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134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涉及水产品养殖技术,解决了目前的矩形高位养殖池不便于清除沉积物导致池底容易形成淤泥的技术问题。包括抽淤组件、分离桶、转输组件、排放组件和增氧组件。抽淤组件的输入端布置在养殖池的池底中,转输组件安装在分离桶上,且转输组件的输入端与抽淤组件的输出端连接,转输组件的输出端与分离桶1相连通。分离桶的底部安装有增氧组件,分离桶的端部安装有排放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养殖池中混合物的清除,且分离效果更好,且分离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进而有效的助仅了鱼类的生长,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品养殖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矩形高位养殖池与圆形高位养殖池与相比,其具有地面面积使用率高、规划方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的连片养殖上。在养殖过程中,矩形高位养殖池鱼类的放养密度大,因此需要投喂的饲料多,从而会导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等沉积物沉入水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将越积越多,且其不断的被分解腐烂,最终会在养殖池中形成一层厚厚的淤泥。而且这些沉积物在腐烂的过程中会消耗氧气,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和病菌。所以需要定期排去养殖池底层的水,同时带走部分沉积物,降低淤泥的形成速度。
[0003]然而,矩形高位养殖池不像圆形高位养殖池那样,可以把池底做成漏斗状,以便于通过池水环流产生的向心力把沉积物集中在漏斗底部,并有效的排出池外。但为了实现矩形高位养殖池的排水和排污,目前一般把矩形高位养殖池的池底做成倾斜状,且由进水口往出水口方向倾斜。在养殖池中没有水的情况下,对池底的清洗是比较方便。但是在养殖的条件下,则无法做到像圆形高位池那样达到较好排除底部沉积物的效果。正是因为养殖过程中不便于对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的清理,从而导致了矩形高位养殖池在养殖过程中更易于形成淤泥。且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池底的沉积物越来越多,淤泥也将更多更厚,会严重影响到鱼苗的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实现了对养殖池中混合物的清除,且操作方便,清除效果好,进而有效的助仅了鱼类的生长,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000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包括抽淤组件、分离桶、转输组件、排放组件和增氧组件;所述抽淤组件的输入端布置在养殖池的池底中,所述转输组件安装在分离桶上,且所述转输组件的输入端与抽淤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输组件的输出端与分离桶相连通;所述分离桶的底部安装有增氧组件,所述分离桶的端部安装有排放组件。
[0006]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输组件包括外环管和多个条缝管;所述外环管安装在分离桶的外壁上,所述外环管与抽淤组件的输出端相连通,多个所述条缝管均匀的安装在分离桶内,且多个所述条缝管均与外环管相连通;所述条缝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管缝,且所有所述条缝管上的管缝均朝向同一时针方向。
[0007]进一步的,所述管缝贯穿条缝管的两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条缝管通过依次贯穿分离桶、外环管的弯头管与外环管相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增氧组件包括增氧机和多个微孔管;多个所述微孔管均匀的安装
在分离桶的底部,所述微孔管上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微孔管与增氧机的输出端相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桶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的上方安装有漏斗,所述漏斗与分离桶之间设有沉淀腔,所述沉淀腔的上方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上方为水分离层,所述溢流口的下方为沉积物分离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排放组件包括出水管和排污管;所述出水管安装在分离桶的上方,且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分离桶中,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养殖池相连通;所述排污管安装在分离桶的下方,且所述排污管与排污口相连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桶的下方安装有支架。
[0013]进一步的,所述抽淤组件包括潜水泵和进水管;所述潜水泵设置在养殖池的池底上,所述潜水泵通过连接管与进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外环管相连通。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通过抽淤组件、分离桶、转输组件、排放组件的设置,能使分离桶与养殖池间产生水循环,方便将养殖池中的沉积物排出,从而达到清洁养殖池的目的。而且在对从养殖池中抽出的水、沉积物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时,采用旋转沉淀分离,使得分离效果更好,且分离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进而有效的助仅了鱼类的生长,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0017]2、分离桶底部设置的增氧组件能有效的对分离桶中的水进行增氧处理,同时通过富含氧气的气体与水的结合,能使沉积物更快速的进行沉淀,进一步提高了沉淀效果。
[0018]3、通过在条缝管上适当的位置开设管缝,使得通过管缝输送至分离桶中的混合物能对分离桶中原有的混合物造成冲击,从而实现分离桶中的混合物进行转动。无需额外设置动力装置以驱使分离桶中的混合物进行转动,大大降低了分离桶的设计成本,易于助排装置的推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助排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外环管、条缝管和进水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条缝管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分离桶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

分离桶、2

外环管、3

条缝管、4

管缝、5

弯头管、6

微孔管、7

漏斗、8

溢流口、9

沉淀腔、10

出水管、11

排污管、12

支架、13

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0025]参阅图1

图4,本技术的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包括抽淤组件、分离桶1、转输组件、排放组件和增氧组件。抽淤组件的输入端布置在养殖池的池底中,转输组件安装在分离桶1上,且转输组件的输入端与抽淤组件的输出端连接,转输组件的输出端与分离桶1相连通。分离桶1的底部安装有增氧组件,分离桶1的端部安装有排放组
件。
[0026]其中,抽淤组件用于将养殖池池底中沉积物与水的混合物抽出,实现将养殖池池底中的沉积物进行抽除。
[0027]抽淤组件包括潜水泵和进水管13。潜水泵设置在养殖池的池底上,潜水泵通过连接管与进水管13的一端相连通,进水管13的另一端与外环管2相连通。使用时,将潜水泵放置于养殖池较低的一侧,从而能有效的将养殖池中的混合物抽出。
[0028]分离桶1用于通过旋转沉淀分离法对从养殖池池底中抽出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0029]分离桶1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的上方安装有漏斗7,漏斗7与分离桶1之间设有沉淀腔,用于收集沉积物。沉淀腔9的上方设有溢流口8,以使沉淀腔9中的沉积物溢流至漏斗7中进行排出。
[0030]本实施例的漏斗7最大外径为分离桶1内径的五分之四左右,其上口与外环管2处于同一高度。漏斗7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淤组件、分离桶(1)、转输组件、排放组件和增氧组件;所述抽淤组件的输入端布置在养殖池的池底中,所述转输组件安装在分离桶(1)上,且所述转输组件的输入端与抽淤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输组件的输出端与分离桶(1)相连通;所述分离桶(1)的底部安装有增氧组件,所述分离桶(1)的端部安装有排放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输组件包括外环管(2)和多个条缝管(3);所述外环管(2)安装在分离桶(1)的外壁上,所述外环管(2)与抽淤组件的输出端相连通,多个所述条缝管(3)均匀的安装在分离桶(1)内,且多个所述条缝管(3)均与外环管(2)相连通;所述条缝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管缝(4),且所有所述条缝管(3)上的管缝(4)均朝向同一时针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缝(4)贯穿条缝管(3)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缝管(3)通过依次贯穿分离桶(1)、外环管(2)的弯头管(5)与外环管(2)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组件包括增氧机和多个微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庞宝生何琼玉肖善林何杰王结谢燕安杨柳丝彭进炳
申请(专利权)人:岑溪市鑫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