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屑类型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2930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岩屑类型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岩屑图像;将待识别岩屑图像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岩屑类型识别模型,得到待识别岩屑图像的识别结果;其中,岩屑类型识别模型是基于ResNet34分类网络模型训练得到的。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快速分析钻进地层的岩屑岩样性质信息,建立有效的地层地质剖面,弥补地质录井解释必须依靠资深地质师的短板,提高钻录井现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智能化水平。智能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屑类型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岩屑类型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油气勘探中,通过岩屑录井识别地层岩性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岩屑类型识别鉴定传统的做法是采用人工方式对岩屑进行采集分析,现场人工识别耗时且工作量大,严重依赖现场工程师经验、主观性影响较大,仅通过传统岩屑描述方法已无法满足目前岩屑录井工作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岩屑类型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旨在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岩屑类型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5]获取待识别岩屑图像;
[0006]将待识别岩屑图像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岩屑类型识别模型,得到待识别岩屑图像的识别结果;
[0007]其中,岩屑类型识别模型是通过以下方式训练得到的:
[0008]获取训练样本,训练样本中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屑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识别岩屑图像;将所述待识别岩屑图像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岩屑类型识别模型,得到所述待识别岩屑图像的识别结果;其中,所述岩屑类型识别模型是通过以下方式训练得到的:获取训练样本,所述训练样本中包括多个类型的样本图像,每张所述样本图像对应一个分类标注结果,多个所述类型包括粗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煤、泥岩、泥岩灰岩、石灰岩、细砂岩和中砂岩;将所述训练样本输入至ResNet34分类网络模型,得到每张所述样本图像的预测分类结果;根据各张所述样本图像的预测分类结果和分类标注结果,确定所述ResNet34分类网络模型的总损失值;在所述总损失值满足预设的模型训练结束条件时,将训练结束时的所述ResNet34分类网络模型作为所述岩屑类型识别模型,若所述总损失值不满足所述模型训练结束条件,调整所述ResNet34分类网络模型的模型参数,根据调整后的模型参数对所述ResNet34分类网络模型进行迭代训练,直到所述总损失值满足所述模型训练结束条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分别对每张所述样本图像进行以下处理,得到多张第三图像,所述以下处理包括:对每张所述样本图像裁剪至设定尺寸,得到多张第一图像;对每张所述第一图像进行水平翻转,得到多张第二图像;对每张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像素亮度归一化处理,得到多张第三图像;所述将所述训练样本输入至ResNet34分类网络模型,得到每张所述样本图像的预测分类结果,包括:分别将每张所述第一图像、每张所述第二图像和每张所述第三图像输入至所述ResNet34分类网络模型,得到每张图像的预测分类结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esNet34分类网络模型包括特征提取层和ReLU激活函数,所述将所述训练样本输入至ResNet34分类网络模型,得到每张所述样本图像的预测分类结果,包括:对于每张所述样本图像,通过所述特征提取层提取所述样本图像的图像特征;对于每张所述样本图像,将所述样本图像的图像特征输入至所述ReLU激活函数,得到所述样本图像的预测分类结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提取层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卷积模块、第一残差模块、第二残差模块、第三残差模块和第四残差模块;所述第一卷积模块包括64个7*7的卷积核,所述第一残差模块包括3个串联第二卷积模块,每个所述第二卷积模块包括64个3*3的卷积核;所述第二残差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三卷积模块和第四卷积模块,所述第三卷积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包括128个3*3的卷积核,所述第二单元包括128个3*3的卷积核,所述第四卷积模块包括3个第一卷积单元,每个所第一卷积单元包括64个3*3的卷积核和64个3*3的卷积核;
所述第三残差模块包括第五卷积模块和第六卷积模块,所述第五卷积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所述第三单元包括256个3*3的卷积核,所述第四单元包括256个3*3的卷积核,所述第六卷积模块包括5个第二卷积单元,每个所述第二卷积单元包括256个3*3的卷积核和256个3*3的卷积核;所述第四残差模块包括第七卷积模块和第八卷积模块,所述第七卷积模块包括串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燕崔猛汪海阁伍东赵飞史肖燕崔奕于洋汪文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