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岸桥轮压载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303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调整岸桥轮压载荷的方法,应用于岸桥,岸桥包括门框、设置在门框上方的起重机上部结构以及设置在门框下方的大车机构,方法包括:基于起重机上部结构的载荷获取门框各位置所受扭矩和门框各位置所受载荷;对门框上的载荷进行有限元分析以获取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有限元轮压;基于有限元轮压以及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计算轮压形成轮压传递系数;基于倾覆力矩、门框等效扭矩、门框各位置所受载荷以及轮压传递系数确定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设计轮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析门框受力情况,将载荷进行等效处理,有效降低了设计轮压,节省了码头成本。节省了码头成本。节省了码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整岸桥轮压载荷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设备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整岸桥轮压载荷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岸桥,又称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是一种设置在码头对集装箱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设备。轮压稳定性问题,是岸桥产品设计的首要课题,两者对起重机的自身设计、参数配置有着决定作用。轮压载荷不但影响了起重机的设计,还影响了码头结构的设计,对起重机运行过程中的驱动布置、抗滑移等,都有着直接影响。随着国际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岸桥的参数越来越大,设备自身载荷及工作载荷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码头的承载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新码头而言,在建造时需投入更大的成本;对于老码头而言,承载能力的限制,制约了设备的升级换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调整岸桥轮压载荷的方法,用以提供一种调整岸桥轮压载荷的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调整岸桥轮压载荷的方法,应用于岸桥,岸桥包括门框、设置在门框上方的起重机上部结构以及设置在门框下方的大车机构,
[0006]所述门框包括:
[0007]两组陆侧立柱,两组所述陆侧立柱分别通过陆侧上横梁和陆侧下横梁连接;
[0008]两组海侧立柱,两组所述海侧立柱分别通过海侧上横梁和海侧下横梁连接,所述海侧上横梁通过后大梁门框中间段与所述陆侧上横梁连接;
[0009]所述起重机上部结构包括大梁与设置在所述海侧立柱上的海侧梯形架,所述大梁包括前大梁与后大梁,所述方法包括:
[0010]基于所述起重机上部结构的载荷获取所述门框等效扭矩和所述门框各位置所受载荷;
[0011]对所述门框上的载荷进行有限元分析,以获取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有限元轮压;
[0012]基于有限元轮压以及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计算轮压形成轮压传递系数,所述计算轮压用于表示所述岸桥仅受所述前大梁载荷和所述后大梁载荷时的轮压;
[0013]基于所述门框等效扭矩、所述门框各位置所受载荷以及轮压传递系数确定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设计轮压,并根据所述设计轮压对所述岸桥设计载荷进行调整,以降低岸桥轮压载荷。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框各位置所受载荷,包括:
[0015]所述海侧上横梁沿大车方向的等效作用力F1、所述陆侧上横梁沿大车方向的等效作用力F2以及左右侧门框等效作用力F3,以及
[0016]海侧立柱垂直载荷FWS和陆侧立柱垂直载荷FLS。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框等效扭矩,包括:
[0018]第一连接点扭矩TWS和第二连接点扭矩TLS;
[0019]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点为所述后大梁与所述海侧上横梁的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为所述后大梁与所述陆侧上横梁的连接点。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起重机上部结构的载荷获取所述门框等效扭矩和所述门框各位置所受载荷,还包括:
[0021]基于所述海侧上横梁沿大车方向的等效作用力F1、所述陆侧上横梁沿大车方向的等效作用力F2获取第一门框扭矩T1;
[0022]基于所述左右侧门框等效作用力F3获取第二门框扭矩T2;
[0023]基于所述第一门框扭矩T1、所述第二门框扭矩T2、所述第一连接点扭矩TWS和所述第二连接点扭矩TLS获取整机扭矩T以及与所述整机扭矩T对应的总侧向载荷F。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有限元轮压,包括:
[0025]两组所述海侧立柱组成的海侧门框以及两组所述陆侧立柱组成的陆侧门框受大车方向载荷时的第一有限元轮压W1;
[0026]所述海侧立柱和所述陆侧立柱组成的左侧门框和右侧门框受小车方向载荷时的第二有限元轮压W2;
[0027]所述第二连接点受所述第二连接点扭矩TLS时的第三有限元轮压W3。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有限元轮压以及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计算轮压形成的轮压传递系数,包括:
[0029]所述海侧门框和所述陆侧门框受大车方向载荷时的第一轮压传递系数a为:
[0030][0031]所述左侧门框和所述右侧门框受小车方向载荷时的第二轮压传递系数β为:
[0032][0033]所述第二连接点受所述第二连接点扭矩TLS时的第三轮压传递系数γ为:
[0034][0035]其中,L
base
为基距,L
btg
为大梁至地面的距离,L
ld
为门腿中心距,L
rail
为轨距,L
bd
为大梁中心距。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门框等效扭矩、所述门框各位置所受载荷以及轮压传递系数确定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设计轮压,包括:
[0037]基于倾覆力矩、所述门框等效扭矩、所述门框各位置所受载荷以及轮压传递系数分别确定倾覆力矩轮压、海陆侧门框扭矩轮压,左右侧门框扭矩轮压;
[0038]基于所述倾覆力矩轮压、所述海陆侧门框扭矩轮压,所述左右侧门框扭矩轮压确定设计轮压;
[0039]其中,所述倾覆力矩为引起所述岸桥倾翻的力矩,倾覆力矩轮压W(M)为:
[0040][0041]海陆侧门框扭矩轮压W(T1,a)为:
[0042][0043]左右侧门框扭矩轮压W(T2,β)为:
[0044][004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门框等效扭矩、所述门框各位置所受载荷以及轮压传递系数确定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设计轮压,还包括:
[0046]基于所述第三轮压传递系数γ、第一连接点扭矩TWS和所述第二连接点扭矩TLS获取集中扭矩轮压;
[0047]基于所述集中扭矩轮压、所述倾覆力矩轮压、所述海陆侧门框扭矩轮压,所述左右侧门框扭矩轮压确定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设计轮压;
[0048]其中,扭矩轮压W(TWS

TLS,γ)为:
[0049][005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门框等效扭矩、所述门框各位置所受载荷以及轮压传递系数确定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设计轮压,还包括:
[0051]根据所述海侧立柱垂直载荷FWS获取海侧立柱顶部集中力轮压;
[0052]根据所述陆侧立柱垂直载荷FLS获取陆侧立柱顶部集中力轮压;
[0053]基于所述集中扭矩轮压、所述倾覆力矩轮压、所述海陆侧门框扭矩轮压,所述左右侧门框扭矩轮压、所述海侧立柱顶部集中力轮压和所述陆侧立柱顶部集中力轮压确定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设计轮压;
[0054]其中,海侧立柱顶部集中力轮压W(FWS)为:
[0055][0056]陆侧立柱顶部集中力轮压W(FLS)为:
[0057][005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集中扭矩轮压、所述倾覆力矩轮压、所述海陆侧门框扭矩轮压,所述左右侧门框扭矩轮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整岸桥轮压载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岸桥,所述岸桥包括门框、设置在门框上方的起重机上部结构以及设置在门框下方的大车机构,所述门框包括:两组陆侧立柱,两组所述陆侧立柱分别通过陆侧上横梁和陆侧下横梁连接;两组海侧立柱,两组所述海侧立柱分别通过海侧上横梁和海侧下横梁连接,所述海侧上横梁通过后大梁门框中间段与所述陆侧上横梁连接;所述起重机上部结构包括大梁与设置在所述海侧立柱上的海侧梯形架,所述大梁包括前大梁与后大梁,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所述起重机上部结构的载荷获取所述门框等效扭矩和所述门框各位置所受载荷;对所述门框上的载荷进行有限元分析,以获取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有限元轮压;基于有限元轮压以及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计算轮压形成轮压传递系数,所述计算轮压用于表示所述岸桥仅受所述前大梁载荷和所述后大梁载荷时的轮压;基于所述门框等效扭矩、所述门框各位置所受载荷以及轮压传递系数确定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设计轮压,并根据所述设计轮压对所述岸桥设计载荷进行调整,以降低岸桥轮压载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各位置所受载荷,包括:所述海侧上横梁沿大车方向的等效作用力F1、所述陆侧上横梁沿大车方向的等效作用力F2以及左右侧门框等效作用力F3,以及海侧立柱垂直载荷FWS和陆侧立柱垂直载荷FLS。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等效扭矩,包括:第一连接点扭矩TWS和第二连接点扭矩TLS;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点为所述后大梁与所述海侧上横梁的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为所述后大梁与所述陆侧上横梁的连接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起重机上部结构的载荷获取所述门框等效扭矩和所述门框各位置所受载荷,还包括:基于所述海侧上横梁沿大车方向的等效作用力F1、所述陆侧上横梁沿大车方向的等效作用力F2获取第一门框扭矩T1;基于所述左右侧门框等效作用力F3获取第二门框扭矩T2;基于所述第一门框扭矩T1、所述第二门框扭矩T2、所述第一连接点扭矩TWS和所述第二连接点扭矩TLS获取整机扭矩T以及与所述整机扭矩T对应的总侧向载荷F。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有限元轮压,包括:两组所述海侧立柱组成的海侧门框以及两组所述陆侧立柱组成的陆侧门框受大车方向载荷时的第一有限元轮压W1;所述海侧立柱和所述陆侧立柱组成的左侧门框和右侧门框受小车方向载荷时的第二有限元轮压W2;所述第二连接点受所述第二连接点扭矩TLS时的第三有限元轮压W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有限元轮压以及岸桥陆侧和岸桥海侧的计算轮压形成的轮压传递系数,包括:所述海侧门框和所述陆侧门框受大车方向载荷时的第一轮压传递系数a为:
所述左侧门框和所述右侧门框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亚平曾鹏林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