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虾类养殖使用的水体增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237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增氧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虾类养殖使用的水体增氧设备,包括下外壳,所述下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外壳,所述下外壳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浮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气泵、第二输气管、第一输气管、曝气片和出气口,由于驱动电机的运行,将会使得转动杆带动叶轮本体发生旋转,从而对水面进行搅动,实现基本的增氧功能,而由于气泵的运行,将会通过进气管抽取外界的气体,随后将其分别通过第二输气管和第一输气管导入至连通块的内部,最终将会通过出气口从曝气片中排出,进而可以加强了对养殖池的增氧效果,有效的保障了虾类存活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虾类养殖使用的水体增氧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增氧设备
,具体是一种虾类养殖使用的水体增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虾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虾类生存环境。
[0003]目前,养殖户在对虾类进行养殖培育的时候,经常需要使用到叶轮式增氧机来对养殖池的水体进行增氧,而现有的叶轮式增氧机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尽管能实现基本的增氧功能,但是由于其增氧方式单一,使得养殖池内的含氧量不高,从而降低虾类的存活率。
[0004]同时,现有叶轮式增氧机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不具备良好的虾类保护结构,从而导致叶轮在高速旋转时会击打到虾类,从而导致虾类受伤而死亡,进而影响了虾类的存活率,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虾类养殖使用的水体增氧设备,具有增氧效果好与防止叶轮伤害虾类的优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虾类养殖使用的水体增氧设备,包括下外壳,所述下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外壳,所述下外壳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浮球,所述下外壳顶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贯穿下外壳并延伸至下外壳的下方且固定套接有叶轮本体,所述下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上外壳内部的气泵,所述气泵顶部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上外壳并延伸至上外壳的上方,所述浮球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位于连接杆下方的连通块,所述连通块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曝气片,所述气泵的右侧固定连通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和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贯穿上外壳并延伸至上外壳的外部且与连通块的顶部固定连通。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通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浮球之间的防护网,所述叶轮本体位于防护网的内部,由于防护网的设计,可以对虾类进行阻挡,避免叶轮本体在旋转时对虾类造成伤害。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球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浮球的尺寸相同,三个所述浮球彼此之间距离相等,由于三个浮球的设计,将会使得下外壳和上外壳整体有着良好的浮力。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连接杆的长度相同,由于三个连接杆的设计,将会加强了下外壳和浮球之间安装连接的稳定性。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外壳的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尺寸大于驱动电机的尺寸,由于凹槽的设计,将会满足了驱动电机安装固定的空间需求。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气泵、第二输气管、第一输气管、曝气片和出气口,由于驱动电机的运行,将会使得转动杆带动叶轮本体发生旋转,从而对水面进行搅动,实现基本的增氧功能,而由于气泵的运行,将会通过进气管抽取外界的气体,随后将其分别通过第二输气管和第一输气管导入至连通块的内部,最终将会通过出气口从曝气片中排出,进而可以加强了对养殖池的增氧效果,有效的保障了虾类存活率。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杆、连通块和防护网,由于防护网的设计,可以对叶轮本体与养殖池外界环境起到了分隔的作用,避免了虾类被叶轮本体刮伤,有效的保障了虾类存活率,而由于连接杆和连通块之间的配合,将会提高了下外壳整体与三个浮球之间安装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连通块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下外壳;2、上外壳;3、连接杆;4、浮球;5、驱动电机;6、转动杆;7、叶轮本体;8、气泵;9、进气管;10、第二输气管;11、第一输气管;12、连通块;13、曝气片;14、防护网;15、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虾类养殖使用的水体增氧设备,包括下外壳1,下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外壳2,下外壳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浮球4,下外壳1顶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输出轴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底端贯穿下外壳1并延伸至下外壳1的下方且固定套接有叶轮本体7,下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上外壳2内部的气泵8,气泵8顶部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9,进气管9的另一端贯穿上外壳2并延伸至上外壳2的上方,浮球4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位于连接杆3下方的连通块12,连通块12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气口15,出气口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曝气片13,气泵8的右侧固定连通有第一输气管11,第一输气管1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二输气管10,第二输气管10和第一输气管11的另一端贯穿上外壳2并延伸至上外壳2的外部且与连通块12的顶部固定连通。
[0022]其中,连通块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浮球4之间的防护网14,叶轮本体7位于防
护网14的内部,由于防护网14的设计,可以对虾类进行阻挡,避免叶轮本体7在旋转时对虾类造成伤害。
[0023]其中,浮球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浮球4的尺寸相同,三个浮球4彼此之间距离相等,由于三个浮球4的设计,将会使得下外壳1和上外壳2整体有着良好的浮力。
[0024]其中,连接杆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连接杆3的长度相同,由于三个连接杆3的设计,将会加强了下外壳1和浮球4之间安装连接的稳定性。
[0025]其中,下外壳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尺寸大于驱动电机5的尺寸,由于凹槽的设计,将会满足了驱动电机5安装固定的空间需求。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0027]首先,养殖户启动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运行将会使得转动杆6带动叶轮本体7发生旋转,从而可以对水面进行搅动,使得外界空气可以与水体相接触,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增氧。
[0028]同时,养殖户可以启动气泵8,气泵8的运行将会通过进气管9抽取外界的气体,然后将其分别通过第二输气管10和第一输气管11导入至连通块12中,最终将会由出气口15从曝气片13中喷出,从而可以加强对水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虾类养殖使用的水体增氧设备,包括下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外壳(2),所述下外壳(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浮球(4),所述下外壳(1)顶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输出轴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底端贯穿下外壳(1)并延伸至下外壳(1)的下方且固定套接有叶轮本体(7),所述下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上外壳(2)内部的气泵(8),所述气泵(8)顶部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9),所述进气管(9)的另一端贯穿上外壳(2)并延伸至上外壳(2)的上方,所述浮球(4)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位于连接杆(3)下方的连通块(12),所述连通块(12)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气口(15),所述出气口(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曝气片(13),所述气泵(8)的右侧固定连通有第一输气管(11),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河山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