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及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2923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及湿地系统,涉及水利工程、生态水利技术领域,解决了牛轭湖逐步消亡,影响周围湿地环境不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技术问题。该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包括用于引流河道主流的分流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分流组件一端的过鱼单元,所述过鱼单元用于引导鱼类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河流的故道中,通过引流河道主流,使水流进入到故道中,同时配合故道内布设的过鱼单元来保护故道内湿地环境,是一种利于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水利技术。生态水利技术。生态水利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及湿地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生态水利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及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牛轭湖是弯曲河道发育过程中被淤废的一段河床,其形成多为河道自然演变的结果,因其进、出口段与主流存在一定夹角且淤积较为严重,大多数维持着洪季过流、枯季断流的状态。这类牛轭湖湖内水流缓慢,生物资源丰富,为鱼类栖息繁衍带来了较为适宜的条件。但随着河道进一步演变,牛轭湖往往因水流量过小而逐渐淤积直至消亡,对周围的湿地环境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不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及湿地系统,通过分流主河道部分水流进入牛轭湖内,解决了牛轭湖逐步消亡影响周围湿地环境不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包括用于引流河道主流的分流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分流组件一端的过鱼单元,所述过鱼单元用于引导鱼类活动。
[0006]优选地,所述过鱼单元包括束流部、缓流部以及过鱼通道,所述过鱼通道与所述分流组件连接,所述束流部与所述缓流部均设置在所述过鱼通道内。
[0007]优选地,所述过鱼单元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过鱼单元依次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束流部为设置在所述过鱼通道内的导流墩,所述导流墩内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导流墩两侧的所述过鱼通道的截面积。
[0009]优选地,所述导流墩包括位于所述过鱼通道两侧的侧壁凸起与位于所述过鱼通道底部的底壁凸起,所述侧壁凸起与所述底壁凸起沿所述过鱼通道的壁面呈“U”槽形状布置,所述过鱼通道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导流墩两端的侧壁为倾斜壁面,由所述导流墩中间向所述导流墩两端延伸的所述导流通道的截面积逐渐增大。
[0010]优选地,所述缓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过鱼通道内的导板,所述导板由所述过鱼通道的一个侧壁向另一个侧壁方向延伸。
[0011]优选地,所述导板垂直于所述过鱼通道的侧壁设置,所述导板延伸长度与所述过鱼通道的宽度之比范围为0.5~0.8,所述导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在所述过鱼通道内交错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过鱼通道包括底板、导流墙以及坡脚,所述导流墙为两个且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上,所述坡脚倾斜向下的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其中一个导流墙与所述分流组件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墙与分流墩,所述分流墙的一端与所述过鱼单元连接、另一端设置所述分流墩,所述分流墩朝向所述分流墙的一侧壁与所述分流墙的夹角为钝角。
[0014]本技术提供的湿地系统,包括上述的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所述过鱼单元沿河流故道的右岸设置,所述分流组件延伸至河道主流内,在所述河流故道的左岸至所述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之间设置拦网。
[001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包括用于引流河道主流的分流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分流组件一端的过鱼单元,所述过鱼单元用于引导鱼类活动,采用分流组件用于实现河道主流的分流,将河道主流内的水分流到故道中,过鱼单元可以为鱼提供活动空间,如此通过在故道内分入水流,以及提供鱼类栖息环境,最终来维持故道内湿地环境。避免湿地环境逐步消亡的问题,是一种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生态水利技术。
[0016]本技术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所述过鱼单元包括束流部、缓流部以及过鱼通道,所述过鱼通道与所述分流组件连接,所述束流部与所述缓流部均设置在所述过鱼通道内,通过束流部收束过鱼通道内的空间,从而提高部分区域水流速度,为鱼类提供适宜的流速环境,缓流部用于消除水流多余能量,为鱼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0017]所述束流部为设置在所述过鱼通道内的导流墩,所述导流墩内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导流墩两侧的所述过鱼通道的截面积,束流通道通过导流墩收束水流通道提高局部水流速度;
[0018]导流墩包括位于所述过鱼通道两侧的侧壁凸起与位于所述过鱼通道底部的底壁凸起,所述侧壁凸起与所述底壁凸起沿所述过鱼通道的壁面呈“U”槽形状布置,所述过鱼通道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导流墩两端的侧壁为倾斜壁面,由所述导流墩中间向所述导流墩两端延伸的所述导流通道的截面积逐渐增大,导流墩收束形成的导流通道两端逐渐增大与两端的过鱼通道连接,如此平滑的使水流进入到导流通道内;
[0019]所述缓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过鱼通道内的导板,所述导板由所述过鱼通道的一个侧壁向另一个侧壁方向延伸,通过导板设置在过鱼通道内,用于阻挡快速的水流,为鱼的栖息提供适宜环境。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流墩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流墩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湿地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湿地系统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分流组件;2、过鱼单元;3、束流部;4、缓流部;5、过鱼通道;6、导流墩;7、导
流通道;8、侧壁凸起;9、底壁凸起;10、导板;11、底板;12、导流墙;13、坡脚;14、分流墙;15、分流墩;16、河流故道;17、河道主流;18、拦网;19、左岸;20、右岸。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9]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结合附图1和附图2,其主要包括用于引流河道主流的分流组件1以及设置在分流组件1一端的过鱼单元2,过鱼单元2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鱼类活动,为鱼类的提供活动和栖息的空间,如此结构通过分流组件1来将主河道中的水流分流到此处河流故道中,为过鱼单元2和河流故道提供水流,如此有助于保持河流故道及两岸的湿地环境,通过此设置来改善河流故道内的湿地环境,有利于生态平衡的保护。
[0030]本申请中,过鱼单元2包括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引流河道主流的分流组件(1)以及设置在所述分流组件(1)一端的过鱼单元(2),所述过鱼单元(2)用于引导鱼类活动;所述过鱼单元(2)包括束流部(3)、缓流部(4)以及过鱼通道(5),所述过鱼通道(5)与所述分流组件(1)连接,所述束流部(3)与所述缓流部(4)均设置在所述过鱼通道(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鱼单元(2)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过鱼单元(2)依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束流部(3)为设置在所述过鱼通道(5)内的导流墩(6),所述导流墩(6)内形成导流通道(7),所述导流通道(7)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导流墩(6)两侧的所述过鱼通道(5)的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墩(6)包括位于所述过鱼通道(5)两侧的侧壁凸起(8)与位于所述过鱼通道(5)底部的底壁凸起(9),所述侧壁凸起(8)与所述底壁凸起(9)沿所述过鱼通道(5)的壁面呈“U”槽形状布置,所述过鱼通道(5)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导流墩(6)两端的侧壁为倾斜壁面,由所述导流墩(6)中间向所述导流墩(6)两端延伸的所述导流通道(7)的截面积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部(4)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渠庚刘松杉黄卫东栾华龙黄莉尹大聪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