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极芯和二次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极芯和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作为一种可逆的能量存储载体,在移动式电子设备(如手机)、汽车、家用电器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二次电池及使用其的产品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电池的能量密度等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0003]通常,增加极片的厚度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是极片厚度的增加使得极片内部锂离子扩散路径变长,往往导致极片的功率性能快速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极芯和二次电池,该电池极芯具有单个正极片和负极片,其不但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的扩散能力及功率性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极芯,所述极芯包括隔膜、一个正极片和一个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通过隔膜隔开;
[0006]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覆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正极片设有由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向所述正极集流体延伸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包括隔膜、一个正极片和一个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通过隔膜隔开;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覆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正极片设有由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向所述正极集流体延伸的孔,所述孔的分布密度为1000
‑
100000个/cm2,所述正极片的厚度为1
‑
10mm;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覆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片设有由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向所述负极集流体延伸的孔,所述孔的分布密度为1000
‑
100000个/cm2,所述负极片的厚度为0.5
‑
1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中孔的深度与所述正极片的厚度之比为0.3
‑
1.0;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厚度之比为10:1
‑
500:1;所述孔的分布密度为1000
‑
10000个/cm2,所述正极片的厚度为1.5
‑
8mm;所述负极片中孔的深度与所述负极片的厚度之比为0.3
‑
1.0;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厚度之比为10:1
‑
500:1;所述孔的分布密度为1000
‑
10000个/cm2,所述负极片的厚度为0.6
‑
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厚度各自独立地为0.01
‑
1mm;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的面密度为0.1
‑
2.5g/cm2,压实密度为1.8
‑
2.7g/cm3,厚度为1
‑
10mm;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面密度为0.05
‑
1.5g/cm2,压实密度为1.2
‑
1.7g/cm3,厚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科峰,袁晓涛,何俊伍,许占,胡瑜磊,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