吸收热量,且液冷模块与风扇分设于板卡组件两侧同时实施冷却散热,所述平面与风扇的出风口处的气流流向平行,风冷和液冷相互协同,整体冷却散热效果更佳。却散热效果更佳。却散热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及打印机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打印机
,尤其涉及一种打印机和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打印机板卡组件上组装有大量电子元器件,当进行繁重的打印工作时,打印机板卡组件的电子元器件发热严重,打印机板卡组件上的电路、电子元器件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发生故障,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0003]为了能够及时将打印机板卡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导出以消除安全隐患,业界会在打印机板卡组件上加设冷却装置,现有的冷却装置通常采用风冷或者液冷方式,具体是依靠风扇带动空气流动来散热或者通过在打印机板卡组件表面贴设装有冷媒的冷却箱,利用相对低温的冷媒吸收打印机卡板上的热量。然而,现有的冷却装置冷却方式单一,散热冷却效率并不理想,热量仍会在打印机内部逐渐积聚而使得打印机内部温度缓慢上升,不利于打印机长时间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采用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协同作用,实现对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双重降温,冷却效果好。
[0005]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机,采用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协同作用,实现对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双重降温,冷却效果好。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板卡组件一侧以促使所述板卡组件周围的空气循环流动的风扇,以及贴合固定于板卡组件背离所述风扇的一侧外表面用于吸收所述板卡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的液冷模块,所述液冷模块包括内腔容纳有冷却液的热交换管和固定于所述热交换管相对两端且与所述热交换管的内腔相连通并借助相应管路与外部冷却液循环装置相连接的管接头,所述热交换管上用于与所述板卡组件相应外表面相贴合的一个外侧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处的气流流向平行。
[0007]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模块还包括借助导热胶粘贴于所述热交换管的所述平面上且用于贴合于所述板卡组件相应外表面的导热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管包括内部形成有所述内腔的型材以及组装于型材两端以封闭所述内腔的端盖。
[0009]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模块包括两根并排邻接设置的热交换管,两根所述热交换管分别通过设置于两端的管接头连接至外部冷却液循环装置。
[0010]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方案:一种打印机,包括板卡组件以及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板卡组件包括以预定间距平行正对设置的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多于所述第二控制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二控制板之间形成的通风通道的一端出入口处,所述热交换管贴合组装于所述第一控制板远离所述第二控制板的一侧板面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板卡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底板以及自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缘分别向所述底板的同一侧弯折延伸形成的支撑臂,所述热交换管组装于所述支撑臂的末端,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热交换管相互贴合并组装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板贴设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支撑臂的一侧表面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组装于相应的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分别弯折延伸形成有弹性夹片,两个所述弹性夹片分别弹性抵压于各自对应的一个所述支撑臂的外侧面而将所述风扇定位于所述支撑臂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板两端各设有一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热交换管管壁固定连接而将所述热交换管贴合于所述第一控制板板面。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板贴合有所述导热板的板面组装有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与所述导热板错位设置。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同时采用风扇和液冷模块来为打印机板卡组件提供冷却散热,其中,液冷模块以内腔容纳有冷却液的热交换管一侧的平面贴合至板卡组件背离所述风扇的一侧外表面用于吸收所述板卡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并利用固定于所述热交换管相对两端且与所述热交换管的内腔相连通的管接头来连接外部冷却液循环装置,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来提高液冷效率,而风扇则是直接在板卡组件一侧形成快速气流来带走热量,而且,液冷模块与风扇分设于所述板卡组件的两侧而在两侧同时实施冷却散热,所述平面还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处的气流流向平行,可以使得风冷和液冷两种冷却模式更好地相互协同,对板卡组件的冷却散热效果更佳;所述热交换管以平面来与所述板卡组件相应外表面相贴合,便于贴合固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拆分状态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沿管接头中轴面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的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
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22]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印机板卡组件1的冷却装置2,包括设置在板卡组件1一侧以促使所述板卡组件1周围的空气循环流动的风扇21,以及贴合固定于板卡组件1背离所述风扇21的一侧外表面用于吸收所述板卡组件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的液冷模块23,所述液冷模块23包括内腔容纳有冷却液的热交换管230和固定于所述热交换管230相对两端且与所述热交换管230的内腔相连通并借助相应管路(图未示出)与外部冷却液循环装置(图未示出)相连接的管接头232,所述热交换管230上用于与所述板卡组件1相应外表面相贴合的一个外侧面为平面2301,所述平面2301与所述风扇21的出风口处的气流流向平行。
[0023]本技术实施例同时采用风扇21和液冷模块23来为打印机板卡组件1提供冷却散热,其中,液冷模块23以内腔容纳有冷却液的热交换管230一侧的平面2301贴合至板卡组件1背离所述风扇21的一侧外表面用于吸收所述板卡组件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并利用固定于所述热交换管230相对两端且与所述热交换管230的内腔相连通的管接头232来连接外部冷却液循环装置,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来提高液冷效率,而风扇21则是直接在板卡组件1一侧形成快速气流来带走热量,而且,液冷模块23与风扇21分设于所述板卡组件1的两侧而在两侧同时实施冷却散热,所述平面2301还与所述风扇21的出风口处的气流流向平行,可以使得风冷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板卡组件一侧以促使所述板卡组件周围的空气循环流动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贴合固定于板卡组件背离所述风扇的一侧外表面用于吸收所述板卡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的液冷模块,所述液冷模块包括内腔容纳有冷却液的热交换管和固定于所述热交换管相对两端且与所述热交换管的内腔相连通并借助相应管路与外部冷却液循环装置相连接的管接头,所述热交换管上用于与所述板卡组件相应外表面相贴合的一个外侧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处的气流流向平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模块还包括借助导热胶粘贴于所述热交换管的所述平面上且用于贴合于所述板卡组件相应外表面的导热板。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包括内部形成有所述内腔的型材以及组装于型材两端以封闭所述内腔的端盖。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模块包括两根并排邻接设置的热交换管,两根所述热交换管分别通过设置于两端的管接头连接至外部冷却液循环装置。5.一种打印机,包括板卡组件以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为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斌廖必真王大鹏徐星江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